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爱霞
摘 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条以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首先,论证了实践教学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从四个角度对教学实践改革进行了再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设计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流程,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22-02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发布,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高校作为该意见重要的践行者,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主要分解到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单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专业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实践教学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
高校教师对智慧的追求和对学生进行的心智训练,锤炼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走向应用的创新更是成为大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教育是关键。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历练,学生才能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激发他们不满足现状或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新的问题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土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是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通道。实践教学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
二、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1)学校角度。在2003年开始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一项2级指标,有4个观测点:实习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实验室开放。其中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这一体系反映了实践教学更深层次的内容,高校如何将这些指标贯彻下去,需要有系统的管理措施。譬如,针对假期社会实践,很多学生找个单位盖章,而没有踏实做好社会实践的现状,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组织一些学生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和社区实习,分散的社会实践可以和毕业论文、学年论文、教师科研等结合起来,使他们社会实践的目的性更强,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开学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总结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可作为学校创新实验活动和挑战杯等学术性活动的重要参考指标。
(2)教师角度。高校教学实践不仅是教师的一大工作职责,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实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既能增加他们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提出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进一步思考。再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实习地点的新群体接触,能提高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运用。
(3)学生角度。在对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中,有81.9%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对专业兴趣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对于6个月的毕业综合实习,56.1%的同学认为时间长度正好,15.8%的同学认为应该延长实习时间。这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有很强的意愿。然而,在调查中,仅有5.7%的学生经常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社团或活动,是何原因造成这样的反差?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使学生厌倦,而课余时间,长期由别人安排他们需要做什么的思维定式,使很多学生缺乏自己还能够做什么的思考,从而造成参加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不够。学习较好的同学认为考试能考好,拿到奖学金就好;学习靠后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效益。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机会较多,但很多学生认为工资低、辛苦、人情复杂而不愿走出校园。
(4)企业角度。作为人才培养终端的企业,也应负起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有两种倾向很明显,第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同时,拓展青年市场。第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获得廉价的劳动力。而对于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则认为,学生毕业后很可能不在本单位工作,不愿花成本再对其进行提升培养。
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1. 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很多课程进行了改革,考试课越来越少,考查课越来越多。考查课就是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平时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指不仅应有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的实践性环节如实训等设计,也应有课后的实践性作业,通过作业激发学生课外实践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2.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是指不仅应有校外的企业实习,还应充分运用校内资源。譬如,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可将学校的接待中心、学生食堂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学校丰富的植被及园艺中心,可作为景观规划相关内容的重要校内实践内容。导游课程可安排学生将学校作为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词的写作和讲解的校内实训对象;旅游规划的课程,可让学生给学校制定发展规划。
3. 业内实践与业外实践相结合
业内实践与业外实践相结合,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譬如,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在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企业实践外,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事业活动及志愿者活动。这些看来是业外的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增加社会阅历,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学会许多只在本专业领域内徜徉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本领,这对学生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4. 统一组织与自由安排相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不应只是由学校全部统一组织,而应该使自由实习成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自由实习,学生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及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实习时间、实习场所、实习岗位。这样,既可增加对职业与行业的理解,亦可了解社会,还可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同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设计,既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可实现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实践教学的始终,每年应该有不同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将四年的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一个系统。系统要素的构成应是有序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遵循认识的规律,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由感性认识——实践——上升到理性并有新的感性认识——再实践——再上升的不断进步的过程。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其为例,认为基于实践教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遵循以下模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目标。
(1)大一:实践教学主要内容:旅游企业观摩,课外自由实习;教学目标:了解行业发展,增加感性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激发创新意识。
(2)大二: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基础理论教学,课内实践训练,课外操作实习;教学目标:增加职业认知,增强实操技能,了解行业控制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培养经验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和表达等创新能力。
(3)大三:实践教学主要内容:专业课程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目标:提高业务能力,增强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提高组织能力、决策能力。
(4)大四:实践教学主要内容:专业拓展课程管理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有效的工作方式,创新的性格特征,创新的情感品质。
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1. 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确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对北方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有56.1%的同学在入校时对专业仅有一般了解,有37.4%的同学不了解。另外,仅有31.7%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该专业而选择学习。由此,很多大学生在入学时,不了解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做充分考虑。进入大学后,有人专业思想不稳定,有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也不知道大学毕业后如何去实现目标。此外,由于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人才,使得旅游专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却忽视了质的提高;择业时乱投简历,求职成本很高,成功率却不高,有的即使成功就业也还面临着频繁的跳槽、换工作的现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
2. 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唯师论”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想象猜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创新欲望和发挥个性潜能,使学生更有目的地、更自觉地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 推动考核方式改革,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
目前在高校中,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使学生功利性很强,学生懒于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考试知识,考前突击复习,考了好成绩沾沾自喜,考不好就埋怨老师教得不好。另外,很多实验教师反映,学生只注重理论课考试,而在上实验课时不认真,甚至逃课。因此,应创新考试制度,实行考试方法、形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在课程考试中,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在学生总评成绩的考核中,还应将学生参加学校各类实践活动、与专业相关的大型赛事及公益活动的情况也纳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 关注教师发展,加大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前提,是构建新型教学体系的师资要求。高校应关注教师的发展,积极创设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激励创新机制,提倡学术民主,鼓励竞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全方位地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创新动机,帮助教师学习有关创造教育的知识,掌握创新的原理并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开展教育科研,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建立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机制,形成崇尚学术的风气,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5.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创新培养氛围
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包容多样、尊重差异;鼓励尝试、宽容失败;注重传承、怀疑权威;坚持理性、提倡质疑。它是大学创新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源头活水,是大学贡献给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年轻学子们无拘无束地交流和分享创造,在碰撞、质疑和争论中锤炼了青春的智慧;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成熟学者和年轻才俊形成团队,年轻思维的活力无限与成熟学者的前瞻严谨相结合,保持了大学创新的方向和创新活动的时代传承。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机制才是大学持续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岫,王平,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7(10).
[2]马波,李岫,李辅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D].青岛大学,2006.
[3]曹春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李燕,俞贤辉.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高教高职研究,2010(05).
[5]戚业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