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瑜
[摘 要]新世纪以来,印度构建了以印巴和解为主要特征的南亚安全合作机制、以“东进”为战略目标的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和以反恐为契机的周边安全合作机制,三套安全合作机制形成了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安全体系。印度在西南周边地区的安全体系建设,宏观上将迫使中国被动地提升应对印度军事及地区影响力扩大的警惕性,微观上给中国与巴基斯坦、东南亚和美国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带来一定的挑战。中国要处理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及美国的双边关系,缓解在西南周边的安全压力,适当扩展在该地区的战略空间,避免造成被动的安全困局。
[关键词]印度;中国;西南;安全合作;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8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072 — 03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实力最强的国家,拥有世界第二多人口和强大的科技国防实力,有跻身于全球性大国的潜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后,印度加速大国外交战略,强化了与中国西南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安全体系,促进了地区安全机制的建设,也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在梳理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其安全合作给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 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安全体系
新世纪以来,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构建了以印巴和解为主要特征的南亚安全合作机制、以“东进”为战略目标的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和以反恐为契机的周边安全合作机制,三套安全合作机制形成了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安全体系。
(一)以印巴缓和为主要特征的南亚地区安全合作
在印度的南亚安全合作中,由于印度与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孟加拉国等国的安全合作层次和影响力远不及印巴安全合作,因此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以印巴合作为主导。新世纪以来,印巴两国逐渐由对抗走向缓和,双边安全合作机制也日趋成熟。首先,印巴建立了包括领导人、议长、部长、秘书级和专家级的多层次全方位对话机制;建立了印巴联合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保持沟通;双方领导人还利用亚洲合作对话会议、东盟地区安全论坛会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部长级会谈和其他国际机制进行交流。其次,双方建立了核武器及常规武器信心建立措施机制,执行互不攻击核设施协议,暂停核爆炸试验,将原来军方的热线联系升级到外秘级。双方签署《降低意外使用核武器风险协议》,互通导弹试验情况,减低意外对抗的风险。其三,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协商和持久对话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并建立实控线边境地区信心建立措施机制,促进双边交往和贸易发展。其四,双方签署《逐步减少毒品需求,打击非法走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制毒化学品及相关药品谅解备忘录》,探讨共同打击毒品走私。其五,双方定期讨论反恐合作机制和分享反恐情报。其六,双方为和平解决其他争端继续努力。譬如,圆满解决塞·克里克湾和毗邻地区领土争议和巴格里哈尔水坝争端,并将继续讨论其他水资源和星峡冰川的分歧。总体而言,印巴关系在新世纪趋于缓和,在各方面的合作都有较大发展,并呈现良好前景,但双方关系的症结还在于克什米尔问题。
(二)以“东进”为战略目标的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
冷战后,印度实施了密切与东南亚经贸联系的“东向政策”,并逐步与东南亚在政治安全方面深入合作。1998年2月,印度和东盟在新德里召开第一届印度——东盟高级官员会议时提出加强防务合作。2002年起,印度东盟定期举行峰会,并与东盟确立“10+1”合作机制,加入了《东南亚友好条约》。2004年11月,印度与东盟签署《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指导和促进双方全方面开展合作。
印度与东南亚的安全合作主要体现在与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缅甸和新加坡等国的军事合作上,具体表现有:第一,双方领导人军事互访频繁。第二,签订了多项军事合作协议,印度为多国提供军事培训,提供或改良武器装备,提供军事技术、训练场地,与多国联合生产武器等。第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缅甸、新加坡、印尼、越南次数尤为多。第四,建立防务措施机制。譬如,与印尼签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与新加坡开展的“印新防务政策对话”、部长级联合委员会、新加坡——印度年度战略对话论坛等;第五,优先考虑对东盟国家(缅甸、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军售。第六,介入马六甲海峡事务。印度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修建了海军基地,加强与东盟在反恐、打击海盗、海洋巡逻的合作。第七,拓展“东方海洋战略”,以发展向南中国海地区投送海军的能力。印海军分别于1998、2000、2012年派海军到达南中国海,进行远洋训练和执行其他任务。此外,印度提出倡议加强与东南亚在海上通道安全、共同巡逻、商业运输、港口船只调用、海事经验共享等方面合作。第八,在东南亚开展反恐或其他军事行动。2000年11月,印度和日本两国的海岸警备队举行了反海盗联合演习;印度签署了关于亚洲地区反海盗武装掠夺舰船的地区合作协议;印度还协助缅甸对果敢地区的军事行动。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主要目的是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实施其“东进政策”,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三)以反恐为契机的周边安全合作
在印度的周边安全合作中,反恐无疑成为新世纪以来强化多元合作的最佳契机和有力助推器。“9·11”事件、2001年印度议会大厦遭袭和2008年孟买大爆炸事件使印度的周边反恐外交异常活跃,其不断强化了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中亚国家的反恐和军事互助合作,深化与东南亚的防务合作,扩大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印度的反恐安全合作主要表现在其主导的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和美印反恐合作机制两方面。
1.印度主导的南亚地区合作联盟的反恐合作。第一,制定反恐合作法律框架。2004年1月,南盟成员在首脑峰会上签署了《南盟反恐附加议定书》,从法律上明确了各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了印巴关系缓和,有力提升了各国统一反恐的信心和决心。2008年召开的科伦坡首脑峰会通过了涉及反恐、消除贫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多项内容的《科伦坡宣言》,制定了《南盟司法互助协定》,签署了专门推动地区间司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刑事司法互助协议”。第二,在合作机制上形成由南盟首脑峰会为统领,以内政部长会议及专业部门领导人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地区性反恐磋商机制。内政部长会议是反恐合作平台,在反恐、毒品走私、合作机构运转(南盟恐怖犯罪监察机构、南盟警察事务合作会议)、情报交换,确保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合作状况。印度主导的南盟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在跨国犯罪、打击腐败、毒品走私、洗钱、警察训练等事项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反恐合作表现更多的是机构、倡议及法律文件,而现实举措及实际进展难以令人满意。
2.美印反恐合作。美印在2000年就建立了反恐联合工作组,“9·11”事件为两国反恐实质性合作提供了契机。印度为美国的反恐战争提供无条件的支持,与美开展了广泛合作。首先,印度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卫星支持、情报和军事基地,印海军为美国舰队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安达曼海护航。其次,确立反恐联合工作组年度会晤机制,及时交换信息,分享经验,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双方还在生化恐怖主义、航行安全、网络安全、暴力性宗教极端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金融安全等方面强化合作。美印还通过签订《民事司法互助协定》规范双方在反恐领域内的司法互助,提高了合作效率。第三,两国开展了由美国外交安全反恐援助中心、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毒品执行局等部门实施的合作项目,提高了双方反恐实战技能和安保能力。第四,扩大防务合作和军售,进行反恐军事演习。第五,订立防务合作协议。双方签署并延长旨在深化防务合作的《防务信息共享协议》和《印美防务关系新框架》。总之,美国通过反恐活动名正言顺地强化了与印度的军事合作,扩大了在南亚的军事影响力,推动了美国亚太战略向南亚转移。
二、 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安全体系给中国的影响
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安全体系服务于其全球大国战略,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带来了影响。宏观上,印度的大国战略在中国西南周边地区的军事安全领域不断推进将迫使中国被动地提升应对印度军事及地区影响力扩大的警惕性。微观上,印巴关系缓和、印度与东南亚进一步密切以及美印关系强化使中巴、中美和中国东南亚的关系带来挑战,也使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战略环境更复杂。
第一,印度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多边外交和安全合作,扩大了印度的地区影响力,促进了印度与周边地区的外交发展,客观上给印度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外交和安全合作将与中国在上述地区的全面合作带来竞争。中印两国在中亚、南亚及东南亚的竞争无疑会增加上述地区国家与中国开展合作时的谈判筹码,中国将付出更多来实现在上述地区的战略目标。其次,印度长期视中国为劲敌,其在中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安全合作将促进其加快大国步伐,扩大与中国对抗的战略范围。其三,印度全方位的安全合作将增加其与中国边界谈判的资本,增加中印边界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第二,印巴缓和及印度在南亚的区域合作对中国的影响。其一,印度主导南亚地区的合作巩固了印度在南亚地区霸主地位,对中国强化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孟加拉等国的双方关系带来一定的阻力。由于周边小国与印度的关系甚密,这对中国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港口、海洋通道建设及海军的战略空间带来一定影响。其二,虽然印巴关系缓和能够为中国西边创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给中印边界谈判创造安宁的氛围,有利于降低美国、俄罗斯对该地区的政治干预意愿,同时也稀释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准同盟“全天候”伙伴关系,使今后中印巴三角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第三,印度加强与东南亚的防务安全合作给地区形势及中国东南亚关系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东盟向来有大国平衡思维,与印度关系升温增加了大国平衡战略的灵活性和多边性,为东盟对外政治、经济、安全合作增加了筹码,增加了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关系复杂性,为越南、缅甸、新加坡及印尼等大国在对华关系上提供了更多弹性和平衡力。其二,印度与越南、菲律宾、印尼和新加坡等国的军事合作,不但使南海局势朝国际化趋势发展,还增加了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难度。其三,印度在东南亚日益活跃的海上活动虽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在该区域的海上运输安全,同时也弱化了中国的海上影响力,增加了中国海上安全的非自主性、复杂性。其四,印度在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利益和与缅甸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解决“马六甲困局”,实现“两洋连通”。最后,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合作潜在的目标是遏制中国,对中国拓展对外战略空间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印度在反恐斗争中逐步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及美国的安全合作,对中国带来“两面”影响。其一,美国通过加强与印巴两国的合作,进行阿富汗战争,打击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嚣张气焰,掀翻了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的生存土壤,是维护地区和平和国际反恐的利好事件,也为中国参与打击“东突”、“疆独”等恐怖势力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中国西部周边的和平发展。其二,美国借反恐合作,顺利地将触角深入中亚、南亚等美国的传统真空地带,客观上造成了对中国西部的战略打压,使中美俄三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竞争复杂化。印度借美国主导的反恐,不仅提高了国际政治地位,还强化了在南亚地区的霸权,弱化了中国参与南亚地区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美印通过反恐的合作使双方的战略需求在实践中迈出了一大步。美印合作不但有利于美国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向印度洋地区扩展,推行其“印太”战略,同时也促进了印度以南亚为中心推行“东进政策”,实践其全球大国梦想。美印的安全合作表面上是源于反恐,实际上形成了遏制中国西部陆海战略的共同防线。
三、 中国的应对之策
面对印度在中国西南周边的多边安全合作及美国亚太战略在新时期的西移,中国务必认清国际政治发展的形势,处理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及美国的双方关系,缓解在西南周边的安全压力,适当扩展在该地区的战略空间,避免造成被动的安全困局。
第一,加强与印度的互信合作,避免误判其战略意图。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全面合作,多渠道保持与印度高层对话,认清印度在西南周边安全合作的战略意图,阐释中国在西南周边合作的非战略性,继续中印边界的友好谈判,和印度建立互信机制。中印双方应立足和平发展大局,接纳对方的崛起,求同存异,不对抗,鼓励对方发挥更大的国际责任,共同建立发展机制,促进地区和平和发展。
第二,强化与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合作。首先,要强化与中亚地区合作,参与中亚反恐和经济重建,实施西部安全战略。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毗邻,向来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阿富汗战争后,虽然该地区的地区政治形势日显复杂,但也给中国参与该地区的合作与重建带来机遇。中国应加强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沟通,促进双边政治经济合作,帮助各国实现经济发展或国家重建,共同治理非传统安全隐患,维护西部安全,促进西部大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地区的和平稳定。其次,南亚地区是遏守印度洋地区的门户,中国要维护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通道安全和海上利益,必须强化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战略协作,促进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维护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战略利益。中国应适时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印度洋海军论坛和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等地区性合作机制,在南亚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促进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合作。此外,中国还应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与安全互信,发展海上伙伴关系,加强南海问题的和平对话,通过打造自贸区升级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第三,处理好中美关系,缓解在西南周边的战略对抗。反恐战争后,美国重返亚太,将美印在反恐合作中的余热与美在东亚地区的同盟机制相结合,炮制了推进亚太再平衡的“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地缘安全形成打压之势。对此,中国应抱以平常心态,积极正面看待美国的战略围堵,避免与美形成过度对抗气氛。一方面,中国应继续在合作共赢、平等互信的原则基础上维护中美新型大国伙伴关系,争取更多的国际政治话语权,与美国共同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建构,共同分担责任,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局面,不搞对抗政治,维护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和对外军事安全合作,努力扩张与国力相适应的战略空间,维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和公民人身安全,切实保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中国应加强对外开放,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贸易、金融、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快对外合作步伐,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在将来的中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郭悦.印度与越南的防务安全合作:现状、影响及趋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4,(02).
〔2〕吴崇伯.印度与东盟军事与安全合作试析〔J〕.南洋问题研究,2008,(03).
〔3〕时宏远.印度的反恐形势及反恐政策〔J〕.国际论坛,2013,(05).
〔4〕刘红良.论南亚地区的反恐合作机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5〕肖军.近年来印巴关系之新态势:动因与挑战〔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06).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