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困意
顺风车入局,烧钱大战再升级
“好玩、顺路、省油钱、绿色,还比出租车便宜”,这是许多车主和乘客对于“拼车”的看法。作为一种被业内人士认为更高效、更环保和具有商机的出行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拼车”这种商业模式也被各个互联网巨头所看好。在出租车打车难、专车屡屡被查的出行市场,“拼车”似乎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滴滴快的这样的巨头加入,打车市场的焦点也从出租车和专车转移到了最新的“拼车”。
与出租车和专车相比,拼车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优势。51用车CEO李华兵称,“以出租车价格为分界点,专车的费用比出租车费用高出30%~50%,拼车比出租车便宜30%~50%。”嘀嗒拼车CEO宋中杰也表示,稍微近点的距离,拼车比出租车的价格便宜,并且越远越划算,距离越远绕路占的比重在整个路程中就越少,这样分摊的成本就不一样。
在宋中杰看来,拼车是在出租车、公交车和地铁市场的空白中产生的新市场,“拼车是共享经济下产生的一种新模式。”正是因为拼车市场的前景可观,打车软件企业们才又将战火燃到了这一领域。近段时间以来,拼车APP之间激战迭起。2015年4月,天天用车、51用车高调宣布完成C轮融资。5月,嘀嗒拼车也对外透露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这三家也将是滴滴快的在拼车行业的主要竞争者,而作为顺风车市场的后来者,滴滴快的毫不掩饰地用“砸钱”的方式,向已经占领市场95%份额的三者发起正面挑战。此前,滴滴快的刚宣布将砸10亿元资金,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免费坐快车活动。如今不但增加了快车选项,还增加了“顺风车”。
事实上,为赢得市场,各大拼车APP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51用车首单30公里内只需付1元,嘀嗒拼车首单20公里内只需付0.5元,天天用车首单叫车25元内甚至免费。滴滴快的加入后,烧钱大战将进一步升级。从6月1日上线以来,滴滴快的顺风车的补贴力度远远大于其他竞争对手。在北京,滴滴快的顺风车起步费是10元(3公里),此后每公里1元,99元封顶。滴滴快的还在微信朋友圈里散发了大量优惠券。滴滴快的对车主的补贴更加慷慨,如果顺风车车主在每天上下班路程中都能够接到一单的话,每个月光补贴就能够达到400元以上。
据悉,6月里滴滴顺风车将在国内26个城市上线。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透露,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风车已经在全国招募到了超过100万愿意“共享出行”的爱心车主。据滴滴顺风车官方预计,一个月内,顺风车订单量将达到10万单,年内将过100万单。
众所周知,滴滴快的背后的靠山是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一次,BAT中的百度也加入了“拼车”大战。51用车在4月完成的数千万美元C轮投资正是由百度领投,而在更早之前,同样作为拼车软件的天天用车也获得了百度的投资。有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的参与,拼车市场注定不会冷清。
隐疾待除,监管短板须弥补
对于来势汹汹的滴滴快的,李华兵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在他看来,滴滴快的在出租车和专车领域靠“拼爹”补贴烧钱的方式在拼车领域未必奏效,拼车出行这种频次更高、场景更丰富的用车领域将会引爆一个巨大的商机。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经过了数十亿的补贴后,滴滴快的、易到用车和Uber占据了中国专车出行的前三位。然而,与出租车、专车的纯粹解决出行的方式不同,拼车还涉及到线路、时间、社交、社区和评价等多样的因素。专车或者快车的司机接单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够赚取一定的利益,所以整个专车的场景都比较简单。而对于拼车的车主来说,赚取多少的收益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原因了。烧钱补贴在拼车领域未必是一个好办法,至少不是一个拼车场景产生决定性的因素。在李华兵看来,正是因为赚取利益这样“不纯粹”的拼车因素,所以使得“拼车”可以延伸出一个足够大的市场。
除了不宜照搬专车的烧钱补贴模式,拼车其实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许多用户对于计费规则存在疑问,“有时距离相同,费用却不一样。”其次,成为拼车车主的程序较简单,通过率也较高,这样显然存在不小的风险。总而言之,服务不规范、定价计费不透明和安全性存在隐患,让不少乘客为拼车“捏了一把汗”。另外,当共享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时,拼车会新增一部分运力,但这部分运力的规模和体验尚待验证。
针对上述问题,各大拼车APP都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但具体效果仍是未知数。例如对于安全问题,天天用车和51用车都采取了保险来做保障机制。天天用车和安盛天平合作了一款“搭乘险“,上车生效,下车失效。51用车和人寿保险合作,通过“意外险“来保障搭乘双方的安全。在拼车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各大拼车APP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的同时解决拼车领域的“隐疾”,将是各大巨头和创业者们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写在最后
拼车市场的前景毋庸置疑,它所使用的资源是已有的车辆,不是需要增加新的供给,而是打破传统的拼车概念,重新优化了车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符合环保经济的大理念。各大拼车APP需要注意的是,未来比拼的不应该是烧钱,而是产品和运营的基本功。烧钱一定不是持久的行为,如果用户是图便宜进来的,那这个用户一定会被更便宜的事情吸引走。产品实际体验和价值做得很好,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