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东
摘要:清末时期,政府启动“新政”,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废除科举制度,这虽是一次教育改革,然而却是一次影响社会各方面的政治改革。围绕着它的废除,产生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结构的变动,特别是国家对乡村基层的控制的变化,对农村社会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关键词:科举废除;乡村士绅;农村社会
1905年8月,光绪帝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这样,从隋朝开创的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至此完全废除。在清末的社会制度变革中,它的废除影响深远,这不仅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更是中国政治上的一场改革。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流动,城乡的关系,乡村的权力结构和秩序等等。
一、封建社会科举制的功能
第一,科举制使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的从社会各阶层吸收人才,这些人才则主要来源于农村,因为封建社会的两大阶级是地主和农民阶级,而农民阶级是最广大的阶级。选拔的人才最终步入仕途,成为控制社会的主体——统治阶级。而没有被选拔的,则继续熟读儒家经典,为下一次科考做准备。可以科举制是整个统治阶层不断更新,使统治社会的精英阶层处于吐故纳新的过程。
第二,科举制使国家实现对社会的控制。首先,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使知识分子的学习围绕着科举,“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深的烙在了人们心中。其次,实现了对农村的控制,历代封建王朝对社会的控制就是对农村的控制。因为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农民阶级又是最主要的阶级,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则主要来源于农村。最后,科举考试控制了中国社会的流动性。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精英主要是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构成。这三个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而这种流动是由科举制实现的。
二、科举制废除后乡村士绅命运的变化
科举废停后,把从前分散于农村的教学形式改变,形成了集中于城市的学校教育,学校成为仅有的传授知识的机构。把过去儒学经典的教学内容改变为近代学校中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这些改变之后的教学内容是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而设的,而它“却被移植在仍然停留在农业(而且是落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中国,在缺乏有计划的全盘改造之前,无疑地要和中国实际的情形脱节。”这些改变后的情形使乡村士绅命运也随之改变。首先,学校成为传授知识的唯一机构,这与过去分散的教育形式相比,士子得到知识的机会更少了,而且进学校的限制也很多。再次,大家都挤身于城市的时候,如果从城里逃避出来回到农村,不免意味着失败,心中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后,现行的西洋式学校的教学内容是适应工业社会的,而不适应农业社会,知识分子学习之后,如果不能进入仕途或找到工作,那么也没有能力回到农村进行农业生产,这使他们不得不留在城市,处于“游离化”的状态。
这些处于“游离化”的社会群体,数量达到万人,他们普遍对现实不满,当时就有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这些人前途渺茫,长期活动于城市,势必对城市造成压力,并进而引起急剧的社会震荡。
前述可以看出乡村的士绅都进了城市,而士绅阶层正是国家用以实现对农村控制的阶层,他们都进了城市,造成了农村基层权力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处于士绅地位的人纷纷离村进城,结果便只好任由滥者充数,士绅的品质随之降低。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说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太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
城市与农村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流动,士绅阶层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农村基层权力结构的失序,得不到补充,同时由于资源基本上掌握在士绅地主阶层的手中也造成了农村金融的枯竭。
三、科举制废除后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废除后造成农村的教育落后,文盲率上升。科举制度的废除破坏了分散式的经典教育,使原来分散于农村的私塾、宗族学堂等教育机构衰落,教育的执行者也流向了城市,农村的教育被遗弃,虽然可以进入城市学校学习,但对于农业社会的农村家庭来说,进入城市学校,实属不易。以前还可以将希望寄托于“学而优则仕”的那种理想被破灭。正如湖北的乡村士子朱峙三写道:“予正少年,脑力能记,以冀早者一衿,庶几寒士家有出路而已。”可见,科举制成了无产者实现致富的一种工具。现在科举被废,而农村的土地有限,为了救贫他们也只好投向城市,寻找机会,当然这只是农民离村谋生的方式之一。
从科举制的废除对社会的影响,可以看出,教育以主体人的培养为中介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发展作用于社会发展。一旦教育出了问题,必将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科举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它的废除对社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可见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它与构成整体社会的其他要素或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
科举制废除了,政府控制士绅的最主要绳索从手中滑落了,它失去了对农村的社会控制,乡村社会步入了失序的状态。但值得庆幸的是,毕竟封建的科举制废除了,人们的思想多少会得到解放,虽然进学校不易,但人们至少能了解到西方的文明,促进人们思想的觉醒。
【参考文献】
[1]张仲礼.中国的绅士[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48
[2][3]蕭功秦.危机中的变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26+236
[4]费孝通、吴晗.乡土重建.民国丛书第三编[C].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91:166
[5]光绪朝续东华录(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75:5488
[6][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149+238
[8]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39
[9]朱峙三日记.1904.5.16.辛亥革命史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82:285
[10]和学新.教育转型: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