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激活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

2015-04-29 00:44公晓慧欧阳乾
山东画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尼山书院山东省

公晓慧 欧阳乾

“诗书传家远,耕读济世长。”书院,一直是我国古代“耕读传家”文化的地标性建筑,坐落于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之上的尼山书院,曾作为历史上研修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作为古老而经久不息的社会力量,书院推动着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精神的重新占领。时间荏苒千百年,书院这个古老事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开始以一种全新姿态绽放着新时代的光彩和活力。作为文化部门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文化工程,山东省文化厅将于2015年底前在全省153个公共图书馆设立“尼山书院”,推进“图书馆+尼山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到2020年,全省尼山书院联盟建立健全、运行规范,形成山东孔子故乡独有的特色与优势,形成全国甚至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传统书院焕发青春

中国自春秋以来就有民间聚徒讲学的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是中国民间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起始。在古代,书堂和书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唐代兴起的书院,就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纵观中国文化发展史,书院,时沉寂时辉煌,但脉络始终没有中断。书院可谓文人的一个重大创造,那里不但是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学校,而且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学术中心,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历史上许多私书院曾盛极一时,但都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山野乡村。曲阜尼山之上的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元时重修。如今的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尼山书院里的朗朗书声和琴瑟和鸣,触摸到那留存在历史里的余温。尼山书院曾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之一,而现在,她像是一个从历史风尘中走来的智者,召唤着我们捡起遗失在历史长河里的璀璨遗珠。

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建设大大加强,总数达到153个,山东拥有古籍近300万册,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大部分“沉睡”在图书馆中,没有实现有效利用。为了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2014年5月9日,山东省文化厅正式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在全国率先用“书院”这种形式来促进儒学文化的复兴,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系统开展经典诵读、宣讲辅导、道德实践等活动,使得儒家传统文化这一瑰宝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用古老文化点亮今人的精神生活。到2015年底,山东将在全省图书馆建成153家尼山书院,这是全国第一个用书院的形式来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部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也被国家图书馆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单位”。

尼山书院的建设并不简单。尼山书院理事会秘书长、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介绍说:“专门成立山东省尼山书院理事会,制定建设标准,建立专家库和推荐书目,开通官方网站,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并举办了五期全省尼山书院管理骨干培训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根植在中国人内心。尼山书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唤醒群众内心沉寂的传统文化之魂。这种全国首创的书院模式在各种书院林立的情况下独树一帜,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次复兴,更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回溯和致敬。

大明湖畔的传统熏染

在受聘担任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山长后,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许嘉璐先生,曾去到大明湖畔的尼山书院开讲第一堂课。他说:“一个人在急速的生活中是没思想的,只有清净才能出思想。古代书院都是在清净之地。但现在清净之地都建别墅做房地产了,我很珍惜大明湖的尼山书院。”

也许只有真正走进尼山书院,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浓郁的古典意味。雨后,济南大明湖尼山书院里,空气格外清新,几条小路曲径通幽,把一份古典情怀渲染得别有情致。通过回廊进入一个小院,刚上二楼,就听到清音袅袅的古琴声,在安静的古琴教室里,端坐着十几名年龄不一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轻拂琴弦,神情安静中带着一份专注的严肃,不自然得就让人想起刘长卿的古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据大明湖尼山书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古琴培训班对社会人士开放,但每个人只有四节课的体验时间,并且完全是免费的。四节课以后,如果有人对弹奏古琴产生了兴趣,那么可以去报其它培训班或者培训机构继续学习。尼山书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培养大众兴趣爱好的同时,又不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产生冲突。尼山书院在今天社会里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充当了孵化器的角色,对世人循循善诱,引导前行。

来到大明湖尼山书院的孔子公开讲堂内,虽然当天细雨蒙蒙,空气清冷,但偌大的讲堂里还是坐满了人,年龄不一而足,有年轻男女,亦有耄耋老人,他们严肃的神情将课堂赋予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来自济南大学的赵宗来老师一丝不苟地讲解着《论语》,深处浅出地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平台之一,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的孔子公开课今年已举办12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学者在这里登上讲坛。山东省尼山书院理事会秘书长、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介绍说,尼山书院孔子公开课,在课程设置、主讲人的邀请方面,都经过了精心研究,“我们邀请的都是一流的教授学者,他们在学术专业方面卓有建树,尤其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深刻洞见。”

孔子推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兼顾理性训练与感性训练,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其中的“射”,便是锻炼身体素质的一项技艺,它除了训练人的膂力和姿势外,更多的训练人的精神品质与意志,正所谓“不正不直”。在大明湖尼山书院的射箭靶场,可以让人真切地体会到这一传统训练的精髓之处,拉弓张弦,势如满月,伴随着“嗖嗖”的破空声,那一根根箭不偏不倚地正中靶心,带给人的不仅有成就感,更多的还是对自身精神境界的感悟。

济南大明湖尼山书院只是山东省内尼山书院的一个缩影,根据山东省的规划步骤,“图书馆+书院”模式即在山东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在设施布局上实现“六个一”:一个统一标牌,一尊孔子像,一个国学讲堂,一个道德展室或展板,一个国学经典阅览室或阅览区,一个文化体验室或活动区。通过统一的、规范式推广,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地挖掘出来。在山东省创新推进的“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仅是文化部门研究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文化工程,更是山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东和孔子研究院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让传统文化重放光彩

有的东西看似弱不禁风,但它却是不朽的,能够随着一代代百姓的繁衍栖息传承下去,这种东西,就叫做“文化”。“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牌位,也不是板着脸说教的典籍,它是用于指导百姓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传承。山东省尼山书院理事会秘书长、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不无感慨地说道,基层尼山书院讲师不能居高临下地讲,而应侧重对民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的唤醒。在他看来,民众或多或少都有传统文化积淀,基层尼山书院的重要作用是启迪,让民众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尼山书院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打造艺术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在人们生活的细节处,这从书院开展的活动就可以看出来:经典诵读,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典阅读活动;国学普及,开办国学知识讲座,向群众普及国学知识;礼乐教化,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群众进行礼仪教育;道德实践,举办道德模范人物讲座和先贤英模人物展览;情趣培养,广泛开展琴棋书画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陶冶了大众的情操。

尼山书院古已有之,只是因为随着时代的更迭和战火的燃起,书院有所断代。但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重建尼山书院呢?大明湖尼山书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尼山书院以及孔庙孔林等,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如果只是作为文化单位来保护起来的话,那它们就只是一种建筑,是‘死的。但如果把这种传统的模式重新复兴,推广开来,让它重新焕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那么它就是‘活的。”

“活”起来的传统文化,是有担当的传统文化。孔子讲“仁义礼智信”,这是要求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是用于担当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信条。这种信念是淳朴的,同时又是炙热的,在几千年的社会文明进程里,它早已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把它重新唤醒,而“尼山书院”便承载了这一独特的历史使命。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导,正如在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开展的国学培训课上,很多小朋友都表示以前自己完全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良苦用心,还经常发脾气,乱花钱,听了老师对“孝”的解读后,认识到父母真的很辛苦,不能因为父母爱自己就提一些过分的要求,要好好孝敬父母。这种文化对人类心灵的滋润,真应了杜甫的那首千古绝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尼山书院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尼山萨满传》节选(18)
朵云书院黄岩店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尼山萨满传》节选(13)
《尼山萨满传》节选12
세계적인 사상문화의 향연——-제5회 니산(尼山) 세계문명포럼 취재기
白鹿洞书院记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