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文明行为形成的历程

2015-04-29 12:12李舒怡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日本

李舒怡

摘要:国民文明行为作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水准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明行为的概述入手,结合日本国民行为的形成历程,分析了日本培养国民文明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日本;国民文明行为;形成历程

日本国民的文明行为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对日本国民生活中尤其是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日本文明行为教育逐渐形成了社会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较高,国民犯罪率较低,究其根本原因,与日本政府重视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国民文明行为的培养有关。国民的文明素质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素质,又逆向影响着民族的世界观。针对我国国民素质较差的问题,结合日本国民的文明行为,分析其文明行为与素质的形成历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明行为的概述

所谓文明行为,主要指的是在国家文化传统指导下,国民在社交行为、生活行为、工作行为等表现出的文明习惯,是国民素质的集中体现。从构成角度分析,文明行为主要包括国民的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社交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由于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本国国民,一般来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文明行为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决定着国民素质与国民文明行为,国民文明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由于历史发展过程存在差异性,以及国家间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各个国家的国民文明行为的文明水平都不尽相同,国民文明行为构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1]。

二、日本国民文明行为的起源与整体特征

(一)日本国民文明行为的起源

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沿海的岛国国家,国家整体国土面积与资源严重不足,不过其国民文明行为在世界各国甚至发达国家之中都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国民文明行为传承得如此完好,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行为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相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度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其国民文明行为的文化起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佛家思想的影响。通过查阅中国的古籍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极为注重礼仪与文明行为,从孔子的《论语》到董仲舒、朱熹等儒学大家都对国民素质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文明礼仪通过文化传播传到了日本境内,对日本的礼仪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礼法规范了日本国民的文明行为。

近代以来,当目睹了曾经繁荣富强的中北被西方列强轰开了国门后,西方文明乘着帝国主义的“黑船”撕裂了日本的文化体系,日本被动吸取了西方的科学民主文化。日本作为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弱小岛国,在漫长的国家外交史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自卑意识,这使得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缺乏排斥心理,反而是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相融合。西方科学民主文化通过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日本本土武士道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化体系,也对日本国民文明行为作出了修正。

(二)日本国民文明行为的整体特征

日本极为注重国民文明行为,拥有着与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不同的国民礼仪文明文化。日本国民无论是个人交际行为还是集体活动,无论是对熟悉的亲友还是陌生人都极为注重自身的文明行为,只要包括非交际性质的日常活动,首先想到的就是自身的素质体现以及文明行为,对自身文明行为的严苛要求贯穿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三、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不文明行为

虽然现阶段日本对国民素质以及国民文明行为的要求较高,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国民的文明行为,然而上世纪60年代时日本社会却充斥着不文明行为。上世纪60年代,日本受到侵华战争失败的重大打击,国内经济一蹶不振,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渐密切,日本国民难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整个日本社会形成一种颓废的社会状态,并且将这种颓废的行为带到了国外。由于上世纪60年代日本并未开设相应的社会课程,日本国民不懂得怎样细致地处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难以实现公民身份的认同,国民素质难以有效提高。虽然60年代的日本经济持续低糜,但却有了一定的抬头现象,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国民出国旅游的频率大大提高,然而在事实上日本游客旅游过程中不文明现象频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形象。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各国对日本国民素质的批评为日本国民敲响了警钟,为了以优秀的国民文明行为反应日本国家整体素质,日本从青少年教育入手,加强了青少年与成年人的文明修养培养,从而有效地纠正了日本国民不文明行为。其实国民文明行为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本政府通过30年不断的文明宣传与教育向日本国民宣传文明行为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日本国民的国民素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国民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水平得到了改善,日本教育界出版了一系列读物与漫画,纠正日本国民的不文明行为,逐渐在世界环境下塑造了日本国民的文明形象。再利用这种文明形象对日本国民进行约束,使日本国民在国际化场合中尤为注重自身的文明行为,将自身的形象与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相挂钩,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行为,提升日本的国家文明形象。

四、日本对国民文明行为的培养

(一)培养青少年文明行为

第一,日本通过将道德教育列入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道德行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日本就将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将培养充满自由精神且身心健康的日本国民作为教育根本目标。在五十年代末就将道德教育列入教育课程体系,并在八十年代末根据青少年道德偏失现象制定了《新学习指导要领》,明确了中小学生道德规范。《新学习指导要领》通过规范一系列日常生活行为培养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规范了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以及生活文明习惯,培养了青少年理想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了青少年作为日本国民的觉悟与爱国精神,从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明风气。

第二,日本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道德教育研究实践,深入探讨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文明行为[2]。在学校日常教育过程中召开从事道德研究、道德实践的团体与个人共同参与会议,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文明行为,在会议中积极讨论道德教育的成果与经验,通过资源交流共享提升道德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从而科学合理地培养与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实践能力。

第三,日本政府集中力量净化青少年周围环境,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体社会成员,关乎着国家整体素质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出版业、电影业、传媒行业以及娱乐业的行业规范,为青少年的成长打造了一个较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在较高的国民素质指导下,有关行业也规范着自身的文明行为,对出版物、电影、广告等传播类产品进行严格把关,并在行业内进行自我清理,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文明行为的宣传力度。

第四,日本总务厅为了为青少年素质养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展了居民净化环境活动,以日本居民为主力,推进了综合净化环境进程,日本居民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取缔了一系列风俗营业场所,严令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进入风俗场所或是从事风俗营业工作。同时日本警察厅对青少年犯罪事件进行严厉打击,每年定期开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活动,并成立了一系列如少年辅导中心、警察联络协议会等组织防止青少年犯罪。

(二)培养企业文明行为

日本企业对文明行为培养方法虽然因为公司性质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普遍都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文明行为,使企业在一种文明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发展。绝大多数日本企业都有着自己企业的企业精神与企业信条,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根据行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实践。同时日本企业极为重视企业素质教育以及员工文明行为培训,日本企业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有着系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规范培训。绝大多数文明行为培训都是以受训者为主体,通过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交谈的形式开展,气氛较为轻松活泼。日本企业培养员工的文明行为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企业家与员工,实质上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成员,培养国民文明行为。日本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培训不仅仅涵盖了企业内部的文明行为,而且要求员工搞好邻里关系,需要通过邻里友好相处搞好社区文明行为培养工作。同时日本企业要求员工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要符合道德规范,尤其在国际化的公共场所更应当注重自身的文明行为,从而维护日本国民的文明形象、维护日本的国家声誉。

(三)培养家庭文明行为

随着近年来日本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逐渐向家庭化发展,家庭妇女逐渐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家庭教育功能呈现下降趋势[3]。为了提高家庭教育功能,日本家庭近年来出现了父亲参加家庭教育的情况,日本文部省也对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行为通过财政补助给予鼓励。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国民文明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文明行为,而且可以使家庭中的父亲、母亲获得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培养其自身的文明行为。文部省基于家庭教育的好处,还编写了相应的教育参考资料,在电视台开办了响应家庭教育节目,积极配合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培养日本国民的文明行为。

(四)培养海外子女的文明行为

日本人对于国民文明行为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而且积极培养海外子女的文明行为。为了培养海外子女的文明行为,日本文部省以及外务省合作向海外日本人学校派遣相应教学人员,并设计合理的教材培养海外子女的道德素质。同时为了海外归国子女回国后可以尽快地适应日本国内的社会文化以及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日本基层教育委员会还创办了一系列培训机构塑造归国子女对文明行为的认知。

(五)培养出国游客的文明行为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游客在世界上的口碑一向很差,由于当时日本社会处于一种颓废状态,且国家对于国民道德文明教育力度有限,导致日本国民出国旅游时不文明现象频发。为了纠正国民的不文明行为,日本政府出版了《日本国民海外旅行礼节指南》,通过数十年的宣传教育,使日本国民接纳了文明出行的恒定价值,在国际范围内塑造了日本国民的文明形象,从而提升了日本的国家形象。

(六)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的培养

日本为了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从而培养国民文明行为,大力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成功地塑造了日本国民的道德观念,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日本得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日本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培养并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或是政府宣传,而是通过加强社会各个企业与组织机构的协作与交流,在整体社会范围内对日本国民进行道德教育。通过持续性的道德教育将日本国民文明行为道德规范灌输进日本国民的文明意识中,从而有效地塑造了日本国民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培养了日本国民的文明行为,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

(七)重视公正法治环境的创造

法律法规作为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武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着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日本政府为了培养国民文明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创造了公正的社会法制环境,并对日本国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对于存在恶劣影响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惩罚,日本法律法规对于排队插队、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都有着严厉的惩罚。日本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除了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其关于社会公德严苛的法律与务实的执法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八)重视媒体舆论作用的强化

日本在培养国民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极为重视媒体舆论作用的强化。新闻媒体作为日本政府的喉舌,在提高日本国民素质中发挥着导向与监督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可以有效地纠正日本国民的不文明行为。新闻媒体通过导向功能可以引导受众的是非观与价值观,通过在日常报道中对日本政府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系列政策与方针进行宣传,有利于受众获取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日本新闻媒体通过营造舆论氛围纠正日本国民的不文明行为。

同时日本新闻媒体也利用了新闻媒体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对日本国民不文明现象进行揭露,发挥了日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从而塑造日本国民正确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培养日本国民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日本新闻媒体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与监督功能有效地培养了日本国民的文明行为,这是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五、结语

日本作为国土资源与矿产资源都较为匮乏的岛国,其经济发展趋势显示出了与自然环境不相称的发展趋势,这与日本人的礼仪文化和国民素质是分不开的。日本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给我国国民素质的培养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通过深入分析其国民文明行为形成的历程,可以为我国素质教育培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关静.中日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王慧玲.从日本大地震中看日本国民素质——日本德育教育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7:161-162.

[3]汤艳.从《トイレの神様》看日本当代素质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156-157+166.

猜你喜欢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强烈地震
探寻日本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黄金时代》日本版
Pets萌宠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