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著名作曲家、竹笛演奏家马迪的经典作品之一《秦川抒怀》蕴藏着八百里秦川的西部风情和陕西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使用了揉音、循环换气等演奏技巧,用压揉模仿板胡的压弦奏出“腕腕腔”的效果。这也是马迪创作这首作品的独特之处,运用了特色性的演奏技巧,是一首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乐曲。本曲以陕西秦腔戏曲音乐为创作素材,容纳了秦腔、腕腕腔、眉户的音乐特点,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来模仿秦腔的音乐风格,我个人比较喜欢戏曲风格的乐曲,在演奏方面更倾向于这首作品。
【关键词】《秦川抒怀》; 八百里秦川; 循环换气;揉音
引言
乐器是我们中华民族浩瀚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其中吹奏乐器以其独特的发音方式和成熟的演奏技巧形成了自身的音乐风格。竹笛独奏曲《秦川抒怀》是一首陕西地方戏曲风格的乐曲,马迪通过创作这首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八百里秦川人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以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马迪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古城西安,对秦腔戏曲音乐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他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以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并结合自己的演奏风格与特点来创作的,作曲时主要考虑与秦腔有关的音乐素材和一些特色性的演奏技巧,表现了自己对秦川这片土地的热爱。
一、马迪的生平简介
1956年马迪出生于陕西西安,童年时开始学习竹笛,并于197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元修和先生学习。1980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先后师从老一辈知名的笛子大师谭谓裕和陆春龄学习。1982年后在陕西省歌舞剧院担任主要的笛子独奏演员,现被外聘为西安音乐学院笛子导师、西安文理学院音乐系教授。作为现代秦风笛派的代表人物,拥有着众多头衔的他曾多次在全国民族器乐演奏及音乐作品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并荣获陕西省德艺双馨“青年音乐家”称号。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秦川抒怀》、《赶牲灵》、《大漠》、《望乡》、《塞上风情》、《远韵》、《春夜喜雨》、《看秧歌》、《跑旱船》、《登幽州台歌》等10余首优秀作品,其中《秦川抒怀》这首乐曲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曾被指定为笛子大赛的决赛曲目,受到很多专家评委的高度赞同。
二、创作《秦川抒怀》的目的
为了展现陕西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奔放豪迈的性格特点,浑厚深刻的古城西安将它广阔粗犷的八百里秦川和关中平原瞬时展现在脑海。陕西的戏曲音乐秦腔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使其创作的音乐风格类型别具一格,并容纳了秦腔、腕腕腔、眉户等音乐为一体。运用了秦腔有关的音乐素材,融入竹笛的演奏技巧,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己笛子演奏的新技法,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赋予了这首笛子曲的无限生命力。这首作品是马迪先生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已成为西北笛派的重要代表曲目;他在创造过程中向世人展示了八百里秦川的风土人情和西北汉子奋进豪迈、慷锵有力的性格特点。
三、《秦川抒怀》的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分析
(一)作品的曲式结构
慢板、快板和舒展的尾声,这三大重要元素加上乐曲引子从而构成有回环再现之技巧的单三部曲式。
引子:这一部分表现了一派锦绣秦川的无限宽广、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陕西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欣欣向荣一派景象的赞美之情。陕西人民的率直与豪气,激昂与热烈的性格特点以一种神奇的力量流泻出来。紧跟着与伴奏对答式手法、明显的强弱对比、由慢渐快并逐渐渐强,运用双吐技巧演奏,表现了一种自然美景。
A乐段:慢板部分可分为两个小部分,前半部分由三个乐句组成,首句包括起承转合式的四个平行乐句,每个乐句都以强音奏起结束于弱音,形成明显的强弱对比,表现了锦绣秦川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紧跟着三个小乐句与前面形成对比式的乐句,每个乐句都开始于弱音渐强并结束于弱音,用花舌、小腹气颤音演奏。第三个乐句由四个小乐句组成,前两个表现的是苦音腔,音调呈现出如泣如诉的悲凉,尤其sol和re用小腹气颤音表现一种苦音的效果;后两个乐句转前两个乐句的低沉迂缓,前后的音调情绪上的强弱对比将音乐推向高潮。
B乐段:热情的快板由三个小乐段组成:第一小乐段是重复乐段,表现了陕西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面貌,运用花舌和半孔降si使音乐增添了美感和韵律美,表达了生活在锦绣秦川人民的自豪和骄傲。第二小乐段展现了一段奔放的抒情乐句,两个抒情乐句形成对比,采用轻柔的弱音演奏,再次运用压揉降si、滑音、打音等演奏技巧把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一个小乐段进入快速演奏部分,使用了吐音、强音演奏、历音等演奏技巧,使音乐情绪逐渐推向高潮。
A'乐段:舒展性地再现A乐段的主题,使用2/2拍,节拍采用戏曲紧拉慢唱的表现风格。最后又回到紧缩性的2/4拍,用一个快速的层层递进式的乐句再次推向高潮。最后使用8小节灵巧的吐音,在“sol”音上嘎然停住,音乐突慢之后是一个甩腔转回原速的9拍长音和干脆利落的历音结束全曲。这是一种逐层推进渐入高潮的慢-快-快的三段体结构,相比它一般慢-快-慢的三段体结构更能体现音乐的铿锵果断。
(二)作品的调式调性分析
整首音乐以B商与E商的交替转换表达情绪上的微妙衔接,显得非常自然,也更加细腻。因作者要求用E调梆笛筒音作2来演奏方式这首乐曲,故此形成了以B商引出自然转到E商的过程,显得十分流畅。
四、《秦川抒怀》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一)作品的音乐风格
秦腔,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因地域、人文的差异秦腔也分为东路秦腔、西路秦腔、南路秦腔(汉调秦腔)和中路秦腔四大类,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语言基础和音乐传统更是形成了各路秦腔在唱腔、音乐表达上的不同。《秦川抒怀》主要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中路秦腔,在当地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其中“苦”音腔和“欢”音腔是秦腔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大特色,“苦”音腔(“fa”和“降si”)深沉哀婉、慷慨激昂;“欢”音腔(“mi”和“la”)表现欢快的感情,显得刚健有力。关中地区的戏曲声腔起源于华夏文化源头的“秦之声”,其曲艺形式都以乡音方言为基础,主要有秦腔、腕腕腔、眉户等,这些戏曲声腔相对稳定,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剧种的优点。本曲又吸收民间的各种音乐文化和不同形态的音乐文化,形成了《秦川抒怀》典型的音乐风格。《秦川抒怀》这首乐曲得以将陕西人粗犷刚毅豪爽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乐曲独特的“秦风古韵”的优美曲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fa和降si等组成的地域性的色彩音苦音及哭腔等戏曲经典元素的灵活运用,更源于马迪对陕西风土文化的深刻领悟与精神认同,是一种技巧与灵魂高度融洽的结晶。在依据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受到许多演奏家和竹笛爱好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成为新世纪笛子演奏家的一个典范。
(二)演奏技巧分析
《秦川抒怀》能很好地将北方风格表现出来归功于对吐音、历音、滑音、波音、颤音等北派笛子演奏技巧的运用,揉音的基础把握与再阐释的结合更使笛音增强了对力量、对比、落差的表现。
引子:第一乐句使用了重音、吐音等演奏技巧,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模仿。揉音是用食指、中指的第五孔与第六孔半孔同时来回滚动,在降si与do之间形成板胡压揉的演奏效果。
A乐段:慢板的抒情性质先天地适合表现戏曲风格浓厚的赞歌。而揉音与滑音的加入给整首乐曲蒙上了一层更加浓郁特别的秦腔味。运用了压揉和滑音,除了特殊技巧的使用外还运用了吐音、波音、颤音、打音等技巧,使音乐情绪发生变化。
B乐段:第一乐句的快板部分高音区强奏、低音区弱奏,使用了柔美的滑音、特色性的揉音以及顿音、剁音、花舌、上波音等技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第二乐句旋律线的起伏加大、音域增高,使用了re-do的滑音,吹奏时既要体现出do,更要让听众听到re-do的滑音效果。第三乐句是高潮部分,连续性的一系列十六分音符的双吐把音乐推向高潮,紧跟着运用循环换气演奏长音re,持续演奏25拍并有明显的强弱变化。最后还使用了一系列吐音、历音、重音演奏,使音乐进入再现部分。
A'乐段:舒展壮阔地再现段让世人领略秦川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包含着一种满怀希望的诉说。再现部首先用了2∕2拍拉长旋律的距离,之后又回到2∕4拍,在一个快速乐句中结束全曲。
结语
《秦川抒怀》这首作品经过马迪辛苦的创作与研究,吸引了广大的竹笛爱好者与演奏者。我在分析这首乐曲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广大的专家以及竹笛爱好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马迪,笛子基础教程[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3.
[2]戴亚,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笛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刘凤山,笛子演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胡结续,笛子吹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曲广义,笛子教学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6]赵海英,中国艺术百科·笛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7]蒋青,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冯吉亮(1989—),男,汉族,山西临汾吉县人,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在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