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龙岩客家民系舞蹈文化中的民俗信仰

2015-04-29 17:26何璇
北方音乐 2015年10期
关键词:龙岩文化意识

何璇

[摘要]把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能收获到许多富含着的关于创造此艺术种群的集体观念、宗教信仰及历史记忆。而舞蹈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所包含着的舞蹈动作、舞蹈构图、舞蹈音乐、舞蹈服饰、舞蹈道具等都是创造它的群体用来传递至关重要信息的某种强有力的文化符号。龙岩“采茶灯”作为闽西客家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之中饱含着龙岩客家民系的集体观念和信仰符号。本人深入田野对龙岩民间传统“采茶灯”的艺术形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由此来对龙岩客家民系的民俗信仰进行纵向剖析。

[关键词]龙岩“采茶灯”;文化意识;民俗信仰

龙岩苏坂乡美山村是福建省“采茶灯”艺术的发源地。2014年11月国务院将龙岩美山村的“采茶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年申遗之路终于有所收获。由此,龙岩美山村“采茶灯”艺术成为福建“采茶灯”艺术的代表,更是满载福建客家民系文化的一重要艺术瑰宝。在龙岩市苏坂乡美山村保留着福建最为原始形态的“采茶灯”艺术。龙岩“采茶灯”传统民俗艺术以节庆游街、庙会祭祀、民间活动等形式出现,是此地客家人民的共同认知和历史记忆代代相传的代代相传的主要手段。龙岩“采茶灯”有史料可证的传承史长达280年,百年的经久不衰,其中承载的龙岩客家祖先希望代代延续的共同信仰我认为是源于中原文化的信仰归属和对龙岩本土文化的包容性。这二者也是龙岩“采茶灯”拥有如此形态特征的文化因素根源。

一、中原文化的信仰归属

客家人意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由于东晋时期战火纷飞而南下迁徙,由此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群体,素有“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之称。而创造龙岩“采茶灯”的林氏先祖据《林氏番衍迁徙渊源谱》记载:早在晋永嘉元年(307年),比干后裔林氏先祖因北方战乱由下邳郡(今江苏邳县一带)南迁。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林禄奉诏守晋安郡,从此落居于闽,世称闽林始祖禄公派系。由此可证,龙岩客家民系之根源在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古代中原,因此龙岩客家民系文化的形成其渊源在于中原文化。魏晋时期,天下处于分势,儒学转盛为衰,玄学与印度东传而来的佛教相交汇,中原文化逐步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交融贯通的态势。历经时光洗练,在龙岩“采茶灯”中依然留有保有当时文化交融的缩影。

(一)“采茶灯”文化意识中的佛家意识

解构龙岩客家民系舞蹈文化中的民俗信仰,第一个层面应是解读龙岩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艺术自古以来与宗教信仰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传播宗教灵性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与手段。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龙岩“采茶灯”的发源地美山村村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为佛教。在村里并不宽广的土地上,树立着大大小小多家佛家寺庙,寺庙名称多有龙字在其中,如“显龙宫”、“龙兴寺”等,这也是印证了中原文化“龙”的图腾崇拜,在“采茶灯”中即是舞蹈构图中的文化符号体现。“采茶灯”传承人之一的林奇英老先生说到,“采茶灯”是林氏先祖将宫廷乐曲与多种民间艺术的结合。流动变幻的舞蹈队形是“采茶灯”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些多变的舞蹈构图正是来自“舞龙”这项民间艺术与古时候战争阵法的结合。“采茶灯”的传统演绎方式是每逢春节,表演将从初一延续至十五,而表演的队伍首先从林氏祖祠开始表演,而后去到每个寺庙,再挨家挨户的游街拜年。因此,村里的每座庙宇里都搭建了戏台。而“采茶灯”里摘茶的舞蹈手势并不是常见的兰花指,而是与观音的手势相仿,拇指与中指捏起做采茶状。

(二)“采茶灯”文化意识中的儒家意识

中原文化的两大核心,与“龙”的图腾崇拜并列的即是儒家经典文化。除了对“龙”的信仰归属,“采茶灯”舞蹈中大多“走圆”的图示线条与讲究“对称”的舞蹈构图无不体现了“和合”与“阴阳相生”的儒家思想。传承龙岩“采茶灯”的第十六世林氏先祖林披是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其世代都受到浓厚的中原士族文化思想教育,也就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儒家思想另一重要思想就是“礼治”。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林氏先祖非常注重艺术的教化作用,特将宫廷乐舞引回家中用于教育后代,是最初形态的“采茶舞”。据龙岩“采茶灯”传承人林水飘老先生(88岁)、林奇英老先生(84岁)和林昌鼎老先生(82岁)证实,目前已知最早的“采茶舞”用肢体语言表现杨家十二寡妇为远离奸臣陷害,带着杨氏家族至山林隐居,开山种茶,自强自立,繁衍生息的巾帼英雄形象,并用说唱艺术弘扬宋朝杨家将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精神。

(三)“采茶灯”文化意识中的道家意识

龙岩“采茶灯”在组建“采茶灯”表演时,必须祭祀敬拜九天田相公,苏坂乡美山村里至今仍保留有田相公的神牌。田相公全称为田都元帅,又称田公元帅,是福建、台湾一带的汉族民间信仰,道家神灵出身,是艺术界的保护神。田都元帅的神牌横楣上写着“轻歌曼舞”,两侧则写着“九天都院歌白云,十八学士醉青春”。神牌中田都元帅的两侧则跟随着金花银花小姐、千里眼顺风耳、鼓板先生和声音童子等小神。组建“采茶队”时,将神牌挂于大堂,将宰好的整猪、整鸡、整鸭和蒸米糕摆上,众人祭拜之后设宴庆祝“采茶队”正式成立。

二、本地文化的意识反映

龙岩“采茶灯”亦是中原农耕文明与龙岩本土“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福建地区,“茶文化”早在客家人民迁徙来此就有,与福建地区多山地丘陵,气候适宜茶植物的生长脱离不了关系。而“采茶灯”发源地龙岩美山村的地理环境就十分具有这种特点。美山村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并有一条河流将村庄环绕,形成河这边居住,河那边种植茶叶的古老遗风。艺术来源于生活,较早时期村民都是乘船到对面的山头种茶采茶,林氏先祖搬至此地后因地制宜,也将从宫廷传承出的“采茶舞”改编成包含当地文化生活的“采茶灯”,例如传统“采茶灯”中“双河船”的桥段,就是龙岩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集中体现。“双河船”再现的是村民们渡河采茶而后满载而归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先是“采茶姑娘”在“茶公”、“茶婆”的引导下一一入船,而后“茶公”、“茶婆”二人拿着桨随着音乐节奏做划桨状并带领一众采茶姑娘绕圆表示划船过河,再一一出船上山。舞的是本地的劳动生活,唱的是从中原迁来的故事。

催紧战鼓催紧战鼓并司郎并司郎将司嘟;

马腾腾保四马栽惯保回保四马;

头载着鸟流魁身穿银耳鸟流袈;

众将开科真淄公孙大丈夫莲花鼓嘟嘟嘟。

三、结语

艺术源于生活,龙岩“采茶灯”文化是来源于客家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和闽西悠久茶文化的双重文化。它所代表的悠久且丰富的文化因子是对古代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对闽西茶文化的包容。它所承载的这些厚重的文化因子对于福建省地区,乃至国家都是不可丢失的宝贵遗产。艺术随时代变化而变迁,以原始形态的“采茶灯”为根的“采茶灯”舞台艺术枝繁叶茂,但传统民间“采茶灯”作为树之根,它的原始形态传承者都已高领,它的民间传统形态保护更应受到重视。只有根稳扎于土壤,艺术之花才能更好地绽放。“民族认同感这种文化心理它是在其所处的民族文化氛围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传承发扬这种具有深刻的具有维系客家民族情感认同文化的艺术,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圆融归一”都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龙岩文化意识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童迷黑白秀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