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金 连磊
摘 要: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他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射频识别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长距离射频不怕灰尘污染恶劣的环境,视频识别技术应用在斗轮机大车行走距离校验上。
关键词:RFID射频识;ControlLogix可编程控制器;以太网通讯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触解码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的信息,或者主动发送频率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1 数据测试及数据读取
1.1 射频开关ETHERNET配置
首先在控制器的背面,微动旋钮开关调至DHCP,然后通过AB软件工具BOOTP-DHCP SERVE 扫到P+F控制器的MAC地址,在此界面上用DHCP 将此MAC 地址跟相应IP 关联起来(192.168..1.101),同时PLC程序中的I/O 配置中也添加ETHERNET-MODULE,模块(见图1),配置时IP地址必须与控制器的IP地址一致,正确形式下,CPU模块也无报I/O灯闪烁!
若通过AB软件工具BOOTP-DHCP SERVE,IP地址锁定不成功,可以尝试另一种方式修改IP锁定地址。首先,控制器的背面,微动旋钮开关调至“A”IP 169.254.X.X,(控制器背面都有标示),连接网线至PC然后打开浏览器的输入栏位输入紧凑型识别控制器IP地址,然后按回车键确认。打开页面(见图1)
图1 射频开关ETHERNET配置
1.2 配置相关的读写命令
在硬件组态完成后,打开RSLogix5000新建项目,在编程页面I/O Configuration中添ETHERNET-MODULE模块。设置模块的属性,名称,IP地址,Input/ Output大小,(见图2)。
图2 配置相关设置模块的属性设置
导入所需要的Add-on:(单次读PF_RFID_ReadData_1HD_1Time, 单次写 PF_RFID_WriteData_1HD_1Time),创建主程序,读开关-单次读,写开关-单次写,(见图3)。
图3 配置相关的读写命令
2 读写
2.1 单次读写命令
读写块参数设置正确后,写单次写,读可以单次读,也可以连续读,步骤如下:写命令,首先把载码体放置读写头感应侧,然后在软件程序当中在writedata标签库里写入50.保存,再Write 右击toggle bit,程序块相应,写入载体为50(见图4).然后解除toggle bit,已写入。若想测试是否有写入命令,先把载码体重新放置读写头感应侧,再Read右击toggle bit,程序块相应,然后在Readdata中读取命令。 写时必须写开关-单次写:
图4 单次读写命令设置
2.2 连续读命令
导入所需要的Add-on:(连续读PF_RFID_ReadData_1HD_Cont.L5X)(见图5)
图5 连续读写命令设置
2.3 创建主程序
程序的创建,见图6。
图6 主程序创建图
3 连续读数据
完成创建和编译之后,就可以连续读数据,必须得给READ一个Toggle bit后面块重新才能连续读 ,(见图7)。
4 结语
RFID射频识别技术组成: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读写器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设备,天线是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中间件等。ControlLogix是一种框架式控制系统,他将顺序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和传动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同时还提供通讯功能。 本文论述了以太网接口IC-KP2-1HB17-2V1D 识别控制器连接AB ControlLogix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测试,以太网接口IC-KP2-1HB17-2V1D 识别控制器可以连接AB ControlLogix可编程控制器。
图7 连续读数据设置
参考文献:
[1] 严光文,张其善.射频识别卡读写模块的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02):178-180.
[2] 刘铮,章兢.非接触式IC卡中的射频识别技术[J].信息技术.2002
(04):22-24.
[3] 刘琰 ,李辉 ,顾亮.射频识别技术软硬件系统研制[J].电子技术.
2002(03):29-32.
[4] 杨东海.称重传感器并联组合输出电路的故障检查与判断[J].水利电力机械.2000(02):51-55.
[5] 何巍.微机混凝土配料控制系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9(06):760-763.
[6] 郭起宏,张显明.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气传动.1997
(06):33-35.
[7] 李顺增,王志强,吴志华.配料控制系统的自适应称重控制器[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03):209-211.
[8] 蒋天炎,陈天洲.平衡秤微机配料控制系统[J].工程设计.2000(03):
57-59.
[9] 金桂,向国梁.基于C语言STC89C52单片机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10(19):176-178.
[10] 董海棠,张旭,冯中毅.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0):42-44.
[11] 张云,周明辉,周海林,等.基于AT89S51的多功能电子密码锁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0(06):23-25.
[12] 涂小芳,葛良全,李俊颉.基于AT89C2051低功耗高安全的电子密码锁设计[J].电子制作.2014(06):18.
[13] 朱璇,唐晓茜,殷建军.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加密电子密码锁设计[J].轻工机械.2009(04):76-78.
[14] 陈建林,赵立宏.基于Proteus的数字密码锁的仿真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04):44-46.
[15] 林丽纯.基于iButton的新型电子锁控制器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02):98-100.
[16] 顾光旭.智能密码电子锁设计[J].盐城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01):49-52.
[17] 张力.基于单片机与串行通信的电子密码锁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6):162.
[18] 王志宏,薛增涛,陈志军,等.智能卡电子锁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0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