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有趣才会有效。对于小学生而言,爱玩、好动本是他们的天性。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却很容易忽视这一点,认为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于是“一厢情愿”地通过讲解而向学生“灌输”,学生的兴趣难以得到激发,课堂中的参与度也就不高,语文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游戏来组织课堂,通过游戏而激发学生兴趣,以游戏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得到巩固,这对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构建知识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借助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知识,转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应用游戏,一是要考虑游戏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注重以游戏来导入新的学习内容,这样才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以阅读教学中的生字词学习为例,通过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后,在导入过程中采用“我比你猜”(由一个学生比划动作,其他学生猜并写出相应的词语)、“我说你猜”(由一个学生说出某个词语的意思,其他同学猜并写出相应的词语)的游戏组织,学生学习兴趣就可得到较好地激发。
在导入过程中以游戏方式组织,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少年王勃》的学习中,以“比一比”(看谁能说更多的关于王勃的诗歌)游戏来导入,在导入环节中初步让学生了解王勃。如《恐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恐龙并利用肢体动作来表演恐龙的动作,让学生初步熟悉恐龙。如《变色龙》的学习中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来引出“变”的主题,然后介绍变色龙引入新课。在导入过程中应用游戏,时间不宜太长,更多的是要借助游戏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游戏后要注重及时根据主题而过渡到新的探究活动中。
二、借助游戏探究,促进学生交流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合作和交流,才能丰富其学习体验,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讲解透彻,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在语文探究过程中以游戏来组织,通过小组比赛、小组游戏、角色表演等,更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理解或构建。如《三顾茅庐》中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刘备、关羽和张飞的角色而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活动中更好地熟悉人物,体会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又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中也可引导学生扮演汤姆和爸爸的角色而展开对话,对话中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在探究过程中以游戏来组织学生活动,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当以游戏来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游戏情况而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做出指导。如《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萧伯纳和小姑娘对话中为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显得有些自夸时,让学生“演一演”,看谁最能把萧伯纳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过渡并追问,既然萧伯纳是世界著名的大作家,那么“小姑娘是否知道?谁告诉他的?萧伯纳为什么要告诉她?是为了炫耀自己吗?”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而展开交流,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萧伯纳只是为了给小姑娘带来惊喜,也为其谦虚自律的形象而奠定了基础。
三、借助游戏巩固,帮助学生提升
在语文课堂中,结束部分大多是由教师来归纳概括,然后辅以相应的练习完成,千篇一律而没有新意,学生在结束过程中也只是通过听完成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其实,在结束部分辅以小游戏,以游戏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效果会好很多。如古诗词学习后以“诗词接龙”(分组进行,由其中一组说出上句另一组接下句,如接出可加分)方式来引导学生识记古诗词就比直接让学生背诵效果要好很多。如《陶校长的演讲》后以即兴演讲游戏,通过即兴演讲而让学生体会陶校长演讲的精神所在。
在课堂结束部分应有游戏,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游戏而起到巩固的目的,故而游戏设计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进行。如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相互提问等,借助这些游戏而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体会其内涵。如古诗词的学习后为让学生体会其内涵,可在比赛的基础上用绘画游戏来引导学生表现诗歌的意境。如生字词的教学后以词语接龙游戏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词汇。当然,教育游戏有别于单纯的娱乐游戏,教育性更强,教学中不能以游戏来代替探究活动,而要以游戏作为辅助,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轻松、愉快的小游戏来导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快速进入学习主题,在探究过程中以游戏作为辅助,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对新知进行探究,合作交流,这样可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以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摆脱机械的书面训练方式,更利于让学生参与活动,活动中提升。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游戏来组织课堂,游戏的设计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设计进行,游戏要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否则课堂很容易变成单纯的游戏课,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