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峪竹
【摘要】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古筝已经广为流传,故又称“秦筝”。伽倻琴始于新罗时期,比古筝的出现晚了近500年,它们都是两国音乐历史上重要的民族乐器。伽倻琴作为筝一条支流,古筝千百年来一直引领着伽倻琴的发展。本文将从渊源、构造、种类、弹奏方法和流派这几个方面来阐释古筝和伽倻琴的关系。借此加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东南亚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古筝;伽倻琴;比较研究;历史渊源
古筝自战国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音色刚柔并济、清越高洁、声韵互补、委婉动听又富有神韵,具有浓郁的地方音乐特色,构成了古筝艺术的风格。古筝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
伽倻琴是朝鲜的弹拨乐器,从新罗时代出现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朝鲜半岛的音乐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1968年被韩国政府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从以下四个个方面对两者进行论述:
一、古筝与伽倻琴的渊源
古筝有史料记载大概产生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魏时期,筝发展为十二弦。唐、宋时期筝发展为十三弦,明清时期,筝发展为十四、十五、十六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良后的古筝发展到二十一弦。伽倻琴是朝鲜族的拨弦乐器,从新罗时代出现,流传至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据说是伽倻国国王嘉悉仿照中国古筝而制成,外型上与古筝相似,也是一弦对应一柱。在公元6世纪,也就是伽倻国嘉悉王时期,伽倻国嘉悉王仿照唐代的筝制成12弦伽倻琴,同时命乐圣于勒创作了12首伽倻琴乐曲。从此,伽倻琴艺术一直在历史舞台着扮演着独有的角色。
二、古筝与伽倻琴的种类和构造
目前最常用的二十一弦古筝构造: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伽倻琴的琴边框呈长方形,琴头在右边,琴尾在左边。面板中间凸起呈拱形,多是采用鱼鳞松或是梧桐木制作而成,这类木材纹理细致、质地疏松。琴的底板上设有琴脚,底板、琴柱和琴框使用不同质地的木材。与古筝相同,在琴头处有起支撑琴弦作用的岳山,有 13 条琴弦。琴柱呈雁型摆放在面板的中间,每根琴弦对应一个琴码,可以通过左右移动琴码来调节音高。
伽倻琴与古筝在外形与制作方法上略有不同,但是从结构上、琴弦数量的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上、所用木材和琴弦的材质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三、古筝与伽倻琴的弹奏方法
在古筝的演奏谱中,都会标记有左右手相对应的指法符号,这些指法符号是需要演奏者熟记的。以下两张图片详细的说明了古筝左右手的指法弹奏方法,以及相应的谱例。右手主要的指法符号有:托、劈、抹、挑、勾、剔、打、连托、连抹、大撮、小撮、摇指、琶音、泛音、花指等;左手的指法符号主要有:颤音、同音按、上滑音、下滑音、点音等。与古筝相同的是,在演奏时伽倻琴时,除了小指以外,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均用于弹奏。有一些表现伽倻琴特有的音乐风格的技法,右手技法有弹、滚、琶、拨等;左手的技法有按、推、颤、揉等,这与古筝的左手技法是及其相似的。伽倻琴也可以同时弹奏出两个音、三个音、以及左右手旋律同时进行。在演奏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调性的改变。
总而言之,在演奏时,伽倻琴是用指肚来拨弦,而古筝则是需要佩戴指甲,这就造就了后者明朗清越的音色,前者较之会低哑一些。虽然二者左手的揉颤按音技法大致相同,但是伽倻琴的颤音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大臂、小臂、手腕自然放松下垂,用小臂带动指尖上下运动,与古筝用手臂带动手腕揉弦是不同的。这些形成了各自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力上的不同。
四、古筝与伽倻琴的流派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筝流传广泛,由于语言、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地方风格浓郁的众多古筝流派。故此,传统古筝艺术按地区,风格特点加以划分,可分为河南筝(中州筝)、山东筝(齐鲁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武林筝)、陕西筝(秦筝)、福建筝(闽筝)、蒙古筝(雅托葛)等
伽倻琴的音乐主要是散调音乐,若是提及其流派,主要是以名家的不同风格来划分的。散调是一种器乐独奏的形式,同时也是乐曲名称。散调音乐的伴奏乐器是长鼓,是以说唱音乐为基础的,演奏时间为25-30分钟。此类音乐的情绪发展有一个规范的套路,即由舒缓逐渐变得紧张,最终达到高潮。乐曲的速度也是一个渐快的过程。
由此可见,伽倻琴的流派,主要以散调音乐的名家的不同风格来划分的。而古筝则是由于语言、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具地域色彩的戏曲、说唱音乐等,古筝曲目的创作过程中有吸收了这些地方元素,于是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
综上所述,本文的论述意在使两者在彼此学习借鉴中更好的发展,也为古筝音乐的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视角。儒家思想一度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主流思想体系,两国都拥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它们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化就像湖中的水,只有不断的流动才能有活力。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他国交流,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肩负起大国崛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英睿.中国国粹艺术读本[J].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5).
[2]穆童.中国古代音音乐和朝鲜半岛音乐的交流与影响 [J].吉林大学,2009(9).
[3]王晓平.筝艺的历史变迁和流派的形成 [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
[4]宋飞飞.古筝与伽倻琴历史考[J].山东大学,2012(4).
[5]崔美鲜.中国,朝鲜,韩国伽倻琴音乐演奏的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