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广瑞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化学;研究性学习;教育价值;水污染;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73-01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如在环境污染问题中,水质的污染表现最为突出,也与人们的生活显得最为直观。在指导学生研究水质污染问题时,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水质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对人们的健康有哪些危害?水质污染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如何防治水质污染?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放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目前已变成了“污染源”,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其中的某一点来研究。
研究课题确定好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研究的课题进入问题规划和实施探究阶段。学生要围绕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查找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城市和社区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水污染,水的特性,水的表面张力,水的盐溶度和含氧量,水的渗透力与土质的关系,活性水对生物的有益作用,水的循环过程,酸雨的形成,农药、化肥对水的污染,炭灰的吸附作用,植被和湿缝对水环境的改良作用,农村地区沼气工程的好处,生活中降低水质污染的措施等。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地加工处理,就能为他们有效研究水质污染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面对原始的问题环境并理性地加以思考。这样,把学生放在了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之中,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生动的教育素材会让学生感到震撼。当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或学校可邀请业务精深的专业人员来给学生开讲座。专家的讲解会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增加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生成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潜能。
学生的化学研究性学习除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外,还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专家团体、专业机构的大力帮助,能够赋予学生新的角色,催生新的人际关系。社会化学研究专家和环境研究专家与学生亲密接触,也体现了专家对下一代的理解、期待和关爱。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向善的更大的可能性。
以上是以水质污染为例来说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编拟含熵型题时,为了激发学习的探究兴趣,可编拟一些比较巧妙的题型。
例如:分子内含有6个氢原子的烃可能有哪些?本题的已知条件是分子内含有6个氢原子的烃,要考虑有这样四种可能性:分子内含6个氢原子烷烃(乙烷C2H6)、分子内含有6个氢原子的烯烃或环烷烃以及它们的同分异构体(C3H6)、分子内含有6个氢原子的炔烃或二烯烃以及它们的同分异构体(C4H6)、分子内含6个氢原子的芳香烃(苯C6H6)。应该说,这个题目就是个比较典型的含熵题型,因为它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就有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给学生带来思考、探究的兴趣。
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已知联想到未知甚至想象到未知,是一个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例如:试配平铜跟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个题目不算难,但在解决这个题目后,可对这个题目进行拓展、延伸:
(1)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又是多少?
(2)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若生成11.2升(S、T、P)的NO气体,共有多少个电子发生了转移?
(3)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氧化剂(x mo1)与还原剂(y mo1)的函数关系是下列(如下图)哪一条直线?
这样,通过拓展、延伸,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内容打下基础。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动力,但教师要积极地参与。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适时地融入情感。研究性学习如果缺乏了教师的情感融入,学习活动将无法在人的心灵留下震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真实性和包容性,用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的丰富内容,用关注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求知过程的丰富实践,照顾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冲动。这些都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活取向、科技取向和人文取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学生和谐的人格。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目的不是研究,研究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能使学生在过程的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体验新的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感情。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教育价值和情感教育价值,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所关注和珍惜。
参考文献:
[1]葛书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讨[J].成才之路,2012(12).
[2]李小月.化学实验的作用及复习模式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