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军,朱 勇 /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在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推进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新时期进行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二字,要从在主体上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从内容上全面涵盖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从依据上严明党的纪律,坚持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相结合,从时间上经常抓、反复抓,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从方式方法上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并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五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全面从严治党,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設,依法依规管党治党;要坚持不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学术探索》2015年第3期)
徐喜林,徐 栋 / 法治反腐:中国反腐新常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反腐”将成为中国反腐新常态。“法治反腐”主要是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和预防腐败。依法治国和“法治反腐”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法治反腐”与党内以纪反腐是高度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法治反腐”是中国反腐败斗争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反腐败的客观需要。“法治反腐”要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辩证统一,坚持党纪与国法配合互动,坚持立法与执法协同并进,坚持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中州学刊》2015年第2期)
彭文龙,郑智斌 / 走向公共治理:网络反腐的实践与启示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运动。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反腐起源于公众舆论活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网络反腐由公众单向表达逐渐转变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并逐渐朝着合作共治腐败的方向发展。作为公共治理的运动过程,网络反腐解决了中国公共治理的工具困境,在共同聚焦于腐败这一议题后,基于对善治目标的追求,各参与主体正在努力实现行为模式的转变,共同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网络反腐是中国公共治理的成功实践,实现社会的共治与善治,需要政府与社会公众正确分析所处的历史境遇,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对公共治理实践逻辑的认识与运用。
(《理论导刊》2015年第3期)
邓联繁 / 发展廉政法学 助力法治反腐
廉政法学是对廉政问题进行法学思考的学问,是廉政学与法学的交叉之学、融合之学。廉政法学是廉政学的分支之一,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背景下,发展廉政学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发展廉政法学。这既有助于促进法学理论与廉政理论的融合发展,促进廉政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也有利于突破廉政学的创建瓶颈,以点带面,推动廉政学的创建与全面发展。廉政法学研究大体应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廉政法理学,它研究廉政法学的一般理论与基础理论,包括廉政与法治的关系、廉政法学的独立地位与显著特点、廉政法学的基本范畴等问题;二是廉政法制学,它研究廉政法制体系,包括廉政单行法与分散在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中的廉政规范;三是廉政法治学,它研究廉政法治体系,包括廉政法治实施体系、廉政法治监督体系、廉政法治保障体系。
(《检察日报》2014年11月18日第7版)
孟迎辉,邓泉国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内在逻辑
日常生活作为个体再生产的各种活动,包括和渗透着文化价值,是价值观形成的根基,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它与日常生活的融入和引领的程度。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要偏重于非日常生活领域,忽视了日常生活,致使核心价值观建设出现了偏差,日常生活化成为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核心价值观消极地去适应日常生活,也不是日常生活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完全被核心价值观所统摄,而是核心价值观在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提升和引领作用,实现日常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1期)
韩 强 / 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密切党群关系是全党面临的紧迫任务,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误区,在党群关系的主客体上以偏概全,在党群关系的层次上有所混淆,在党群关系的现状评估上存在主观臆测,在党群关系的阶段发展上以非常态取代常态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对党仍处在历史方位转变之中的社会现实理解不深,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认识不清。应该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地位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利益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发现当前党群关系问题的根源,要认识到追求和谐的党群关系将是一种新常态,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出路,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以解决其他突出问题为有效抓手,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常抓不懈,做好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解者。
(《理论探讨》2015年第2期)
鞠连和,顾 怡 / 论中国特色政务公开的反腐败机理
中国特色的政务公开应当是广义的,所有以公共资金为业务活动资金来源的公共性组织都应该是政务公开的义务主体。政务公开治理腐败的内在机理是,通过摒弃暗箱操作减少腐败动机,通过提高腐败成本降低腐败发生率,通过增加腐败风险提高腐败发现率和查处率,通过社会压力促发办事规则自我完善的内生机制。政务公开要在治理腐败中发挥更大的效力,应遵循其抑制腐败的作用机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工具,依法保障公民批评举报和参政议政的宪法权利,将政务公开引向决策公开、司法公开和官员财产公开等重点环节和领域。
(《理论探讨》2015年第2期)
李庆刚 / 邓小平关于维护中央权威的思想
在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强调维护中央权威。他认为,维护中央权威,是党和国家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护中央权威,靠的是科学理论、群众支持和制度完善;维护中央权威,需要处理好与发挥地方积极性、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维护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的权威之间的关系。总之,邓小平关于维护中央权威的一系列论断,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维护中央权威、如何维护中央权威等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郭丽双 / 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及其困境
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对社会的精神价值导向、秩序维护运转起着统领整合的作用。苏联后期的多元化思潮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致使俄罗斯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处于矛盾多元的境地。对此,普京提出俄罗斯新思想—主权民主—普京计划,并依托东正教,确定了重构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基本框架,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随着俄罗斯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期,由于俄罗斯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凸显、东正教现代化陷入瓶颈、价值观方面各派主张针锋相对、青年人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等因素,俄罗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重建陷入了新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1期)
责任编校 王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