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青海省情教育读本》选摘

2015-04-29 00:44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11期
关键词:土族一村农历

第四讲多元文化

第五节土族纳顿: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上)

“纳顿”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是该地区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纳顿”为土语音译,本意为“玩耍”、“娱乐”、“耍高兴”。作为节日,“纳顿”具有“庙会”、“庆祝丰收的狂欢活动”的意思。

每年农历七月,正是三川地区的丰收季节。当地的官亭、中川等7个乡镇的70多个村庄开始庆祝庄稼丰收,欢度纳顿节。庆祝活动从庄稼最先成熟的下川宋家村开始,一村接一村,由下川经中川向上川转移。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加上参演者极尽狂欢之态,因而被一些学者称作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纳顿节的正会由跳会手舞、跳面具舞(傩戏)、跳“法拉”(巫)三部分组成。

纳顿节是以各个村社为主体的群体活动,最为常见的是两村联合,一村充当“主人”,另一村为客。

活动一开始,由本村的“会手”迎接外村的“会手”。本村队伍走出村庄百米开外,迎接前来庆贺的外村会手。之后,汇合到一起的队伍开始载歌载舞,浩浩荡荡向主办村落进发,待到队伍依次进入正会场,会手舞正式开始。

会手舞。纳顿当日的会手舞队伍,人数有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不等。主、客两队分别在场地上由下而上、然后由上而下进行表演,此过程叫“合会手”。意为两支队伍合为一体,象征团结和睦。本村会手按老、中、青年龄顺序列队,由老人们身着长服,擎彩旗,拿柳条(抛洒甘露之意)领队,大多动作简单。队伍中的老人们踩着鼓点,按太极图的形式左右侧身弓腰,双手挥舞,左转一圈,转身后右转一圈,通过正反转两圈完成一个动作。全身各部偕同运动,双臂一起一落,脚步一虚一实,整个舞蹈动作流畅连贯,舞扇与挥旗动作一气呵成,富有节奏感。鼓手、锣手、旗手紧随其后,鼓锣声声,讓人不由得闻鼓起舞,将他们辛苦劳作一年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于此刻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在行进途中,还加以唱搭头词、报喜、唱喜讯等仪式,以歌唱形式直接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

待每个喜讯都唱完后,会手开始鸣响锣鼓,进行最后的狂欢。整个会手舞也随之达到高潮。会手舞结束后,开始面具舞的表演。

面具舞。首先,“庄稼其”头阵入场。“庄稼其”,意为种庄稼的人,其角色有父亲、母亲、儿子、儿媳。基本情节是父亲鞭策儿子脚踏实地,一心务农,最后,父亲把犁,焚化香表,祷告神灵后,众人作犁地播种状绕一圆圈,中间画上横竖两道,成“田”字形。整个表演始终向人们传达着“务农为本”的信息。

“庄稼其”之后,“五官舞”粉墨登场。这个节目主要表现五位着有红缨(类似于清朝官帽)的官员舞蹈。他们身穿黑色长袖马褂,下穿白色长袍,胸部佩戴做工精细的扇子盒。这种舞蹈表演动作幅度较小,分别表演抓耳朵、捏扣子、提袍摆等动作。舞蹈动作别致文雅,带有浓郁的官员气息。

猜你喜欢
土族一村农历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2020农历庚子年鼠年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浅谈土族刺绣的艺术审美及发展
日历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新年快乐2017农历丁酉年
一村三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