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全国高校相继迎来毕业生离校的最后期限,今年全国高校有749万毕业生,再创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求职人数攀升的背景下,应届生如何求生已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5月,离毕业只有两个月时,周真终于和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然而,他心里并不激动,结果与他预想的目标差距太大。只是,经历一年的求职艰辛,最终能在北京落脚,周真暂时也算舒了口气。
今年,像周真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有749万,面对就业,他们选择从事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未来何去何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强大的创业氛围又对他们有着怎样的影响?
北上廣还是家乡?
周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本科在一所地方211大学就读。从去年8月开始,周真正式进入求职状态。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毕业后在哪座城市工作?
周真的老家是吉林省通化县,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凭借他的学历,回家乡就业轻而易举,但他不甘心。名牌高校毕业,硕士学历,周真觉得只有依托大平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困难显而易见,北京人才济济,竞争压力大,而且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生活成本高。这些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使得周真和父母考虑再三才作出决定。“我要先留在北京,至少给自己一个机会,看自己行不行。”周真说。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了《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回流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41.8%的毕业生希望回乡就业,68.5%的人对回乡就业持接受态度。在“非常不想回乡就业”的9.5%群体中,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全部来自985、211高校,北上广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家乡经济发展水平对毕业生的选择也有影响,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于吸引毕业生回流的作用越强。来自东北地区的毕业生尤其不愿意回流。
研究团队分析发现,家庭因素和生活成本对于毕业生回流东北的意愿贡献最大,而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贡献最小,说明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对毕业生回流缺少足够的吸引力,相应的,经济与环境的落后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回流的原因。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也认为,影响当下毕业生就业地的因素已经有所改变,其中包括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活成本和工作以及创业机会。同时,城市的交通条件也是重要因素。
公务员还是进企业?
确定工作地点后,还要考虑的是就业方向。周真的首选是备考国家公务员。首先,北京市户籍指标压缩,考公务员是拿到北京户口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其次,周真的父母也希望他考公务员。
不过,和同学相比,周真并不算是坚定分子。周真的很多同学,从部分省份省考第一枪打响后,就开始了全国巡考之旅。去哪个城市就业不重要,只要是公务员就行。
6月23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了《2015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就业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是择业首选,调查中有33.3%的受访毕业生择业首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次为外资企业(32.1%)、国有企业(22.8%)和私营企业(9.5%)。
不过,与2013年、2014年对比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热”比2013年、2014年分别降温3.2个、0.7个百分点,外企则继续受青睐。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对私营企业依旧缺乏热情,仅有9.5%的大学生首选私营企业,自身发展前景、用工权益保障和收入稳定性,仍是阻碍毕业生走进私营企业的三大顾虑。与毕业生倾向机关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的择业预期不同,在已签约的近700名受访毕业生中,36.5%的签约单位为私营企业,29.4%为国有企业,19.1%为外资企业,11.6%为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
就业还是创业?
周真的同学多数选择了就业,除了公务员,律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是法学院毕业生普遍向往的单位。
然而,钟明是个例外。钟明本科就读于一所211大学的金融学专业,结合硕士所学的法律专业,在就业市场备受青睐。他是同学中最早收到金融机构录用意向书的人,工资加项目提成一年20多万元。但钟明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想要“实实在在做点事”。
深思熟虑后,钟明利用家庭的资源和两个同学开了一家家政公司,做起和保洁阿姨打交道的事,他不走寻常路的就业方式一度成为朋友圈中的美谈。
2015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约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49万,另外还有中专、技校和初中高中毕业生。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
数据显示,今年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增至6.3%,比去年的3.2%翻了一番。国家对毕业生创业提供了宽松和积极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毕业生都适合创业。毕业后当老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调查显示,50.1%的毕业生创业者在坚持3年后放弃。
联想控股副总裁唐旭东认为,目前就业难的大学生,一般是资源比较缺乏或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对于这个群体,创业资源和创业基础在哪里?毕竟创业有很大风险,家庭能给予多大支撑?应该努力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哪怕岗位不满意,慢慢积累一定的资源,再进行创业,成功可能性会大一点。
不过,在钟明看来,尽管自己的家政公司目前经营状况堪忧,但是,“至少自己还很年轻,积累一些经验再去工作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民生周刊》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