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这样严立规矩

2015-04-29 00:44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11期
关键词:慰问品董必武任弼时

周恩来的“三不沾”。周總理掌握着党和国家的大权,他兢兢业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权力和无私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规定了“三不沾”: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沾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不沾集体的财富;不得以总理的名义接待或收受礼品,不沾机关和个人的利益。

刘少奇的“四不准”。针对外出视察工作,刘少奇向身边工作人员专门交代“四不准”:一是每到一地,不要人家接送;二是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三是不准向人家要东西;四是参观时不要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同志的工作。作为国家主席下去视察不要接送,不准请客吃饭,参观不要陪同,怕铺张浪费,怕影响地方同志的工作,这是刘少奇高度自觉的廉洁自律。

董必武的“三种行为”和“三不许”。董必武把自己的工作比喻为“三种行为”:当抹布、跑龙套、敲边鼓。这充分体现了德高望重、位高权重的他甘当人民的勤务员的品格情操。1949年11月,董必武因公去南京,几名随员想把一辆“别克牌”黑色小轿车要来带回北京。董必武得知后,严肃郑重地提出“三不许”:“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从此,这个“约法三章”便成了董必武和他身边工作人员抗腐防变的座右铭。

任弼时的“三怕”。任弼时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任弼时的这“三怕”,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生动体现,是任弼时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对其人生境界的褒扬。任弼时戎马一生,征战南北,两次被捕入狱,体弱多病。按理说,他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更优越的服务。但他一点也没有追求享受,而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彭德怀的“保公三诀”。抗美援朝期间,祖国人民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寄去了许多慰问品,彭德怀吩咐警卫员全部管起来,分下去。对随意取用慰问品的干部则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说:“管公的人就要这样: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一个‘公字。”并指示管理物资的干部一定要做到这三条。彭德怀说的这三条,人称“保公三诀”。

陈毅的“三不要”。陈毅痛恨资产阶级的假公济私行为和利己主义。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时,他对家人尤其是子女们“约法三章”:一、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二、不坐公家的小汽车;三、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在父母回四川安家时,他对陪送的同志提出“三不要”:把两位老人直送我妹妹家,不要惊动省委;找普通民房住,不要向机关要房子,安家事宜自己解决;不要向国家伸手。

叶剑英的“五不许”。北平解放后,为严防滋长不良习气,时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长的叶剑英,对部属提出了五条要求:一不许谈发财(批评的是升官发财);二不许姻娅同事(防止任人唯亲的裙带关系);三不许有士大夫气(批评的是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封建士大夫习气);四不许鲜衣美食(要求的是艰苦朴素);五不许空谈主义(反对的是夸夸其谈,不干实事)。

猜你喜欢
慰问品董必武任弼时
董必武严律教子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展寒冬送暖活动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九十一团开展元旦慰问活动
受宠若惊
董必武清廉为政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