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儿童周记中的一抹亮色

2015-04-29 15:29谢林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周记农家乡土

谢林燕

周记,又叫课外练笔作文,它是学生写作的最广阔天地,是放手练笔的好方法。因为有了教材中的作文,所以许多教师对周记不重视,一般都是让学生自由作文,不提供素材,不给予指导,这就使学生觉得周记无话可说,无景可写,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导致周记内容空洞,语言乏味。

乡土,即家乡、故土或地方、区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山秀水、古屋老街、人文风情、乡风民俗、地方特产……这些都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乡土气息具有地域性,为当地所特有,不会重复,不可复制,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沉淀、丰富。乡土气息似乎有点“下里巴人”,上不了档次,但它清纯可爱,比“阳春白雪”更鲜活,更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耳目一新。

因此,面对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我们在指导他们进行周记写作时,可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特色,引入乡土素材,紧靠“农”字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使学生时时、事事、处处可以写周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拓宽周记素材:

一、采家乡风景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我们这里虽然没有高山大江的大气磅礴之美,但小桥流水人家的小家碧玉之态处处可见,如家乡的油菜花、梨园、麦田、池塘……风韵各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那些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地谈异地风貌,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同时也使这种乡土课程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其间,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梨花欣然怒放之时,笔者带领孩子们走进学校旁边的梨园欣赏美景,写写《喜爱梨花盛开时》这类周记。如有学生写道:“我爱梨花,在春天,她总是不时散发出缕缕袭人的清香。在秋天,她枯萎了,凋谢了,但留下了甜蜜的果实。我爱黄花梨,在那丰收季节,人们把梨运到大江南北。这时的黄花梨,不仅是家乡的特产,更是家乡的代表。”此时,家乡景观有如催化剂,让孩子们的周记“枯枝发新芽”,摆脱了那些空洞的套话和缺乏真情实感的呻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描家乡物产之丰

江南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许多农作物生长。金黄的油菜、胖硕的玉米、饱满的蚕豆……任何一样,都在学生的身边健壮地生长着,只要多一双慧眼,皆可入文。上虞是有名的水果之城,各式各样的水果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周记中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对家乡特产观察到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周记便跃然纸上,如《家乡的黄花梨》《葡萄又绿了》《五香干》……循季节之更迭,采四季之精华,弘乡土之文化,扬家乡之美名,这些周记便是学生以后习作的宝贵资源。

三、写家乡节日之根

千百年来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的延续中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在继承传统中吐故纳新,移风易俗,记录下来,这就是时代的见证。杀鸡宰鸭,是走亲访友的正月;明月当空,是举家团圆的中秋……这些农家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还有除夕贴福字挂对联、元宵节观花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吃“五黄”包粽子等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和乡情,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还可让孩子写写婚丧嫁娶时的一些习俗。学生在对民俗乡情的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农家之乐,陶冶了情操。如有学生写道:“除夕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喜庆的春联。爸爸也忙着贴春联,我在一旁观看;奶奶边杀鸡,边‘兼任爸爸的‘顾问。刚贴完大门对联,‘顾问就提醒爸爸:‘别忘了,福字倒着贴。我问:‘奶奶,好好的福字为什么偏要倒着贴呢?奶奶笑了:‘哈哈,傻丫头,图个谐音咯,福倒就是福到了呀,图个吉利呗!”

四、悟家乡劳作之趣

对于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来说,劳动的情景处处可见。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场面,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追本溯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插秧、收割、采摘、养蚕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教师要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艰、收获之乐,将劳动中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此外,还可让学生尽情体验乡间的“野趣”:捉知了、捅马蜂窝、钓鱼虾、抓泥鳅,等等,再现乡土间的乐趣,并把这些作为素材来写成周记。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会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其接触的事物众多,其实远胜于城市的学生,因此,立足“乡土”优势,重视“乡土”体验与积累,才能让学生“会写”“能写”。

五、议家乡现象之本

通过银幕播放一系列简短精悍、生动形象的纪实类微视频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周记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笔者每月在班中会组织一次主题性“小眼睛,大发现”的德育周记撰写活动,将校园中、社会上的一些正能量或不良现象利用手中的摄像机、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展现给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如本学期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笔者便拍摄了学校食堂学生就餐时的场景,组织学生观看后谈体会、写德育周记,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抓住这一生活资源,让学生共同关注、监督、展示校园或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这不仅是可贵的习作资源,更是可贵的心灵净化剂。这样可触可感的草根资源,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还怕他们写出来的文字没有真情实感吗?下表是笔者为五年级学生布置的本学年利用乡土资源的周记统计表。

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乡土文化,并将乡土素材这一资源融入他们的周记写作中,使内容更加生动鲜活,为周记这一课外练笔增添一抹亮色。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周记农家乡土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农家笑
主题式周记活动的实施与探索
春回农家
乡土中国
写进梦里的周记
帮忙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