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的另类生意

2015-04-29 17:36
新传奇 2015年19期
关键词:德华老外苏丹

他们会招募一些在中国的普通外籍人士,付钱让他们扮演任何角色,以便让顾客很好地感觉到其房地产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常被宣传成“著名人士”的音乐家和模特是最受欢迎的扮演角色。然而记者也发现一些西方人士会冒充商人、运动员、外交官或是普通市民。

据报道,在中国的外国人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各种工作:教英语,为小众出版物做文字编辑,在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更有甚者,给中国公司当托儿。

“耍猴表演”

向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支付高昂费用,雇用他们充当舞者、歌手、音乐家和模特,却不考虑他们是否拥有相关才能。这一做法在中国十分常见。

一个朋友曾收到优厚酬劳去直播的音乐会现场演奏贝司。实际上,他根本不会弹奏贝司,所以工作人员没将他的乐器连上电源。他在现场弹拨着琴弦,好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样。在场的许多音乐家也伴随着事先录制好的音乐表演“哑剧”。但录音中并没有贝司的声音,朋友只是在假装扮演并不存在的角色。似乎没有观众注意到这一点。朋友的酬劳是中国乐队成员的两倍多。而那些中国人实际上都是相当有天赋的音乐家。

这让人不禁联想起电影《开普敦事件》中的一幕。一个小女孩向一只猴子大喊:“跳舞吧,猴子,跳起舞来!”有些人甚至把上述临时性的工作称为“耍猴表演”。

《纽约时报》网站上月播放了名为《在中国租用外国人》的纪录短片。片中一位中国代理商解释说,外国人为企业增添了国际感。她说,“我们把外国人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如今雇用白人的价格真的很贵”。如果客户负担不起,她就会推荐他们雇用黑人,因为“费用相当低”。而印度人的酬劳“与黑人差不多”。

这种做法远远不止出现在“耍猴表演”的场合。一般而言,白人英语教师的收入比会讲中英两种语言的中国同行高出很多,通常也超过了美籍华人的收入。即使美籍华人的母语是英语,情况依然如此。如果家长看到亚洲人教自己的孩子说英语,他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英语不好。而这些家长自己的英语不好,实际上无法对此作出评判。如一个在成都某英语学校讲课的俄罗斯人,他一共也不认识几个英文单词。尽管如此,他的薪酬仍是中国同事的四倍多,因为他是白人。

许多外国人在中国面临的机会的确比在自己国家要多得多。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國有许多认真努力工作的外国人,但也生活着其他一些人。这些不太尽职尽责地“教”英语的醉汉比中国的医生挣钱还多。

假装“美国小姐”

最近网络上流传一篇据说是美国姑娘写的文章,讲述自己在中国如何冒充“美国小姐”,到中国中小城市“巡演”。当然,她旁边还有各种冒充的“加拿大小姐”、“智利小姐”等等,很受我们中国人追捧。读来让人哭笑不得。以下是美国姑娘的文章:

2011年11月,我睡在中国鄂尔多斯一家宾馆的房间里,17岁的巴西姑娘安娜睡在我旁边的床上。我将闹钟定成了早上6点。第二天,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唱歌、跳舞,还有才艺比拼。我们所参加的,是一场假的选美比赛。他们雇我假扮“美国小姐”;而安娜呢,虽然是巴西人,却要假扮“智利小姐”。

我第一次假扮美国小姐是在当年9月份。那时主办方在敦煌的绿洲中举办“国际葡萄节”。他们邀请了40名模特,包括我,在T台上为2000多名当地观众表演。

10月份,在大连。我又一次假扮了“美国小姐”。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我和其他女孩儿一起,坐在一辆车中绕着整个城市巡游,为的竟是吸引那些潜在顾客购买仿凡尔赛宫而建的房子。一本印刷的小册子上用中文印着我们每个人的背景故事,当然,这些故事都是胡编乱造的。这些华丽丽的场面无疑是这些城市的一种宣传手段——“来鄂尔多斯、敦煌、大连吧:我们很有钱,连选美冠军都请得起!”这些活动往往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或城市旅游部门赞助的。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可以被当作宣传材料,使用很多年。

我在中国工作时遇到的模特大都很年轻,有的甚至只有14岁。她们在中国工作,然后将钱寄回家。就像纪录片《想做模特的女孩》讲述的那样,猎头们在一些国家搜寻明星脸,把一些有着明星梦的女孩儿送出国,但却没给她们提供任何法律保障。

现在一位假的选美冠军的市场价是多少呢?大约是2000元人民币一天。

充当诈骗犯

1982年出生的姜德华是江西人,去年中秋节后,他只身奔赴苏丹帮朋友打工。在苏丹,姜德华遇到了一些在义乌市场上骗过货的苏丹人,他们告诉姜德华,外国人在义乌订货,可以用赊账的方式,直接连人带货逃回苏丹,连定金都不用付。由于司法上的障碍,这些人往往都逍遥法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场“生财”骗局就这样在姜德华的头脑里形成了。说干就干,姜德华首先想到了苏丹本地人阿玛德,自己和他很聊得来。姜德华请阿玛德跟自己去中国做生意,还向他承诺月薪4500元—5000元。阿玛德一口答应。

考虑到阿玛德英文不好,自己又不便在义乌露面太多,姜德华还请来在苏丹留学的马某做翻译。为掩人耳目,他们告诉马某,阿玛德才是去中国开公司的“阿尔及利亚老板”。万事俱备后,2013年4月13日,姜德华带着阿玛德回到义乌。

在来义乌前,姜德华还在苏丹当地做过市场调查,摸清了哪些商品销路比较好,并一一记下。照着这个单子,2013年4月,阿玛德,这位来自苏丹的“阿尔及利亚老板”开始在义乌市场订货,凭借着一张老外脸,他无往不利。

国际商贸城经营户王某是卖拖鞋的。4月的一天,店里走进来一个老外和一个年轻人。老外进店后对着货架上的样品拖鞋打量起来,接着对着旁边的年轻人说了几句话。年轻人转头对王某说自己是翻译“小马”,而旁边的老外是个“阿尔及利亚”的客户,要采购一批拖鞋。老外一开口决定采购300件货,总价约12万余元,但是公司有规矩,从来不付定金,要等交货后45天付款。

没有定金让王某有些为难,但白白错失这个赚钱良机又很舍不得,考虑到市场上外商都可以赊账的通行做法,王某决定不要定金,双方签订了订货单。随后,王某按照订单的要求将货送到了对方仓库。在后来的一个月里,姜德华采用相同的方式诈骗了十余家经营户,货物涉及电脑包、衬衫等,涉案金额高达112万余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经义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姜德华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帮忙卖房

外媒称,在中国,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没有在其郊区边缘兴建雄心勃勃的新区。然而过度开发已导致了一批鬼城出现,高耸的成排豪华公寓全部空置,在中国内陆地区一些小型城市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官员当初声称,这些新开发项目将成为蓬勃发展的全球化城市,而毫无生气的街道看起来是在否定这样的言论。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日报道称,该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解决方案:“租外国人”产业。

在中国西部省份,《纽约时报》拍摄了一个专业公司,这个公司集合众多外国人,将这些外国人租出去参加活动。顾客可以从一个标有外国人肤色与国籍的名单上挑选租用的外国人,白人最受欢迎,价格也最贵。最常见的顾客就是房地产公司。他们认为,在偏远的开发项目中出现外国面孔,即使外国人只在这里待一天,也暗示了这块区域的“国际化”。“国际化”这种时髦术语在一些小地方通常意味着“买买买”。

这些公司通常会招募一些在中国的普通外籍人士,付钱让他们扮演任何角色,以便让顾客很好地感觉到其房地产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常被宣传成“著名人士”的音乐家和模特是最受欢迎的扮演角色。然而记者也发现一些西方人士会冒充商人、运动员、外交官或是普通市民。

记者称,作为一个外国人,有时候他也会成为“秀场”的一部分。即使他在一旁摄像,组织销售活动的司仪也会指着他对看客们介绍称,开发项目的销售获得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报道称,虽然要衡量出外国人对房地产销售的影响不太可能实现,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则表明,至少在房地产开发商眼中,这一策略有效。不过随着中国房价持续下降,这一策略是否足够有效则是另一回事。

(参考消息网、《钱江晚报》等)

猜你喜欢
德华老外苏丹
拔杂草
再见,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老外说汉语
“苏丹”之死
吃饺子
红军中的老外
老外自荐当“楼长”
二则(二)
“留德华”的中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