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鹏宇 张义 王正蓝 张金泉 魏旭旺
摘 要:对于设计的手持式灭火喷射器,主要通过产生气体压力喷射干粉粉粒。而不同管型的喷射器对管内外气粉流的运动状态有决定性作用。管型的不同,其气粉流的沿程阻力和管内速度均会发生变化。为了了解不同管型对喷射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渐缩喷嘴型、渐缩尾扩型和直管喷嘴型三种喷射管的喷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喷射管管型不同时,管内外气粉流速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手持式喷射器;喷粉速度;仿真
1 引言
近年来,消防人员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火灾时,使用的灭火器种类繁多。新设计的手持式灭火喷射器,具有结构便携、喷射迅速的特点,为消防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灭火选择;GAMBIT建模软件可以构建仿真模型,FLUENT流体软件能够较为逼真的模拟出气粉二相流,以便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
2 不同管型方案设计
喷射管是手持式灭火喷射器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尺寸的确定对喷射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设计喷射管的不同管型、管长和出口直径,从而研究得出最佳喷射管结构。
管型之间的变化,本质上是管体不同阶段的渐缩变化,为了清楚不同管型的变化规律,以渐缩尾扩型喷射管结构尺寸为基础,研究管型变化规律。下面对渐缩喷嘴型、渐缩尾扩型和直管喷嘴型三种喷射管进行三维建模。
根据同类产品规格,结合所选风机出口的尺寸,初步确定不同管型喷射管气流入口直径D=104mm、颗粒入口直径dr=26mm、中心轴线管长L=1290mm。
表1 不同管型初始尺寸
气流入口 颗粒入口直 渐缩管长 直管段直 出口直径 喷嘴长度 管长
直径D/mm 径dr /mm 度L1/mm 径d1/mm d2 /mm L2 /mm /mm
其余各管型尺寸标注如下。
3 数值模型建立与求解
喷射器的管内和管外为气固两相,气相连续、固相离散,两相均为不可压缩相,流场具有低速和持续的特点,颗粒的运动需要稳态跟踪。气固两相流模型选用颗粒轨道模型;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 模型。
3.1 网格划分
在GAMBIT软件中进行参数设置,Elements:Quad;Type:Submap;Intervel size:2,并对网格进行划分。
3.2 边界条件设置
3.2.1 气流入口边界条件的设置
由于入射气流是宏观低速,通过测试得到入口速度约为38.8m/s,出口速度在100m/s以下,气流入口设置为速度入口。
(a)渐缩喷嘴型喷射管尺寸标注图
(b)渐缩尾扩型喷射管示意图
(c)直管喷嘴型喷射管尺寸标注图
图1不同管型型喷射管尺寸标注图
3.2.2 颗粒入口边界条件的设置
颗粒入口速度为宏观低速,粉流为不可压缩流动,颗粒入口设置为速度入口。
3.2.3 出口边界条件设置
相比于自由出流(outflow)而言,压力出口(pressure-outlet)更容易收敛,对于出口有回流的问题,压力出口能更好的解决。因此,出口边界设置为压力出口。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气固两相相间耦合,存在滑移,气体作为推动动力源,其速度大于颗粒速度,气粉流耦合后的气固两相速度取平均值。喷射器的近口流场速度对射程的影响非常大,重点分析中心轴线上的速度变化。
3.3.1 渐缩喷嘴型喷射管
1)速度流场图 2)速度位移图
3.3.2 渐缩尾扩型喷射管
3)速度流场图 4)速度位移图
3.3.3渐缩尾直型喷射管
5)速度流场图 6)速度位移图
图2不同管型速度分析
图3不同管型喷射近口流场速度位移
4 结语
喷射管管型变化的本质是管体不同阶段渐缩角的变化。管体渐缩角增大时,气粉流在管内速度增大。有渐缩型喷嘴的喷射管,气粉流出口处速度值并没有达到最大,而是在出口外的一小段距离上速度达到最大值。不同管型在喷射近口流场核心射流区的长度不相等,且可以计算。
参考文献:
[1] 石莹,林显臣.基于Fluent的气固喷射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选煤技术.2011(04):19-23.
[2] 金秀章,陈小刚,吴元林.基于气固两相流体理论求解风粉浓度[J].计算机仿真.2013(12):121-124.
[3] 章利特,徐廷相.缩放喷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和缩放喷管长度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7):702-704.
[4] 张晓娜,岳树元,章利特,等.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力学特性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05):538-545.
[5] 黄宏艳,王强.过膨胀状态下轴对称收-扩喷管内外流场计算及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7(07):1069-1073.
[6] 刘坤,朱苗勇,高茵,等.Laval喷管内流动特征的数值模拟[J].冶金能源.2007(04):20-23.
[7] 徐志斌,李立人,王宽.缩放喷管应用现状及研究方向[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6(06):18-20.
[8] 杨福峰,刘晓波.气流在喷管内流动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制冷与空调: 四川.2005(04):24-26.
[9] 尚玉琴,吴珂,李立明.关于喷管中气体流动的探讨[J].河南科学.
2003(06):817-818.
[10] 肖安红.气力压运系统中的拉伐尔喷管[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2(04):31-32.
[11] 李森林.常压储罐的安全泄放设施设计[J].辽宁化工.2014(05):
604-605.
[12] 刘晓宇,张学亮.多层包扎高压容器的设计[J].辽宁化工.2014(06):
817-818.
[13] 刘青,田强.全挡板条件下挡板数目对搅拌式反应罐内部流场的影响[J].应用科技.2014(04):56-60.
[14] 刘骁,李静媛,花争立,等.卧式快开门压力容器带压开启数值模拟研究[J].轻工机械.2014(05):12-16.
[15] 姚岷民,吴成刚,郭公新,等.国产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板式蒸发装置[J].轻工科技.2014(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