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芦笋组合筛选

2015-04-29 07:09潘美红陈振泰杨海峰薛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比较试验耐盐芦笋

潘美红 陈振泰 杨海峰 薛萍

摘要 [目的] 为耐盐芦笋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个在高浓度盐水处理下出苗率较高、苗期生长良好的芦笋杂交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综合来看,组合K杂种优势明显,产量高,商品性好,较抗病。[结论]组合K符合耐盐芦笋选育目标。

关键词 芦笋;耐盐;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044-02

芦笋是百合科多年生蔬菜,耐盐碱能力较强[1]。随着芦笋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被人们所认识,其需求量不断上升。我国具有绵长的海岸线,沿海滩涂的开发为土地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2]。鉴于目前国内种植的芦笋种子大部分来自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加快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盐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进行了耐盐芦笋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8年,芦笋盛花期,利用选育的5份超雄株为父本,母本园中经多年自然筛选表现抗病、抗逆、耐盐的品性优良的雌性植株8株为母本,进行杂交配组,最终获得25个杂交组合,组合代号A~Y。

杂交配组后采收杂交种子,2008年夏采种后随即在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孔望山试验场同时进行不同盐浓度胁迫发芽试验和育苗试验,筛选出5个在高浓度盐水处理条件下芽率芽势较好,出苗率较高、苗期生长良好(成苗率高、长势强、分枝多、根粗根多)的组合进行组合比较试验,5个组合为E、K、P、U、V,以期为耐盐芦笋的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对比试验设于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辛试验场和赣榆宋庄的滩涂地。试验地土壤均为盐碱严重的黏土,灌溉水偏咸偏碱,种植其他蔬菜均因盐碱严重而生长不良,如甜瓜伸蔓受阻,辣椒和番茄出现严重的脐腐病,茄子不能正常结果和膨大。

1.2 试验方法选择5个组合E、K、P、U、V进行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目前连云港市生产上种植较广的993A(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2005年育成),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10.0 m,宽1.2 m。

1.3 试验经过2008年秋于孔望山试验场进行育苗,8月22日开始浸种,先用多菌灵水溶液浸种48 h,再用清水浸种24 h,常温催芽,发芽后于8月30日播种,采用大田条播方法播种育苗,2009年4月18日普遍出笋后进行单行移栽,株距25 cm,当年不采笋,以加强管理、养根护根为主,并进行田间观察,对芦笋初期生长状况进行田间鉴定,2010年春开始采笋(采笋期为4月10日至5月15日),统计产量,观测特征特性及商品性,2011年,再次从产量(采笋期为4月10日至5月20日)、商品性、抗病性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2010年:为定植后第2年采笋,特点为采笋期短,采笋产量低。采笋期均为30 d,组合K产量最高,为6 728.4 kg/hm2,较CK增产30.58%;组合E第2,产量6 211.5 kg/hm2,较CK增产20.55%;组合P、U位列第3、第4,较CK增产分别为13.27%和10.03%,组合V最后,较CK减产4.05%(表1)。

2011年:为定植后第3年采笋,采笋期50 d,从4月10日到5月底。组合K产量最高,折合产量19 818.3 kg/hm2,较对照增产27.32%;组合E产量第2,折合产量19 092.9 kg/hm2,较对照增产22.66%;组合P、U为第3、第4,较对照增产分别为13.07%和1.77%,组合V产量最低,低于对照。

通过2年的采笋产量可知,组合K、E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均超过20%,与其他组合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P、U较对照有一定的增产,较组合V和CK达显著水平,组合V产量较对照有所减产,产量表现最差。

2.2 特征特性及商品性于2011年春夏取样调查,每品种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标准笋率随机取样调查100株。由表2可知,组合K表现最优,平均株高不是最高,但长势健壮,茎秆较粗,商品品相好。其株高高度为168 cm,居第3,第一分枝高度平均57 cm,居第2,笋色深绿,平均笋长21.6 cm,居第2,笋粗1.68 cm,居第1,单笋重最高,为24 g,标准笋率也最高,达82%(表2)。

2.3 抗病性茎枯病是芦笋主要的病害,为观察杂交组合对茎枯病的抗性,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10月进行调查,每小区定点调查20株,统计其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根据数据统计及田间观察,抗病性强的组合为K和V,2年均表现最好,发病率及发病指数均为最低。组合P、U抗病性表现中等,组合E和CK表现最不抗病(表3)。

3 小结

(1)通过2年田间生长情况的目测和数据统计分析,芦笋综合表现最好的是组合K,平均产量达19 8183 kg/hm2,笋色为深绿色,平均单笋重24 g,笋头抱合紧密,平均标准笋率达82%;其次是组合E,产量19 092.9 kg/hm2,笋色绿,单笋重22.5 g,笋头抱合紧密度中等,但其抗病性表现最弱;组合P、U产量位居中等,抗病性表现中等,组合V除抗病性表现较好外,其他表现均为最差。

(2)该研究对芦笋的产量、商品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综合考察,筛选出一个耐盐芦笋组合K,其特征特性:具有极强的杂种优势,生长旺盛,绿笋整齐,生长期为230~240 d,嫩茎色泽浓绿、肥大、有蜡质,顶部鳞片抱合紧密,平均单笋重24 g,较抗病,标准笋率达82%,第2年采笋6 728.4 kg/hm2,第3年采笋19 818.3 kg/hm2,耐盐性好。

参考文献

[1]胡淑明,乜兰春,陈海媛,等.11份芦笋种质材料耐盐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167-170.

[2] 姚琛,华春,周峰,等.盐碱滩涂植物资源筛选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357-358.

猜你喜欢
比较试验耐盐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宣城市2016年早籼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
耐盐保水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烤烟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开平市八个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