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亲手试做比钻研教材更重要

2015-04-29 19:35方磊
成才之路 2015年18期

摘 要:不管是什么学科,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以便突破重难点,为教学做好精心设计,而劳技教材的钻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做。

关键词:亲手实践;突破重难点;寻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87-01

一、亲手做,可以了解制作过程

在教学前,教师首先把制作材料做一遍,了解制作全过程,要比看一遍更为直接、深刻。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虽然这是指在教学中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提倡孩子的自主性,但同样适用于我们教师,只有什么自己做过了,才能知道自己需要教孩子什么,怎样教。在“涤纶彩球”这节课中,当把所有的三个喇叭的圆片串联起来后,还有一个步骤——修剪,喇叭口需要修,整个彩球也需要修,而这个步骤在书上、教材上都是没有的,这就是不做不知道,一做才知道。

二、亲手做,可以知道重难点在哪,并进行突破

虽然教参上会有重难点的指出,但是这个重难点到底难在哪里,如何去突破是需要自己体会才能了解的。在“涤纶彩球”这节课中,重点是掌握涤纶彩球的制作方法,难点是剪与卷贴的技巧。其实不然,当我制作第一遍的时候,我发现剪圆片就把我难倒了。教参上只提到可以借助模板,这个模板多大,如何制作都没提到。制作后我发现必须要用模板,而且这个模板还有一定要求,当我实践几次后,我就设计好了一个模板,由于当时是到外校借班上课,没有时间再教孩子制作模板,为了能在课堂上完成制作,我只能制作了50个模板,每个学生一个,便于制作。而另一难点——喇叭的卷贴,在配套光盘中有录像示范,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的示范与解说,因为教师自己做过后知道手指如何放、如何做,因此教师的示范与解说要比看录像来得更有效。最后,再利用学生的示范来提示学生,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三、亲手做,可以找到更好的制作办法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实践,一点也不错,亲手做了,你会找到更好的制作办法。在“涤纶彩球”这一课中,还有一个大家会忽视的难点就是串连,因为当圓片被剪小并卷好喇叭后,所剩的中心部分很小,而且涤纶薄膜又很滑,学生拿针穿时一不好拿,二容易扎疼手,因此事先我教孩子在剪圆片时就利用模板在涤纶圆片上扎好中心点,这样穿的时候更方便、安全。又如,三年级上册“可爱的纸篓”这一课中,经过多次制作,我发现编织彩条时,编好一条彩条后就用双面胶将其固定,操作时更方便。而制作流程中,也应把纸篓黏合在底板上后先把手粘好,再把纸篓与底板上方的动物身体黏合,最后粘上脚,这样更为合适。这些细节光是熟读教材、钻研教参是没用的,也发现不了的,唯独只有亲身体验、实践后才会挖掘到,来更好地完善教学活动。

四、 亲手做,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一堂劳技课至少要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制作,根据情况不同或许制作时间还需加长,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时间,在心里要有个底,做每个部分需要多久,做一做、练一练后就会发现是教一步做一步好,还是全部教完一起做好。在“涤纶彩球”这一课中,教材是让学生先拆再学,如果每个人给一个球拆,会增加教师课前的准备量,那是不可能的;每个组给一个球拆,肯定大家会抢着拆,由于涤纶薄膜这种制作材料的特殊性,也不便于多拆,容易弄破。再加上我通过亲手制作,知道本堂课的制作较费时,如果只为了让学生知道彩球的结构就花了5分钟,那就没这必要了。记得一位教研员告诉过我,劳技教师大多是语文老师兼任,总避免不了啰唆,引个课题就花了5分钟,要知道劳技“做”比“说”更重要。所以,我在教学时进行了调整,用直接告诉的办法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能留更多时间给学生动手实践。

五、亲手做,可以突破教材,寻求创新

1. 边做边想,不被教材所束缚,寻求创新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努力,其实我们首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突破教材,寻求创新。在“涤纶彩球”的教材中,流苏与彩球是直接串连的,而且我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发现如果让流苏与彩球相隔一段距离,会使流苏更有坠感,使整个彩球更加美观。因此,我拍摄了一段流苏串连的录像,让学生掌握其钉制方法。这样不仅使劳技作品更加美观了,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老师都这样大胆地“改造”了,我们也可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 边做边想,设计更好的教具

就如我前面提到的,在剪涤纶圆片时,模板是尤为重要的,而必须经过教师的反复实践,才能知道怎样的模板才最合适、最方便制作。我想,如果在学生的材料袋里能印制好以下这样的模板,那会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制作带来很大的便捷。

总之,教师在劳技课堂教学前的亲手实践,既能起到钻研教材的作用,突破重难点,又能起到换位思考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使教师有收获、有创新,从而使劳技课堂教学既充实、厚重又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郑黎英.例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J].江西教育,2007(08).

[2]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2006(04).

作者简介:方磊(1978-),女,江苏苏州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劳技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