亦寒
不久前,第二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汽车品质创新的重要性”是其主要议题。听了韩国企业的一些介绍,联想到一些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问题,一些朋友感慨:这真是他山之石,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
对此,我颇有些不以为然。难道我们的他山之石用得还少吗?德国的、日本的、美国的、法国的、韩国的,我们都拿来过、见识过、模仿过,结果都是“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虽然都有所收获,但都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别人的东西毕竟只属于别人,照搬是不行的。知道别人是如何进行品质创新的,不等于自己就会实现品质的创新。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古人说:“失之分毫,差之千里”。我们与别人相比也许就差在分毫上,这个分毫差距在哪里呢?
记的十几年前,我到一家中法合资汽车企业采访,遇见了一位法方的质量专家,我们就我国汽车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过一次讨论。他称:中国企业不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而是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能保证高质量,这就是中国企业与现代工业水平的差距。他的这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同样的设备、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却参差不齐,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叙述的一个故事:一位在日本攻读博士的中国学生,为了挣生活费,到一家日本餐馆打工,日本老板安排他洗餐具,并强调所有的餐具都要洗7遍;起初,这位中国学生按照老板吩咐,所有餐具都洗7遍,后来他认为7遍太多了,只要餐具干净就行了,于是就自作主张,改为5遍。老板发现留学生洗餐具的效率提高了,就问留学生怎么做到的?留学生得意地说出了他的改变,听了留学生的话,老板决定立刻解雇这位留学生。从此,这位留学生有了一个“洗五遍”的名声,他再也不能在日本餐馆找到工作了,因为日本餐馆的老板都不愿雇他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论语》早就成为我们的圣经了,它所表达的思想一直是我们许多人的行动原则。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叫:“毋友不如己者。”——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从个人角度看,这句话无疑是至理名言,但要推而广之,从社会角度看,如果人人如此,不如你的人你不会和他交朋友,比你强的人不愿和你交朋友,其结果是每个人都很难找到朋友。毫无疑问,《论语》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系统化的现代生产体系中是不合适的。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企业的员工正是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现代大生产方式,就像那位留学生,他认为自己对餐具清洁的理解比清洁制度更重要。洗7遍可保证全部餐具的清洁程度万无一失,洗5遍就会是使这种万无一失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洗7遍是制度要求,不能随意更改,这是现代生产的基本要求。不能说,这个留学生工作不认真,他的问题出在思维方式上。以个体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方式不适应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管理要求,这也许就是目前我们一些汽车企业产品品质不能保证稳定的社会思想原因。
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考虑汽车品牌创新时,既要借他山之石,更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品质保障体系。作为汽车生产的后起之国,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知易行难:我们知道该怎么做,汽车先进国家已经提供了现成的生产管理模式,但我们却在落实到行动时总是打折扣。因此,改造我们的行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我们自己思想和习惯的过程,我们要在创新的同时改造自己。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汽车品质创新。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考虑汽车品牌创新时,既要借他山之石,更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品质保障体系。作为汽车生产的后起之国,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知易行难:我们知道该怎么做,汽车先进国家已经提供了现成的生产管理模式,但我们却在落实到行动时总是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