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2015-04-29 16:37王帆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目标问题

王帆

摘要:历史教师要完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应从研究者的视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以现代学习论为指导,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历史;目标;问题

历史活动课教学作为学科活动课,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培养能力。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要做好何一件事,都必须预先进行周密和科学的谋划与准备。历史课标中,将纲要中的目标具体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总目标。这说明历史课程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即在关注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式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确定适当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设定学生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一的学生由于其所学历史知识有限,认知水平还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在设定活动目标时可考虑以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主,从而慢慢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

二、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概念的理解是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载体。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是理解和掌握史实,阅读历史教材的前提条件。在历史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抓住概念的基本要素,即历史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2)突出概念的历史意义;(3)知晓概念的隐含意义。大部分历史概念是可以随课堂教学凭借历史教材理解的。

三、围绕活动目标,设计活动课进程

活动课进程也就是活动目标实施的具体步骤,将活动目标进行分解以阶段性目标的方式引导学生活动的进行,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在活动课进程设计时一般应有以下几个阶段:(1)展示活动目标——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2)选择活动主题——由学生根据活动目标选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向。(3)分配学生角色——让学生选定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明确其在活动中的任务。(4)形成活动成果——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实践考察中所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或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观点组织成活动成果。(5)活动总结——活动课的总结活动一般放在课内进行,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升华,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和交流合作的空间。

四、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的是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这三方面来阐述的,这个目标的制定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而很少从学生及其学习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偏离学生实际的目标即使定的再高再全面,也只能像商家不顾消费者的实际需要而盲目生产一样。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备受一些教师的青睐,“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屡见不鲜。新课改的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关注学生学习历史后思想感情的变化,应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注意历史事件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与解答能力

历史事件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每一历史事件都会对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问题的判断和评价,主要包括性质、胜败原因、经验教训、历史意义、局限性、危害等。性质是某一历史事件区别于其它历史事件的根本属性。教学中分析上述事件的要素,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六、初中历史教师应从研究者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改的形势呼唤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研究者”的视角开展教学设计,并从教学实践中检验教学设计,然后在教后反思中改进教学设计,最后撰写教学经验总结。

七、适当布置练习题

作业是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验证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业练习一定要尝试回忆,要独立完成,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为督促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一两个单元讲完之后,要及时进行检测。检测时题型可以多样,但要突出重点知识,不必出一些难题、怪题。当发下试卷时,应首先纠正错误,并帮学生弄清为什么错了,力争减少以后在这些题上再出错误。最后,为扩充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重构课本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

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教材,要研究和分析课标的要求,分析要教学的课时历史知识在初中教材系统、在某册、某单元、某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历史知识点在历史知识系统中的坐标。其次,分析要教学的课时内容中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考虑教材提供的知识点能否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从以上分析来看,知识的重新建构也要重视学情,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资源和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九、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习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的规律复习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进行横向联系的学习。横向联系的学习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习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习训练过程中。教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教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历史活动课的实践告诉我们:它是在传统历史教育格局下的理性思考,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开创历史学科教学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目标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我们的目标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