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曲

2015-04-29 00:44:03徐东林
美术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对线色调

徐东林

初识罗坚,给我的印象是敏感。面孔在淡蓝色烟雾之后,显得有些茫然及焦躁。我想这种情绪正是他在一片混沌中急切地寻找排解和具体的切入点所浮现的状态。

初读罗坚之绘画是件静物作品,读后便有了与他初交时感觉上的吻合。不大的画面,涌动着一种不太控制得住的情绪上的波动,强烈明艳的色块相互挤压、厚重的笔触在画上急促而扭曲地运转,表现性的线条游走和穿插其中,刀笔直下。画的气息及状态无不暗示作者精神上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大张力,似乎直面了作者进发的表达欲望,并预示了一位作者正在极力摆脱对客观对象的摹拟而直抒胸襟的内心渴求。只是一时间,在拿捏上尚有失度,过分彰显了内心的某种冲动,而尚未将这种情绪的波动有效地控制在大的制约之下,泛起的杂音,相互之间的干扰、牵制,削弱了画面最后的整体效果。

但这件作品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种一些本质的东西,一些他对绘画偏爱的表达方式,在日后反复地锤炼和充实中被保留下来,并一直贯穿于他后期成熟的《城市系列》之中。

《城市系列》是以城市为母题而不断开掘,陈铺开来的系列作品,在这个阶段他获得了一种自如控制画面的能力,形成了开合有度、虚实相生、相互贯通的绘画语言。作品在内涵气度、形式及制作上都体现了作者的修养完备,本质上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品质上的升华。

涉足城市题材并不轻松,城市的庞杂及扩张如同万花筒般的光怪陆离,使得静态下的画作极难对它作概括性的提取,大多涉足此类题材的画家,也多停留在摹拟客观的只言片语之上。

罗坚对城市的理解,并不以客观上再现片段为目的。他很明确地意识到任何详尽的片段对城市这个庞然大物而言,仅仅只能是盲人摸象的结果。对罗坚而言城市在时空上变幻所引发的令人恍惚的神秘及莫测,在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衍生的正版及翻版的释义,动摇着我们的已养成的价值判断,不断灭矢的建筑又不断生成的居巢,魔方般挑战你的想象,城市似乎具有某种未知的魔咒般的动力,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这种理解,已摆脱客体的束缚,而进入精神层面的思考,进入一个并不明确、模糊的隐性的宏大空间。

在这种认识下,城市题材的真实影像已退居幕后,成为画家寄以某种感觉的外壳,混杂的感知,不仅来自城市急促的喘息,同时来自作者本身的生存经验,来自已养成的对某种情绪或事物的特殊偏爱,甚至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把这些思考,表述在画布上,寄生于城市系列之中,或许即是罗坚所追求的主旨及原点。

为了完整而有效地表述,罗坚需要一个特大的、空灵的并给读者留下阅读和想象空间的架构,于是从形式上解构成为重要的一环,并把这种手段提升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因素。作者急切而有效地将画面构成推至到具象与抽象的最后支点之上,以达到一种多则有具象之嫌,少则画面解体的最佳状态。抽象的混沌,包孕着天机的触发及想象的漫游,而童稚般的具象暗示则界定一个宽泛的空间外沿,并暗含着注释上的多义。

对色调的处理亦是罗坚形成画面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大约可理解为罗坚有意识地把目光投射在本土的色彩观念之上,这种观念建立在色的固有本质之上,来源于原始彩陶及远古壁画,而源远流长。减弱色调的对比及互补,白色的或接近白的基调,给极复杂的、重叠交错的团块组织的肌理语言提供了上佳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减低色调之后,一切痕迹,一切触发的偶然因素,线的直舒及运转都跃然纸上,对线的控制及把握,作者充满自信或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东方母体文化及审美的偏好,个体对线的轻重缓急、力度及弹性的把握都体现了一位东方学子的敏锐和由内而外的修为。

对客观对象的解构重建,对色调处理的回归本土意识,以及某些具体的制作手段,如斑驳厚重,而不失空灵,反复叠压而仍能整体贯通,多层释义及童稚趣味,都总体置于东方观念之下,形成罗坚作品的整体合力,并体现罗坚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为画家自信应无日不在,探索亦要无日不在,罗坚在上述两点上都做了不懈之努力,其作品自然具有必然之审美价值,笔者认为,以罗坚之智慧,以罗坚追求极致的固执,他一定能更上楼台,海阔天空,迎来更加灿烂的那一刻。

猜你喜欢
对线色调
下肢力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下肢力线对线的研究进展
运动力学对线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学、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一种快速核对二次电缆线芯的工具研究
机电信息(2020年3期)2020-06-29 12:12:00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6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下肢力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展
Aliens encounter stories:illusion or imagination
浅谈色调及色调搭配在民宿软装中的情感意义
流行色(2018年10期)2018-03-23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