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许多学生都认为,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作文题目一布置下去,几十双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盯着你,很多次不少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看得过去的。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看《优秀作文选集》《作文大全》等现成的作文书,然后选取其中一篇作为样本,经过适当的改动、拼凑、组装之后形成自己的作文。这样交上来的作文令人感觉干瘪无味、没有新意、没有真情实感,是东拼西凑的。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写作不再是农村初中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累?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应当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努力。
一、学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死海不死》;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驿路梨花》;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醉人的春夜》;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分马》;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如《异别》《啊,小康路》《爱的奉献》《塑料棚育西红柿》《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二、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领之势,画龙点晴之效。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凤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引人”,问学生:“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可倍(背)文”。“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有的学生写《瞧我们这个班》,结尾说:“瞧我们这个班,多么蓬勃向上的一个优秀集体”!(自豪的归纳,巧妙点题)有的学生写《回民的早市》,结尾写道:“这时,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给大地抹上一层金辉。多么醉人啊,回民的早市!多么美好啊,祖国的早晨!多么英明啊,伟大的党!(赞美抒情,突出中心)都不失为“凤头”、“豹尾”。
三、“拿”课文的构思立意
当代著名作家叢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以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大兴土林,挖基开槽,一砖一石地盖楼建厦”。足见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之重要。诚然,作文构思方法种种,但万不变离其宗,都可以从课文里广泛地“拿来”。《驿路梨花》欲擒故纵,以“我”在陡山密林中匆匆赶路,夕阳西坠,何处求宿开篇,而步步设疑,环不紧扣,把文章写得一波三折,真可谓蜂回路转。吴金良的《醉人的春夜》以巧取胜-深夜,一个自行车出了毛病的年青姑娘碰蛭一个年青的小伙子,而误中有误,奇中显巧,既合于情理,又耐人咀嚼,真可谓匠心独运……对这些构思新、立意深的课文,在备课时我就精备从课里学习技巧的“引人”点和“结合”部,课上则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悟其“怎样写”的规律,最后师生一起绘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团表,以资借鉴。
四、抓课文的细节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人们读文以后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语)。像老舍《小麻雀》中11次描写小麻雀的眼晴,抒发了一种同情弱小关心被损害者的真挚感情;鲁迅的《祝福》14次写到了祥林嫂的眼晴,成功地塑造了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对此,我让学生细细分类、归纳,予以评注,制成卡片,并通过写教材评论等语文活动,督促学生经常读一读,想一想,练一练。谁在作文中借鉴变通,创了一点,引进得好,就及时反馈,大张旗鼓地鼓励、表扬,增大“赏识效应。”久而久之,学生见得多了,琢磨得透了,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战时”比赛和作文考试,也就化难为易了。
五、品课文的字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先生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上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总之,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