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

2015-04-29 15:55郭晓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郭晓玲

摘 要: 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以图书馆为平台,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是在系统论等多学科理论思想指导下,思考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的结果,包括战略、组织、保障协同,政府政策引导,行业组织参与三个层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 产业文化育人; 校地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2-0099-04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基本内涵

产业文化育人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熏陶、嵌入、渗透等方式,把科技与文化、技能与素养、做人与做事融为一体,培养既有职业能力又有较高职业素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1]。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是以图书馆为平台,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对接服务性。以服务宗旨、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办学基本理念,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职业教育界只简单地功利性理解这一办学理念,导致职业院校办学只强调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忽视服务学生就业发展;只强调就业率导向,忽视学生发展导向;重视岗位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素质养成。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学生学习动力,企业普遍关注的学生诚信素质、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合作实施产业文化素质教育,可以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就业发展,服务学生就业与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对接职业教育利益相关各方的办学需求。

2. 统筹整合性。首先是育人目标任务统筹整合。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把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目标任务定位为,弘扬产业文化,提升全民产业文化素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跨产业的责任文化、诚信文化、创新文化育人活动,分产业的如物流、商贸、创意、信息、旅游、电商、机械、模具、建筑等文化育人活动。其次是育人平台资源统筹整合。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借助图书馆文化资源平台优势,通过文献资料、视频影像、光盘软件、论坛讲座等形式整合各类产业文化资源,为产业文化育人活动提供资源保障。第三是组织管理统筹整合。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会同学校相关部门,联合地方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组建区域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负责专项研究、师资培训、活动策划等;图书馆负责资源开发,场地、设施、设备和活动服务工作;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动员、安排学生参加产业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活动学分认定和成绩管理,认定教师教学工作量等;科研管理部门按“产业文化专项研究课题”给予科研立项支持。地方宣传、工会、文化部门负责动员企业员工、邀请行业企业参加活动。第四是建立方式方法整合机制。面向市民、企业、职业院校学生,邀请企业家、企业优秀员工开展案例讲座、专家点评、企业文化问题研讨、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等活动;面向学生开展在线自学、主题活动、专业渗透、职场训练等活动。

3. 跨界开放性。职业教育是由院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实施的社会化教育,由于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尚未到位,许多高职院校办学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许多校地合作办学项目缺乏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保障,尚未形成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将地方政府职业教育办学职能、行业企业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职责统一于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为职业教育“跨界”办学提供了解决案例和操作模式。同时,高职院校实施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缺乏真实的行业企业资源,地方政府实施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缺乏公共服务机制,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院校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缺乏政策指导和扶持。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形成了校地(政府、行业、企业)产业文化育人资源平台相互开放,校地(政府、行业、企业)产业文化育人共同组织实施,有效弥补了校地产业文化育人资源平台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4. 实践养成性。文化素质教育基本规律是实践养成,即通过启迪、熏陶、体验、规范等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内心得到道理感悟、精神升华,进而形成思维定势、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一是强化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按专业特色布置校园标语、名言、画像、雕塑、碑铭等,使校园环境起到产业文化育人作用;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中,体现职业道德、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内容要求。二是建立健全产业文化育人制度。如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双学分制度、文化素质认知养成测评竞赛一体化育人机制、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既考核专业教学业绩,又考核素质教育业绩。三是创新实践育人机制。如举办产业文化论坛、实行公司制班级管理、借鉴企业管理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借用企业组织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营造企业生产管理环境;开展职业调研、自我反思、演讲辩论赛、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主题活动。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意义价值

近年来,教育部领导和职业教育界学者不断呼吁大力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袁贵仁部长曾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鲁昕副部长提出“努力把职业院校建设成为文化育人高地”,“推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产业文化育人课题研究。2013年10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产业文化育人联盟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如何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有效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也成为职业院校图书馆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创新职业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对促进职业院校图书馆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促进高职院校切实转变办馆方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图书馆普遍读者访问率、资源流通率不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图书馆资源类别、服务方式,难以适应职业院校办学需要。一是通识性资源、学科性资源多,技术技能应用型、职业实践指导型资源少,难以满足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素质提升需要;二是坐等读者上门型服务多,主动吸引读者、主动服务读者型少;三是校内封闭型办馆方式多,校地合作开放办馆方式少,不仅极大影响了职业院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发挥,也使职业院校图书馆陷入可有可无境地。创新职业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可以根据产业文化育人功能需要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类型,提升职业院校图书馆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职业院校切实转变办馆方式,提升职业院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能力水平。

2. 搭建高职院校产业文化育人平台。产业文化进校园已经取得了高职院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上许多职业院校简单地设一门课、搞几次活动应对。由于校内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没有产业文化工作实践,往往育人内容脱离企业实际,脱离企业员工成长成才实际,同时,育人方式违背了文化素质养成教育规律,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不仅使职业院校产业文化育人工作贴近企业文化实际,贴近企业员工成长成才实际,同时,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育人功能,搭建了一个适合文化素质养成规律的育人平台,有效完善了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

3. 搭建区域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产业人力资源能力素质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许多产业难以摆脱低端加工服务状态,被产品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高困扰,表面上看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管理素质不高,实质上是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素质不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行业企业忽视产业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忽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面向企业员工、市民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工作,搭建了一个有效工作平台,可以为促进全民产业文化素质提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创新职业院校终身教育体制机制。高职院校办学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是《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对高职院校办学育人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主要办学工作还仅限于全日制学生培养,终身教育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请进优秀企业经理人、优秀企业员工进校园,面向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开展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不仅创新了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模式,全民产业文化素质育人模式,提升了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也把职业院校终身教育功能落到了实处。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是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集群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生态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合作教育理论、博弈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深入思考职业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的结果,是多学科理论“跨界”思考、“跨界”建构的结晶。

按照系统论思想方法,思考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表明它是一个“跨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工作系统,应当遵循职业教育“跨界”类型特点,以产业文化育人为核心,基于图书馆平台整合校地产业文化育人要素,构建校地融合型产业文化育人机制。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是把高职院校乃至本区域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分高职院校析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体系、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的目的需要。从系统构建的角度看,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各个层面都要融入学校、地方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的各个层面——组织决策要对接学校、地方育人组织决策,管理制度要对接学校、地方产业育人管理制度,育人体系要对接学校、地方育人工作体系。

按照集群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职业教育外部规律,以产业文化育人为核心,将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作为区域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定位职业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企业人力资源优化中的角色、功能和价值;主动转变办馆方式,构建主动适应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需要的产业文化育人资源体系、校地融合型服务机制和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其次应当遵循职业教育内部部规律,以产业文化育人为核心,将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作为职业院校发展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定位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在职业院校发展、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人才培养资源优化中的角色、功能和价值;主动转变办馆方式,构建服务校内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产业文化育人资源体系、育人服务机制。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学理论、博弈理论综合思考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应当遵循职业院校“跨界”办学规律,以产业文化育人为核心,将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作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各方办学投入,满足利益相关各方利益诉求的职能;通过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平台,建立融合职业教育利益相关各方资源投入和协同育人机制。基于协同学理论、博弈理论思考盖章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表明它是合作各方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所达成的分工协作契约安排。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运行机理

“机理”是系统结构中各要素运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包括核心层、支持层和辅助层。核心层是战略、组织、保障三要素的协同,支持层是政府的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和制度激励,辅助层是行业、社会组织的参与。其过程和模式选择受到合作各方利益分配机制、合作历史、组织间关系的影响,关键在于合作各方互补性、差异性和成本、效率的动态均衡。

1. 各方需求构成校地融合机制基础。合作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构成需求基础。在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系统中,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院校都存在育人资源缺口。提高全民产业文化素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主要工作目标,获取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是企业参与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的主要动机;而职业院校则希望从中获得政府政策支持,获得行业企业产业文化资源。由此构成产业文化育人实践活动的供需市场。地方政府的优势是政策支持和管理统筹,行业企的优势是产业文化育人资源;高职院校的优势是教学、科研、服务、场地、设施。高职院校图书馆产业文化育人校地融合机制的优势则是合作各方的非竞争性、合作各方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从而导致合作各方可以找到利益兴趣点并达成利益分配规则。

2. 要素协同构成校地融合机制核心层。目前相对封闭的院校本位育人体制机制,并不能独立完成产业文化育人使命,必须建立校地融合型育人体制机制。首先是校地融合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即以实现校地各方产业文化育人资源,在图书馆育人平台上相互转换、整合提升为目标,促成校地合作各方在价值取向、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三方面达成均衡。校地合作各方通过制订产业文化育人工作愿景、制订发展规划,明确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目标达成价值取向均衡;通过制订产业文化育人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工作任务达成利益共享均衡;通过产业文化育人工作质量控制、绩效考核达成责任共担均衡。其次是校地融合建立组织协同关系。组织协同是在单个组织无法取得合作的全部控制权,需要有新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情况下,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建立混合型跨组织关系。要通过建立院校牵头,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区域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委员会实现宏观管理层面的组织协同;要通过建立区域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秘书处实现中观协调层面的组织协同;第三是校地融合建立保障协同关系。要通过产业文化育人基金、专项经费、活动冠名费、广告招商费等方式实现经费保障;要通过专项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实现学术层面的保障。

3. 政府引导构成校地融合机制支持层。校地融合支持层体现在政府政策引导上。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提升全民族产业文化素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综合国力的高度认识产业文化育人工作的意义价值。其次要把产业文化育人作为终身教育工作重要目标任务,列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项目;第三要明确政府教育、文化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产业文化育人工作责任,把产业文化育人工作列入各部门绩效考核项目。第四要将产业文化育人经费列入教育专项经费,通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资助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产业文化育人网络信息平台,开发产业文化育人课程、课程教学资源库。第五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工具,弘扬产业文化,奖励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第六要把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列入职业资格考核认定项目。

4. 行业参与构成校地融合机制辅助层。校地融合辅助层体现在行业参与上。首先行业要联合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提炼总结本行业文化;其次要积极开展国际间行业企业文化交流,企业间文化交流活动,指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第三行业要通过信息采集服务、中介服务等方式,积极搭建产业文化育人校企合作平台;第四要借助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依据企业技能人才职业素质评价标准,制订职业院校学生产业文化素质测评标准,开展职业院校学生产业文化素质测评工作,引导职业院校产业文化育人工作适应企业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需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生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图书馆
浅议创客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信息服务
信息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施路径
学生管理员工作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移动互联网手机阅读冲击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的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模式探讨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