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精辟阐述了新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十三五”:一场深刻变革的新起点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过去的37年,中国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变迁过程中一步步成功走来,伴随着辉煌而沉重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稳定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亦日渐明晰,新的发展理念日益成熟。未来五年,是极为关键的五年;未来五年,是一场深刻变革不断丰富不断展现的五年,更是这场深刻变革不断优化不断演进的新的起点。
地方创新的价值与空间
若论深化改革,除了庙堂之上的顶层设计,也少不了江湖之远的地方创新。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七次会议上,针对如何打通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的“任督二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改革创新,当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以改革论英雄,更要为创新记头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如果要问经验是什么,必定是“敢闯”二字。然而,时至改革的深水区,没有创新意识的改革,不仅改不到点子上,说不定还会破坏当前的利益格局和发展存量,成为束缚改革的负面能量,因此,“敢创”就成了当下的改革关键,也是避免蛮干的有效途径。
怎样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创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实上来看,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准确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紧密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国内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研究新问题,不断丰富内涵、拓宽视野、提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