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高子阳 朱丽萍 高鸣鸿
一、复习导入,引起下文
师:老师想先看一看上节课你们字词掌握得怎么样。请打开默写本,我们来听写词语。
(生打开听写本,师报词语:腾空而起、破冰勇士、激动人心、昂着头、挺着胸)
师:(课件出示所默词语)我们来检查一下,你默得对不对。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哪位同学不对请说说原因。
生:我把“挺着胸”的“挺”写成了“拔”。
生:我把“挺”的右边写成了“延”。
师:“挺”字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是个形声字。
【点评:默写、听写是传统的,也是永远年轻的、不可废弃的。随默随改,能提高词语教学的正确率,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天鹅破冰的故事让人震撼)谁来读一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生:天鹅破冰的故事让人震撼。
师:我感受到了你一点点的震撼。
(再请两位学生读后,
齐读。)
师:围绕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天鹅破冰的故事为什么让人震撼?
师:好一个“为什么”。还有问题吗?
生:我的问题是:这个让人震撼的“震撼”一词里,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师:你的思考更加深入了。还有问题吗?
生:天鹅为什么要破冰啊?
生:天鹅破冰的故事让人震撼,震撼在哪里呢?
师:真好。为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会让我们深深地震撼?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走进《天鹅的故事》。
【点评:每当看到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我就非常兴奋。因为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成为了主动的学习者。放弃学生之问的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二、走进故事,感悟顽强
师:同学们先来看一看老天鹅破冰的这一小节,自己轻声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老天鹅破冰的场景。
(生自由读)
师:这一小节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震撼?
生:“重重地”这一词让我感觉很震撼。因为它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打在冰面上,肯定很疼。联系后文看,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它就是为了别的天鹅去扑打,让我感到震撼。
师:重重地打在冰面上,疼吗?(生:疼。)那不是一点点地疼,那是相当地疼。可是,老天鹅没有放弃,还是
第二次、第三次……他从“重
重地”这个词读出了震撼。
你呢?
生:我从“像石头似的”这个词语中产生了震撼的感觉。因为假如用石头来砸木板,都有可能砸出坑来。老天鹅像石头似的,去砸冰面的话,很有可能会牺牲自己。
师:上节课我们说过天鹅是高贵的、美丽的,你们都很喜欢它。可是在这里把天鹅比作石头,你觉得它美吗?(生:不美。)可是为什么这里用这样的比喻呢?
生:这是用来比喻它心灵美。
生:这里用石头的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老天鹅它是为了整个天鹅群的生活,不畏牺牲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为大家去破冰。
师:石头是有力量的。可是,老天鹅真的是石头吗?它可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之躯啊!它砸在冰面上,有什么感受?
生:有钻心般的疼痛。
师:可是它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扑打。
生:第二次,第三次……
师:还有哪些字眼让你震撼?
生:我觉得“沉重”这个词也让我震撼。因为“沉重的一击”就说明它的力气非常非常大,冰面都被它震得颤动起来。它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也会感觉到疼痛。如果不为其他天鹅着想,它就会飞到其他暖和的地方去。
师:你已经体会到了老天鹅顽强的精神。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它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只是被震得颤动起来。贝加尔湖可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湖深有1637米,一旦结冰,冰层厚达1.5米,相当于我们班上一个孩子的高度。我看到有些孩子惊讶得眼睛都瞪圆了。即使是已经解冻的湖面再次上冻,也有一定的厚度。所以,老天鹅在用尽自己的力量扑打冰面。还有同学吗?再体会一下,说说你的震撼。
生:“颤动”一词也让我震撼。因为那么厚的冰面,要想使它颤动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气。但是老天鹅再怎么也不是块铁啊,它也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要用那么大的力气,那就等于它必须使出全身的力气,像石头般地把自己的血和肉化作一道铜墙铁壁去砸向冰面,那样的疼痛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到的。所以我觉得“颤动”一词也让我震撼。
师:一个词就让你有这么深的体会,真是感同身受。还有哪些词,同学们再去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
生:我觉得“扑打”这个词也让我震撼。因为老天鹅是用胸脯和翅膀去扑打的,而不是像我们用脚去踩的。老天鹅用身体的这两个部分去扑打,可以想象到那种疼痛,几乎是常人无法忍受的。
师:无法想象的疼痛,但是它的力量仍然是如此之大。同学们注意一下,它的速度快不快?从哪里看出来?
生:“利用下落的冲力”,可以看出速度之快。
生:我注意到了“腾空而起”,说明它已经准备好了,要去破冰。
师:为什么要“腾空而起”才可以破冰?
生:因为“腾空而起”速度非常之快。而速度一快,冲力就非常大。
师:那么次数多不多?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省略号,第二次,第三次后面的省略号。还有第四次、第五次,无数次。
师:力量之大、速度之快、次数之多,让人震撼。你们觉得,老天鹅是在用什么和冰面较量呢?
生:老天鹅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和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冰面的。
生:老天鹅是在用它的生命和冰面去较量。因为它撞一次是钻心般的疼痛。可这样的撞击有无数次,很可能会牺牲掉自己的生命。
【点评:课文学习,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推敲文字,认识作者用词的精准。马克·吐温说:“正确的词语和差不多正确的词语之间的区别,就像闪电和萤火虫的区别一样。”李老师带着学生读思“重重的”“沉重”“颤动”等词,可以让学生悟得这些词语闪电般的力量。】
师:老天鹅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冰面较量,怎能不让我们深深地震撼呢?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你的震撼表达出来吗?
(生练习朗读。三人起立,单独朗读,生评价:我觉得三位同学的朗读非常棒。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加了进去,把自己的震撼给读了出来。)
师:有没有想挑战他们三位的?(请两位学生起立)我给他们配上音乐,让他们把自己的震撼读出来。
(生跟随音乐读后,生一起拿书来读。)
师:我看到我们所有的同学都震撼了,天鹅们也被这场景震撼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此时此刻,它们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如果你就是这群天鹅中的一只,你在想什么?先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老天鹅啊老天鹅——
生:老天鹅啊老天鹅,请你不要再用生命来开玩笑,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让我来代替你吧,让我们全体天鹅来代替你吧!
师:你要去帮助它,好。哪只天鹅还想说说?
生:老天鹅啊老天鹅,你是用顽强的生命和意志去和冰面拼搏,去和冰面较量。但是你想到过没有,你会被撞死的。所以我们还是找别的暖和的地方吧,请不要用生命开玩笑。
师:她有没有读懂文章?后来它们都走了吗?这只天鹅没有被震撼住,只是在劝它走。
生:老天鹅啊老天鹅,请你停下来吧!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可是一件大事啊。如果你偏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就让我们来帮助你吧!
师:你觉得老天鹅是在开玩笑?也许,你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心疼它。还有哪些同学被它所感动,所震撼,要赞美它呢?如果我是一只天鹅,我会说,老天鹅啊老天鹅,你真的太了不起了。你为了我们大家,竟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用身体去扑打冰面。
生:我想纠正前面自己的话语。我现在在想,老天鹅啊老天鹅,你为了我们这群天鹅,不惜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意志与冰面作较量,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这群天鹅一起来帮助你吧!
生:老天鹅啊老天鹅,你真是太伟大了。你竟然想用你的生命换回我们的生命,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点评:很喜欢李老师用“老天鹅啊老天鹅”这种方式进行交流训练。在修辞学中,“老天鹅啊老天鹅”是类叠的修辞,虽然李老师没讲,但在语用训练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一形式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体会齐心
师:就在天鹅们呆呆地站在那儿,心情却一点儿也不平静,思绪万千的时候,老天鹅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扑打。只听得“嚓——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小缝,终于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可是,老天鹅还是没有停止自己的扑打,天鹅们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出示幻灯片)谁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后,再个别读。)
师:整群天鹅都投入了破冰工作。那么它们是如何开展这项破冰工作的呢?请同学们看着第88~89页跨页的整幅插图,用上关联词语来说一说。
生:有些天鹅不断地扑打冰面;有些天鹅重新腾空而起,准备再次扑打;有些天鹅刚将冰面破开,准备腾起。
生:天鹅们有的用胸脯砸,有的用脚蹬,有的用翅膀打。更有甚者,将自己的身体每一部分都用在了与冰面的较量之中。
师:说得真好,不同的动词表现出了不同的动作。而且他还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更有甚者”,把这项工作描述得非常生动。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学着他说一说。
(生自己练说)
师:众天鹅破冰,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震撼?你找到了哪些词?
生:“激动人心”这个词震撼了我。这群天鹅都发出“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让更多的天鹅获得了更多的力量去扑打冰面。
生:“欢快”这个词震撼了我。它们集体来破冰,那肯定很痛苦。它们知道,疼痛了一下,能换回其他天鹅的生命。它们非但不怕,做起来还很“欢快”。
生:“齐心”这个词震撼了我。说明它们的心都在一起,进行破冰。没有一只天鹅在偷懒。
师:从这个词看出了天鹅的团结一心。
生:我补充唐驰的话。它们用身体的每一部分来扑打冰面,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其他天鹅的生命,它们觉得这样做很值得。
生:我找到了“投入”这个词。整群天鹅全都来帮忙了,它们的心都在一起。它们想到的是:自己付出一点,换回的是整个种群的生命,很值得。所以必须投入,哪怕牺牲我自己。
师:她觉得每只天鹅很投入地去破冰,是每只天鹅都想到了集体。大家的心都团结到了一起。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这里也出现了天鹅的鸟语,谁能学学公冶长,读懂天鹅的语言?
生:我觉得应该是“兄弟们呐,加油;齐心干呐,加油!”
生:冰面已经破裂了,我们快胜利了,大家再接再厉,把冰面全弄破啊!
生:我自己的理解是“大家别偷懒,你们要食物,那就必须齐心协力,砸开冰面。”
师:谁能用刚才宇洋说的“兄弟们呐,加油;齐心干呐,加油!”这样的感觉来读读鸟语?
(生纷纷在下面自觉练习后,个别练读后齐读。)
师:这真是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拿好书,咱们一起把这激动人心的劳动场面表现出来。
(生齐读这一段)
师: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
(生接读)
师:此时天鹅的鸟语你听出来了吗?它们在说什么?
生: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生:我们的辛苦终于换来了成果,大家尽情地享用吧!
生:好咧,胜利啦,胜
利啦!
生:胜利啦,我们有鱼
吃啦!
生:我们成功啦,我们成功啦,我们成功啦!
师:这次再来读鸟语,你会吗?
(生齐读“克噜克哩克哩”,带有快乐的语气。)
【点评:联系过去所学,读懂天鹅的语言,设计独特。】
师:斯杰潘老人讲的天鹅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场景,老天鹅是一个点,众天鹅是一个面,把点和面结合起来,一个令人震撼的劳动场景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课文后的练习5,就是让我们写一个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同学们写的时候,如果能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相信一定也会写得令人震撼。课文要求我们复述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也能学着斯杰潘老人把天鹅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点评:课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把课文当作写作的范本,引导学生写作。这一课的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式写法值得关注。】
四、回味故事,领悟深情
师:同学们,斯杰潘老人讲这个故事已经过去30年了。30年了,他记得还是这样清晰,他仍然还是这样满怀深情。30年后的今天,他又一次深情地向我们描述了这段故事,仍然是那样的满怀深情。
师:同学们,你从斯杰潘老人的话语当中,捕捉到了他的哪些深情?
生:我捕捉到了,因为斯杰潘老人看到了这些天鹅齐心协力,便不忍杀害它们,让我非常感动。
师: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多么可爱的鸟儿呀!
生:我从“悄悄”这两个字捕捉到了他的深情。因为斯杰潘老人不想发出很大的声响,去影响天鹅们胜利时的欢快心情。“悄悄”就说明斯杰潘老人十分喜爱这些鸟儿。
生:我来补充王智慧的。“悄悄”还可以看出斯杰潘老人怕把这些鸟儿惊动了,它们若是飞走了,就享受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师:天鹅们在恶劣环境
下的生存意志、团结一心的破冰精神,深深震撼着斯杰潘老人,所以呀,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多么可爱的鸟儿呀!
师:同学们,你觉得斯杰潘老人这支猎枪到底是为谁而挂的呢?
生:猎枪应该是为天鹅而挂,因为天鹅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斯杰潘老人。
生:我并不觉得仅仅是为天鹅而挂的,我觉得是为所有的动物而挂的。因为仅仅是为天鹅而挂的话,他可以背着猎枪去打别的动物呀!
生:我也认为是为所有的动物而挂的。因为这样做,他放弃的是他的兴趣,甚至可能是他的晚餐,但是他得到的是心灵的启迪:动物那样团结一心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他觉得,动物也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因此他把这支猎枪挂在墙上,再也没去动过。
师:这把猎枪为天鹅而挂,为所有的动物而挂,其实,也是为我们而挂,为我们每一个世人而挂。它挂在那儿,就是想让我们明白:飞禽走兽也有生命,也有自己的生活。敬畏一切生命,就是对生命的珍惜。老师希望,课后你们能把天鹅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和斯杰潘老人一样,敬畏一切生命。
【评析1】
李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带着学生一步步迈向教材的纵深处,在寒冷的贝加尔湖畔目睹天鹅破冰觅食的感人场景,在看似平凡的生灵面前接受精神的洗礼;在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筑中感念生命的伟大;在动人心弦的旋律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充分挖掘教材独特
的育人价值
学科教学是践行德育思想和理念的主要载体,而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承担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实现由单纯掌握语文知识向提升生命质量转轨的任务。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或存在于人物事件中,或体现在重点词句中,或显性表现,或隐性生成,但能否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并伴随他们一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从教材中挖掘思想教育的因素,使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在《天鹅的故事》一文中,老天鹅无私奉献,众天鹅团结一心的品质是外显的、易见的,但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情感却是内在的、深层的。如何使学生在了解天鹅顽强破冰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不屈、永恒,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透过李老师教学设计中的“走进故事,感悟顽强”“创设情境,体会齐心”“回味故事,领悟深情”这三大板块,我们分明看到了李老师有一双独特的慧眼,感受到了她的匠心所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紧扣文本的重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独特的语言、动人的场面、深刻的思想等感染学生,塑造灵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有机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沃土,彰显了教材独特的育人魅力。
二、科学制定整合融通
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德育渗透的目标。由此可见,学科目标和德育目标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同生共长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航仪,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天鹅的故事》这一课里,李老师通过课前深入解读教材,认真分析教情与学情,在找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最佳契合点的基础上,制定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情操的陶冶为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一系列目标指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涵盖了本课时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重点的第5~8小节的核心内容,又针对老天鹅群体表现出来的顽强的奉献精神、众天鹅破冰时团结一心与破冰后的欢快心情进行细细品味,还进一步要求思考故事讲述者的心情,体悟“挂枪”的意义,懂得应该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深刻内涵。单纯的知识永远不会变成智慧,单纯的知识传授也很难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李老师的目标制定将德育因素巧妙地融入其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定位精准、表述清晰、内涵丰实,体现了教师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和层次性。这样的目标就学生发展而言,能引领他们以健全的整体人格、向上的团队精神、主动的合作意识,进行正确的情感体验。期待经典的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坚强的意志、美好的情感、不屈的信念将伴随他们一生。
三、多元渗透润物无声
的有效策略
本堂课中,为了有效达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李老师将德育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采用了
“关键语词品读中体会震撼”“想象说话练习中表达感动”“理解老人话语中思索生命”等方法来与文本对话,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去理解情感,感受情感,体验情感,从而达到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的美好境界。教学中的三次说话练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谁能学学公冶长,读懂老天鹅的语言?循着学生的表达,透过声音,我们走近了老天鹅的内心世界,读懂了它内心的言语,读出了它的顽强与无私。第二次:此时天鹅的鸟语你听出来了吗?它在说什么?伴随着学生铿锵有力的欢呼声,我们触摸、感受到的是故事带来的震撼。这两次说话练习,是在老天鹅的感召下,在天鹅群的欢声中,孩子们内心油然升腾起的激动言语。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也无论是倾听还是想象,都是思品课上学生难以言表的那份灾难中坚守的光辉人性。第三次:你觉得斯杰潘老人的猎枪到底是为谁而挂的呢?这一问把学生带到了思辨的高度,唤起了学生在教学内容自然交织中的内心体验,激发了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引导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更好地实现了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三放”“三收”的教学策略,化静为动、化痛为力、化悲为爱,给学生以人性的涤练,价值的中坚,真正达到了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评析2】
《天鹅的故事》是一篇以动物为描写主体的感人故事,讲述了老天鹅不顾一切带头破冰、群天鹅集体破冰自救的场面,且正因为这样一曲令人敬畏的生命壮歌让斯杰潘老人从此放下猎枪。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生命是永恒的话题,而这篇课文将“动物”“生命”“人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既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更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学中,我觉得李娟老师的教学很好地诠释了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为:
1.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1)关注天鹅。文中老天鹅是破冰勇士,它不顾生命安危带头破冰。老天鹅在危难面前凛然的英雄气概令人敬畏,更是值得团队中每一个人学习的。教学中,教师把“老天鹅”这一主人公进行了特写般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其精神品质。同时群天鹅在老天鹅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勇敢破冰的情景也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资源,它将引领每一个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培养集体凝聚力。老天鹅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和群天鹅挺身而出的勇敢形象都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理解。(2)关注斯杰潘老人。故事以斯杰潘老人的深情讲述开头、结尾,挂在墙上的“猎枪”是话题的展开点。从“手执猎枪”到“挂在肩上,默默离开”最后“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斯杰潘老人的前后变化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斯杰潘老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进一步导之以行。当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时,学生才可能自主地将情感积淀为价值观,用以支配自己日常的言行。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引导学生咀嚼文字,联系生活,补充相关资料(对当时环境的险恶等)发挥想象,进而感受形象。学生或议或读,在李老师一次次深度的启发下,情感、思维也走向了深处,内心获得震撼,情感得到升华。在动情地体会、交流、思考、朗读等实践中,学生感受到天鹅不仅仅是一群美丽的动物、可爱的生灵,更是一群无畏的英雄、值得敬畏的生命!
3.充分实现教学的多元价值。本课教学中,李老师关注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课始的词语听写,课中关键词句的品读涵泳,课尾的讲述故事,包括本文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等,李老师都对学生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训练,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李老师还把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融生命教育、环境教育于一体,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爱护环境。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予学生生命成长全方位的滋养与润泽。
(工作单位:李娟、朱丽萍、高鸣鸿 江苏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高子阳 江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