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地雷战

2015-04-29 00:44吕连兴
山东画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海阳民兵

吕连兴

“海阳‘铁西瓜,威名震天下,炸得鬼子哇哇叫,炸得伪军上西天……”68岁的海阳赵瞳村退休教师赵炳旭当年在课堂之外最喜欢给学生们讲海阳地雷战的英勇抗战故事,尤其是与他同宗同族的电影《地雷战》原型、民兵英雄“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传奇事迹。退休后,他常常来到村子的制高点,一座名叫信号山的山丘,从高处眺望,行村镇几个村子尽收眼底,当年,站在信号山上能窥见日军在行村设的据点。

当年,海阳民兵利用地雷战与日寇做顽强战斗,地雷威力令日寇闻风丧胆,他们不仅活跃在海阳境内,还奉命组织远征爆炸队,多次配合八路军作战,炸死炸伤日寇无数。如今战争远去,风声依旧,当年滚滚的雷声仍在赵炳旭心中激荡着。

1943年,海阳县武委会发放给各区数颗铁雷并介绍了平度大泽山地区的埋雷经验不久后,海阳地雷战拉响了第一炮。赵炳旭所在的赵瞳村成为主战场。“1940年日本鬼子占领了海阳,因为行村镇是战略要地,他们就驻扎在了咱们行村镇。那时候还有一部分日本人驻扎在八公里外的孙家夼,他们每天都会到总部去拿吃的喝的,咱们村就在他们来回总部的路上,打地雷战简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当讲起地雷战的故事,赵炳旭总是格外激动。

海阳地处胶东半岛南部,地形多为丘石陵,为地雷战的开展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但是,由于海阳当地军需生产能力薄弱,无法生产足够战争所需的铁雷,怀着满腔热血,赵瞳村的民兵开动脑筋积极寻求可以开展地雷战的办法。最终他们发明了石雷,采用一硝、二磺、三木炭传统原始的方法配置炸药,经过试验发现其杀伤力不亚于铁雷。

“经过埋雷试验,炸死了多名日本兵,石雷终于成功了!”赵炳旭沉浸在回忆中,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生动画卷,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民兵带领群众展开造石雷碾炸药活动,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竟开辟了一条救国救民的生命线。

1944年下半年,日军处处受打挨炸,被迫窝在据点不敢轻易出动。一天夜里,赵守福全身抹满黑泥,背上三颗地雷,在日伪军必走的西门、南门、北门分别埋上一颗雷。第二天,日伪军一开门,三颗地雷几乎同时爆炸,一下炸死十几个日本士兵。赵守福夜埋地雷炸死日本鬼子的消息在四里八乡传播开来,日军闻名丧胆。这就是赵炳旭口中时常念叨的《地雷战》主角原型赵虎。由于战功显赫,赵瞳村被山东军区授予“特等模范爆炸村”称号,赵守福也于1943年获胶东军区爆炸大王称号,次年被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

许世友将军曾在《在胶东反“扫荡”的岁月里》一文中写道:“英雄的海阳民兵,创造出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设雷手段,从简单的铁雷、石雷、绊雷,发展到复杂多变的飞行雷、马尾雷、防潮雷、子母连环雷、慢性自然雷等等;从单一的沿路埋雷发展到村村设下‘地雷宴,门上挂雷,草堆藏雷,人人布雷,户户有雷。”那时,聪明的海阳民兵不仅制造出了石雷,还根据地形和防御攻略制造出了多个地雷品种。有连环炮,专门打敌人的中队,从头炸到尾;有水雷,日寇走陆路怕被炸改走水路,民兵就用割开的葫芦把地雷放进去,再用蜜蜡密封放进河道里;还有滚石雷,把地雷藏在乱石堆里,敌军休息的时候连雷带石头一起炸的漫天飞。

行村镇驻地西5公里处的西小滩村,是当年离日伪军据点最近的村落,民兵战士孙纯秀就出生在这里。小滩村地处海莱交界处,是青岛至行村的交通要塞,是日寇下乡扫荡的必经之路。1943年5月至6月17日,全村民兵利用地雷和自制水雷炸伤炸死日伪军70余人。孙纯秀是信号兵,“鬼子从西往东走,我就把信号树向东放倒!”耄耋之年的孙纯秀老人曾多次接受过采访,战争走后的一生,他都以这个身份为荣。那时,民兵在村外三处制高点设立了瞭望台,一旦发现敌军动静,就会传递警报,民兵爆炸组就会开始埋地雷,其他民兵就开始转移群众、掩埋粮食,准备迎敌。

“当年我们40多个民兵,现在没几个了。”孙纯秀老人说。当年创造了地雷战英勇事迹的海阳行村镇民兵团,随着国家从战乱到和平的历史演进,他们也熬不住岁月的无情,逐渐老去或离去。2014年8月,随着海阳最后一名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的去世,地雷战的记忆从此成为历史,但是在海阳,关于地雷战的传唱却从未停止。

如今,在赵瞳村信号山西北方几十里外的城区中心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推来展馆的大门,仿佛推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英雄遗留的战斗武器,一颗颗靠着智慧创造出的地雷,一个个经历过战争、为国家民族献出了青春和生命的民族英雄,展现在今人面前。2005年,这里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时刻提醒人们,缅怀先烈,莫忘历史。

猜你喜欢
海阳民兵
海阳核电2号机组完成调停检修顺利并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海阳核电机组循环水系统的调试
海阳核电1号机组非核蒸汽冲转试验成功
民兵制度在世界上的发展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