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召功 刘涛
1941年11月30日拂晓,时值严冬,寒风凛冽,十八岁的临沂抗大一分校校部侦察队副班长刘钢刚吃完早饭准备“应付情况”——日军扫荡就应敌,不来就休息、继续侦查工作。突然,北边传来三声枪响,刘钢分辨出这是部队没有的“三八大盖”,心中一惊“鬼子来了!是从大青山西北角胡家庄北边的大古台北山摸上来的!”作为抗大的侦察兵,刘钢已经有三年的侦查经验,常常遭遇日军,但这次清晨就遭遇日军,无处躲藏,他深知十分危险。
1941年11月,日寇调集5万余兵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一举歼灭山东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摧毁沂蒙抗日根据地。30日这天拂晓,日军正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向大青山地区的军民发起攻击。刘钢清楚地记得,大青山突围战的第一声枪响就在胡家庄、大古台打响了。
抗大一分校司令部校长周纯全当机立断,迅速派出队伍阻击,并组织机关向大青山方向突围。刘钢记得“胡家庄前面有条小河,小河前有个高领地,我们往上爬,敌人密集的子弹就在我们身后的石头上啪啪乱炸。”刘钢作为阻击主力队伍中的一员,一面掩护机关人员转移,一面向西撤退。“我们每人身上都有两把枪,子弹打光了,就用手榴弹。当敌人靠近的时候,我们就拼上几个手榴弹,等敌人卧倒时再向后撤。”虽然74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当年的战争场景,已92岁高龄的刘钢仍然历历在目。
当他们撤退到南涝坑时,发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机关以及大众日报社、还有医院等机构的数千人也隐蔽在那里,他们在29日误入日军“清剿”圈内。
“这时候,北边的胡家庄、大古台已经被鬼子占领,并尾随过来。大青山东北方向也发现了鬼子,我们又侦查到南边石岚方向也追来了一批鬼子。十面埋伏,三面危机,周校长立即决定向西突围!”刘钢清楚地记得,大青山西边有两条沟——梧桐沟和李行沟。那时,工会大部从梧桐沟突围,剩余部分人从李行沟突围,而当部队撤退至李行沟时,南边,日军占领了梧桐沟及上方山头,北边,由胡家庄、大古台方向上来的日军占据了李行沟北边的山头,两边两挺重机枪向部队夹击扫射,李行沟突围口被封锁。
此时的大青山硝烟弥漫、枪炮轰鸣,周纯全校长一声令下:“机关人员有带枪的,和侦察队的一起把敌人堵住!”于是,带枪机关人员掩护部队后撤,刘钢一队侦察兵阻击,“敌人越来越近,大约二三十米的时候我们开始仍手榴弹,敌人死了五六个,我们也牺牲了五六名同志。打得没有子弹了,就从牺牲的同志身上摘下来继续打。”
一两平方公里范围密集了八九千人,日军每一炮每一枪几乎都能伤到人,刘钢回忆道:“当时沟里很悲惨,有些同志的胳膊、腿被炸的到处都是,惨不忍睹。”此时,周纯全看到了刘钢,下令其将身上仅有的八个手榴弹分一分,他说:“八个手榴弹我们也能突围出去!”于是,他们向日军的机枪阵地甩了几颗手榴弹,打哑了重机枪,打开了日军南北夹击的李行沟封锁口。
“这边机枪一打哑了以后,准备向外突围的这些人,这时候‘哗地都出去了。我们随后也撤了。”在刘钢等人的冲锋和掩护下,部队从李行沟突围成功,转移到东蒙山。尽管北方仍不时传来机关枪响,但对部队的威胁已经小了很多。至下午四时,大部队撤离,战斗结束,突围成功。
李行沟,大青山突围战最激烈的战场,如今被人们称为“生死界”,当年日军架起两挺重机枪形成南北夹击最集中的伤亡就在这里。在山上,有一处“程克烈士牺牲地”的石碑,纪念的是时任二中队指导员程克带领一个区约40人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最后只剩十余人在李行沟一处宅院内全部壮烈牺牲的事迹。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论人数,以万余人对抗日军5.3万;论装备,仅以手榴弹和短枪土炮对阵日军机枪大炮;论战斗力,我方部队大部分为非战斗人员,用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粉碎了敌人合围、“清剿”的阴谋,保卫了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保存了山东的革命骨干力量。
谈起这场突围的胜利,刘钢认为,正是长时间在蒙山的侦查工作,令他们对蒙山主要的山头、沟河、村庄都十分熟悉,才能成功突围大青山,保住主力部队,赢得了这场鲁中“反铁壁反扫荡”大胜利。
(此专题得到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档案局、各地市宣传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