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宁
【摘要】元代山水画在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走向文人化的发展道路。文人画家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描摹和技法表现,而是在参照自然的基础上,融合主观思想情感,创作出简逸、古意、静寂的山水画作品。并用诗书画一体的独特表现方式,把对于生命的体悟融入其中,折射了浓郁的写意精神。
【关键词】元代山水画;文人化;写意精神
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魏晋南北朝画坛显现山水画的萌芽之势,但绝大部分山水画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带有明显的稚拙特点。隋唐时期的绘画题材已有很大扩展,反映自然景物的山水画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种,并出现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的分类。五代山水开宗派之先河,开创了南北山水画两大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宋山水画为百代师法,所蕴含的独特境界最为纯粹充分。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画风雄沉壮伟。南宋山水画开创了刚健峻锐、水墨苍劲的新风格。元代山水画则在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走向文人化的发展道路,折射了浓郁的写意精神。
一、元代山水画的文人化
(一)历史背景
公元1271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建立元朝,政治上实现了空前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艺术的交流。但是在蒙古族统治中国的90多年时间里,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使普通民众受到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尤其是元代中后期,随着统治阶层内部权力争夺的加剧,社会日益黑暗腐败,更加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由于汉族传统哲学观的影响,文人士大夫愈加看重“士气”,对于政治上的束缚和牵绊多采取消极情绪或不合作的逃避态度。转而在书画尤其是山水画中寻求精神安慰,这使得书画艺术的精神性因素更为突出。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元代文人带领着中国山水画走向了文人化的道路。
(二)艺术特征
1.简逸
许多汉文人在宋亡后拒绝进入元朝廷,居于野隐于画,在自然与艺术中安顿身心。他们笔下的山水画虽简洁,却透出雅逸之风。钱选的《山居图》,画中后方群山凸起,四面环水,中部山峦墨色稍重,山脚下峰石绿树掩映一处庭院,清静深幽,这是画家所要描绘的“山居”。四周水面漂浮几叶小舟,风轻云淡。左有平堤小桥,远处一抹远山之痕,连带整个山居之所带向广袤而永恒的自然。不难看出,这山居不仅是画家的身居之所,也是他灵魂栖息之地。在这样一个不落凡尘的空间里,画家守护着高洁的精神领域。所以画家的隐匿不是身体的隐匿,而是精神的隐匿。
2.古意
元代山水倡古意,古意并非前代人观察概括表现生活的方法,而是指其笔墨风格和艺术趣味。如赵孟頫就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这种师法古人的主张,认为简率、高雅之作才是佳品的观念,匡正了南宋以来绘画中流行的追求表面工整艳丽效果的弊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鹊华两山遥相对应,舟楫往还其中,草屋映衬芦荻红树,秋意十足。水墨间又着青绿,追求简率雅逸,一洗宋代工气,直指唐五代的清幽脱俗。
3.静寂
元代山水画体现了道家思想提倡的“澄怀观道”,即通过静观寂照使自己的心灵节奏与宇宙内部生命节奏契合。王维被推为文人画鼻祖,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在诗歌《辛夷坞》中体现出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看似静寂的自然映照出了生命存在的跃动,这静寂既不是环境的安静,也不是心灵的宁静,而是一种“永恒的宇宙精神,是没有生灭变化感的静,是绝对平和的静。”倪瓒所要表现的就是一片静寂,他的《容膝斋图》从构图上说是其代表作,枯石老树空亭,隔着一湾瘦水与远山白云遥遥相望。青山自悠闲,白云自游荡,生命的动感存在于这无边无际的静寂中。
二、写意精神的表现方式
从绘画理论上说,不同于写实对客观事物形貌的忠实描绘,写意更加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乃至哲学思想的表现。落实到山水画创作上,就是在有限的一带山水中,寄予画家深沉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观念。
(一)注重生命体悟
元代山水画较前代而言,更加注重突出表现的文学性,不仅强调山水的内在结构、韵律以及主观对自然的再创造,还借以抒情,融合自我情绪与人格,表达生命本体的体验与参悟,创造一个流动的虚灵世界。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画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幅作品极为注重气象浑厚,展开画卷一股生命元气扑面而来。画面中山云树水,小桥村落,无一不精,境界辽阔而又苍茫生动。题跋中提到,画家居于富春山时有感于秀色山川,而每天云游在外,在苍莽韶秀的山水间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与人际的变幻。画面构图大开大合,气吞万里,线条柔和流畅而又富于变化,在静谧中隐现生命传承的勃动,在沉稳中激荡着生命恣肆的性情,在平淡处蕴含生命原始的天真。画家通过笔墨山水传达了人生历程的跌宕起伏和家国的沧海桑田,却又将这种无常的历史变迁隐现于永恒的宇宙洪荒中,以此祭奠对伟大而又渺小的“人”的一腔痴情。
(二)诗书回一体
元代文人画家在创作时更凸显了笔墨的情趣性,借鉴书法艺术的特点,以书入画,追求用笔用墨的书法化。同时在构图合理的基础上,结合画面意境,以书法艺术题诗,将绘画、书法、诗歌完美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吴镇创作过多幅《渔父图》,他笔下的渔父形象皆是在明净清寂的山水中垂钓、酣睡、鼓楫而歌或停舟闲坐,从容不迫,悠然自得。传世有一幅《渔父图》横卷,于山水之中共画渔舟小景15个,并以草书题词16首,原来有一舟隐于山石后而不可见。构思新奇,笔墨自由,寥寥数笔却神情生动,题词别致,堪称点睛之笔。如卷首一阕:“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江心独钓,不为鱼虾,不为名利,钓的是一种性灵的执着,真正的钓者必痴迷,那是一种永不放弃的对月光的追逐,只为免于欲望对灵性的吞噬,获取精神的自救。绘画、书法、诗词相互映衬,表现了吴镇不受世俗羁绊而清高孤寂的审美理想。
元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个异族执政的时代,传统文人画家将永恒的自然造化和无法掌握的人生命运一同通过水墨留在了宣纸上,也留在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简逸、古意与静寂的元代山水画,承载了画家无处安放的漂泊心灵,成为他们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通过在山水云烟间的畅游,画家得以在浑浑噩噩的社会现实中保留了生命主体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对于画家而言,诗书画一体的文人山水画不仅是反映客观现实和抒发主观情感,更是在家国不复的混浊乱世中,对于漂如浮萍的个人、民族、国家甚至人类命运的书写与思考。这种浓郁的写意精神,是绘画、诗歌、书法乃至所有艺术门类所共有的生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