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牧与清润温和的“江西画派”

2015-04-29 00:44毛冰霜
美术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董其昌山水画

毛冰霜

【摘要】罗牧是江西画派的代表人物。江西画派作为中国画流派之一,到底有什么样的风格呢?笔者从其师承和所受教育以及绘画技法的关系入手,探讨罗牧山水画艺术风格及审美趣味。

【关键词】罗牧;山水画;江西画派;董其昌

罗牧(1622—1711),自明熹宗天启二年至清康熙五十年,享年90岁,是中国古代较长寿的画家之一。其出生于江西宁都县钓峰乡黄潭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常在画中题名“饭牛”“牧行者”别号。《庄子·田子方》说:“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可见罗牧“饭牛”之意,在于暗喻自己具有上卿之才和抱负,企盼能有桓公之知遇。罗牧后定居南昌,画中又署名“钓家”,“钓”是罗牧表明自己出自故乡宁都钓峰;署名“双溪”则是指流经其定居地南昌以西的蓼洲的贡水和章水,皆意在表明文人雅士其出有本、源有据。罗牧在宁都家乡时,未见有斋室名号及其他别号记载。自中年以后寄居南昌,曾先后居于南昌市内东湖百花洲和赣江附近,其斋室名见署的有“种云草堂”和“种兰草堂”。这也是罗牧对其山水绘事的比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和雅趣。我们纵观其一生,少年放牧、务农,青年制茶、售茶,然后过着绘画、卖画的生活,终以布衣身份终其一生,但也有人说他在清朝做过短暂的小吏。

一、罗牧的师承及所受教育

罗牧在青少年时期曾向魏书学习诗书画。魏书系明末秀才,号石床,是宁都“易堂九子”三魏的族祖,也是罗牧的业师,州、县志及《族谱》中有“得魏石床法”的记载,可见罗牧在书画方面受魏书的影响深远。后又随林时益学习制茶。在有关罗牧的所有史料当中,均称罗牧“得冠石林确斋齐(山下介)茶法”。林时益是明朝封藩在南昌的朱权的第十世孙,他来宁都翠微峰并非仅仅为了避难和授人以制茶技艺,而是要和“易堂九子”们同“任天下难事”,培养大量经世救国之人才,以达“火尽薪传,身死无限”的目的。跟随魏书和林时益学习,使罗牧在技艺、诗文、书法、修养等方面受到很大的教育,这对罗牧的性格和人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罗牧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罗牧是江西画派的代表人物。江西画派作为中国画流派之一,到底有什么样的风格呢?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作了一定的说明:罗牧“笔墨意在董、黄之间。”《西江志》云:“得笔法于魏石床。林壑森秀,墨气滃然。诚为妙品。江淮间要有祖之者,世所称江西派是也。牧敦古道,重友谊,与徐微君榆溪世溥善,微君赠诗云:‘彩笔常悬梦里思,十年古道见须眉。云山本是无常主,更写云山卖与谁?巡抚宋荤牧仲高其人,作《二牧说》赠之。牧能诗善饮,楷法亦工,又善制茶,卒年八十余。”

当时有李廷钰跋罗牧清康熙四十年(1701)所作的一幅《秋林高士图》说:“书画门庭各有行,画须生外熟方臻。至今源委西江派,犹说饭牛第一人。”由此可见,罗牧在“江西派”中的开派地位。

以罗牧的从艺经历来考察,罗牧23岁以前,除师从魏石床外,因无画迹可循,故不知其风格、面貌。但在罗牧的传世作品中,米家画派风格的遗存,以及松江画派对其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罗牧“笔墨意在董、黄之间”,此处所说的“董”“黄”,“董”为董源,“黄”为黄公望。罗牧遗留的山水中常见有“董巨笔意山水”“仿黄公望山水”的意临作品,从这些款识当中可以看出,罗牧崇尚董、黄山水的意向,更可得知他常常对此二公的作品,有出新的意临之作。

从作品《溪山雨后图》可以得知此作作于罗牧七十大寿前夕,作品中有宋至的题款。画中可以看出在岸边的岩石上有一簇簇落叶乔木,其中有一株树木仿佛被雨水洗刷后而向右弯曲,从而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右上方,树木所指向的是几座房子,屋后一条蜿蜒的山路与前景相连,山间缭绕的烟雾模糊了山脚和向山脉延伸的小路,向上蔓延的山峦连绵起伏,使观者专注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视线上。从构图和章法可以看出,林有沟壑起伏,树有阴阳向背。其画设色极少,从其画中设色的效果得知,墨的挥洒与水的灵动是相互融合的。在瀚然的墨气之上加以枯笔的穿插,以突出其质感。整幅作品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画家都用湿润氤氲的笔墨来表现,远山和树的表现颇有董氏的笔法,展现出一派平淡天真、岚气清润的诗的意境。

罗牧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作的一幅《仿大痴山水图》题跋中清楚地写道:“全图布景疏疏落落,无重峦叠岭占据篇幅。而高下山水起伏,成有层次,所谓山外有山,水外有水,回环曲折,极光怪陆离之处,老笔纷披,并无丝毫闪失。所作乃湖上平远风景也。”

从这段仿黄公望山水的跋文来看,罗牧仿作时那种毕恭毕敬“并无丝毫闪失”的态度,那种细细揣摩大痴山水精神的神情,完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么,张庚将罗牧的山水画概括和形容为“林壑森秀,墨气滃然”,此种表述,到底有何依据呢?曾任江宁府同知、后任江西巡抚和累官漕运总督的郎廷极,在一首《赠宁都罗饭牛山人》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过门原问道,入座便忘形。画理通微妙,秋心在杳冥。浮醅直鸭绿,染纸是雅青。尔但挥奇笔,予梳白鹤翎。”诗中所谓“雅青”者:一可作为今之“三青”“二表”颜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观罗牧山水画中设色常用的点染之色;二可作为水墨不设色的“墨色五分”解,这也是罗牧水墨山水常用的手法。张庚还说:罗牧山水“诚为妙品”。《族谱》及其他时人亦称其为:“御旌逸品”或“览旌逸品”。按照董其昌在《画眼》中对“逸品”的叙述:“画家以神品宗极,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可见“逸品”这名称,亦是一个作品评品的概念,并不能给人以风格概念的实际意义。

我们纵观罗牧的传世作品:绘画大多以墨笔渲染为主;设色极少;画中林木,大多仿沈周笔法粗阔的线条,笔意粗犷;画中山石,多采用披麻皴和折带手法;墨色鲜明,水气氤氲,淡然含蓄,山顶多作矾头,构图大多采用平远、高远二法,近景和远景无虚实分别;其云雾显晦,岚色郁苍,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风貌。

三、罗牧与董其昌画风比较

清初,康熙帝采取一系列怀柔政策,而使得清初的学术界(在尊重汉儒孔学的前提下)文化、艺术均出现前所未有的繁盛。中国画坛在这种大环境中,也出现较为活跃的气氛,在这种氛围里,蕴育了一批按照艺术精神和规律进行创作的群体,包括罗牧在内,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龚贤等人。若将其两人的绘画形式相比较,其风格样式不管是构图还是墨笔均相似或相近。罗牧此时的绘画风格,虽承袭了董其昌“南北宗”学说,也沿袭了董其昌在绘画方面的重要理念和技法。然而罗牧在其绘画中所展现的干净秀丽、平稳无奇、雅俗共赏,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将董其昌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关系的相似和传承,与董其昌被称之为正统画派有着相应的联系。我们纵观清初画坛的正统派,在尊崇董其昌的“南北宗”学说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仿古,而最突显的则是“元四家”。于是,便出现清初摹古一统天下的局面。罗牧在当前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下,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抒写个人情怀,并备受世人所推崇,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董其昌的绘画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相比较之下,董其昌绘画手法中所运用的皴法也显得繁复和普遍。同董其昌的绘画风格相比较,罗牧的山水则更显得层次分明和井然有序。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罗牧之作,无论罗牧是仿或临董、巨、黄三家的作品,都更接近于董其昌。在境界、水色、墨色,乃至气韵上,均呈现出这一绘画新生力量所应有的整体风格和个性特征,从而使今人从这些传世的山水作品中可以窥得,在综合吸收董其昌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又区别于董其昌及其松江画派的新式风格。

猜你喜欢
董其昌山水画
明 董其昌 行书辋川诗册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董其昌作品欣赏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ALTERNATIVE DREAMS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