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2015-04-29 04:49韩群营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菱角防治

韩群营等

摘要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菱角;菱萤叶甲;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80-03

菱角(Trapa bicornis L.f.) 属于菱科,为1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 营养价值高, 可作果、菜, 又是良药。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又称菱金花虫,属于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是菱角的毁灭性害虫。笔者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结合室内观察对蔡甸菱角萤叶甲形态特征、田间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控制菱角萤叶甲危害的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菱角萤叶甲的有效控制提供借鉴。

1形态特征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种虫态。

1.1成虫

体长约为5.0 mm,宽为2.2 mm,雄虫体略小于雌虫,初羽化时为黄色,后渐变成灰褐色(图1a、b)。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11节,复眼突出。前胸背板两侧黑色,中央有“工”字形光滑区;中胸小盾片黑色,似黄豆大小;鞘翅折缘黄色,后缘略平截。跗节5节,第4节嵌在第3节内,为“伪4节”。

1.2卵

近圆球形,直径为0.4 mm左右,初产卵为黄色,稍后逐渐变深,孵化前为暗黄色。卵端有一圆形红斑,有卵纹。雌虫将卵块产于菱盘叶面,通常排列整齐,单层,每块卵10~20粒不等(图1c)。

1.3幼虫

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黄色,后变黑色,老熟幼虫体长为6.0~9.0 mm。幼虫体节12节,头、足、气门片黑褐色;胸节中央具一纵沟,胸腹各节边缘具 2~3根刚毛不等;胸足3对发达,腹足退化;各腹节背面具一横褶,最后一节背板后缘具 1 排刚毛, 10 根(图1d、e)。

1.4蛹

蛹为离蛹,长椭圆形,背面弧形,两侧具黑色气门 6 对,尾端常包被末龄幼虫的蜕皮。 初羽化时蛹呈黄色,后体色逐渐变深为橘黄色(图1f、g)。

2发生世代及田间虫量消长动态

根据近几年的观察,菱角萤叶甲在蔡甸区常年发生7代(表1)。各代发生期: 第1代在4月上旬至5 月中旬, 第2代在5月下旬至 6 月中旬,第3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第4代在7月上旬至7月底, 第5代在7月底至 8月中旬, 第6代在8月中旬至 9 月中旬, 第7代在9 月中旬至10月。10月下旬以后以成虫在茭白、芦苇、水花生等杂草残株或塘边土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天气转暖后,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当菱盘长出水面后迁入菱塘取食为害。成虫交配后在菱盘叶上产卵,随后孵化成幼虫啃食叶肉为害。菱盘被害后,轻的形成大量孔洞,造成菱盘千疮百孔,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剩叶脉,使菱塘一片枯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图1h、i)。全年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二、三代虫口数量多,危害最重,时值菱角开花结果期。7月中旬以后该虫常受高温、暴雨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下降。立秋后天气转凉,菱塘菱角萤叶甲虫量上升,8月底9月初达秋季危害高峰,10月下旬成虫陆续迁入越冬场所越冬(图2)。

3综合防控对策

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重点防治二代补治三代,压前控后,注意秋季防治六代。化学防治时,应选择卵孵盛期施药防治幼虫和成虫以及羽化盛期施药防治成虫。

3.1生态防治秋季采菱结束后,及时处理老菱盘,降低虫口密度;冬季及时清理菱塘周边茭白、杂草等,破坏其越冬场所,可直接或间接杀死越冬成虫,减少越冬虫源;改直播为集中育苗移栽, 缩短大田危害期,减轻危害。

3.2物理机械防治菱盘封行前,人工将幼虫、蛹、卵扫落或喷水冲刷水淹致死。

3.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菱塘龙虱、蜘蛛等自然天敌控制菱角萤叶甲危害。选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EC 1 500倍稀释液喷雾。

3.4化学防治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WG 3 000倍稀释

液,或18%杀虫双AS 500倍稀释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稀释液,或48%毒死蜱EC 1 500倍稀释液菱盘叶面喷

雾防治。菱塘禁用菊酯类及对水生动物高毒农药以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化学防治应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次数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生产、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410-415.

[2] 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23.

[3] 陈世骧.叶甲的分类[J].昆虫学报,1973,16(1):47-56.

[4] 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62-280.

[5] 陸自强,朱建,祝树德,等.菱角莼菜害虫——菱角萤叶甲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4(5):73-76.

猜你喜欢
菱角防治
客户都爱“菱角湖”
给“菱角”洗澡
采菱角
吃菱角
吃菱角
摘菱角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