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借助二度创作的理论内涵,从演唱技巧、演唱音色、演唱呼吸、演唱速度、情感处理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经典艺术歌曲《黄水谣》二度创作的方法以及在二度创作之后所应达到的境界和效果,既能够对《黄水谣》的演唱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对艺术歌曲二度创作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将来的艺术歌曲演唱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水谣;二度创作
著名音乐指挥家亨利·伍德在他所著的《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也即是说,音乐作品不像文学或绘画那样,只要一经创作完成就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而是需要歌唱家进行具体的表演活动才能将完整的音乐作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其认知、理解、接受里面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
一、艺术歌曲《黄水谣》的演唱技巧处理
(一)演唱音色的分析
二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演唱音色的分析。艺术歌曲《黄水谣》的情感内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因此形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音色。首先,第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方式既描写了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刻画了勤劳的民众在肥沃而美丽的土地上耕作的景象,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回忆和向往。这一部分要采用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浑厚、柔美、温暖、幸福而又有些许惋惜的音色效果。其次,第二部分则是对日寇入侵之后,人们生灵涂炭生活现状的一种控诉,因此,此时的音色应该是深沉、痛苦而激愤的,甚至带有强烈的质问与控诉的音色效果。最后,第三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黄河之水虽然依旧奔流不息,但人民的生活却是一幅凄惨景象。因此,此时的音色则是低沉、凄凉的,呈现出如歌如泣或者是痛苦呻吟的听觉效果。
(二)演唱呼吸的分析
特定作品中的呼吸方式往往与其情感内涵、音色效果相协调。首先,艺术歌曲《黄水谣》的起始部分与结尾部分的情感相对平稳,起伏不大,因此,应当采用缓吸缓呼的方式,来平稳和控制住自己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力度,比如《黄水谣》中第一句“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以及最后一句“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应当充分吸气,呼气时则是有控制的发音,而不是一下子冲出。其次,在《黄水谣》的重音演唱上则应当采用缓吸急呼的方式,着重突出特定字、词、句等等,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比如副部即将结束时的“丢掉了爹娘”中的“丢”字,就采用的是缓吸急呼的方式。第三,在特定气口换气的过程中,则应当采用急吸缓呼的方式,比如《黄水谣》开始部分“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歌唱者在唱满四拍子的的“长”之后就应当急吸气,最后再有控制地发出“水”字的声音。最后,在激昂、斗争性的旋律中,歌唱者则应当采用急吸急呼的方式,比如“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
(三)演唱速度的把握
歌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速度与节奏的把握和控制。在艺术歌曲《黄水谣》中,第一段需要从中等速度开始起唱,不仅要吐字清晰,节奏鲜明;而且句与句之间要连接紧密,呈现出流畅、优美、舒缓的情感节奏,表现黄河两岸美丽富饶的景象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第二段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悲惨行径的一种控诉与仇恨,因此,在演唱速度与节奏上一定要慢,从第一段的4分之2拍,转变为4分之4拍,通过缓慢的歌声表现出悲痛、凄凉、痛苦、仇恨的情感。第三段是对第一段的重复,但在感情上却是对第一段的升华,因此,在速度上要稍微慢一些,运用怒吼一样的情绪唱出这一段,特别是要用速度强调最后一句“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以及后面的拖腔,表现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心情。
二、《黄水谣》的情感处理技巧
(一)分析歌曲旋律特色及情感脉络
歌曲旋律特色及情感脉络主要是从歌曲的曲式结构与内涵意义的角度来研究的。艺术歌曲《黄水谣》以歌谣式的三段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结构为A—B—A,E宫调,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呈现出的是质朴自然、苍凉悲壮、情真意切的情感内涵。首先,A段E大调,4分之2拍,表现的是抒情、明亮、亲切的曲调,尤其是圆号的使用、旋律级进上行和波浪式的音型以及旋律中八度的应用,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黄河奔流之势以及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其次,B段是全曲的高潮,节拍从第一段的4分之2拍转变为4分之4拍,大量使用长音符和附点,鼓声响起,犹如晴天霹雳般,暗示着灾难从天而降,表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掳掠的惨烈行为以及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生活现状。最后,A段是对A、B两段的概括,一方面在A段中渗入了B段的悲剧因素;另一方面在B段的旋律上翻高八度,由此强烈的音质效果。
(二)挖掘歌词情感内涵及情感表达
歌词是特定歌曲作品呈现情感意蕴和思想内涵的又一重要手段,甚至是打动普通民众,激发民众情感共鸣最重要、最核心的手段。艺术歌曲《黄水谣》在歌词的情感内涵与表达上呈现出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首先,第一部分歌词是:“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这一段既描写了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刻画了勤劳的民众在肥沃而美丽的土地上耕作的景象,赞美之情与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其次,第二部分的歌词是:“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从而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践踏、对我国勤劳民众的肆意屠戮,由此呈现出浓厚的悲愤、痛恨、抗议思想,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第三部分的歌词是:“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从而表现出黄河之水虽然依旧奔流不息,但人民的生活却是一幅凄惨景象,歌曲在低沉、平稳的情绪之中缓缓结束,使人久久无法忘怀。
参考文献
[1]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6-33.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12-34.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23-30.
作者简介:马霜,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系三年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