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系统促成

2015-04-29 00:44陈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口语交际

陈瑜

【摘 要】

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分工,使团队合作成为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在复杂多变的团队管理和合作项目中,需要个体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然而,中学语文课程由于长期受到“重文轻语”思想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口语课程仍然受到人为忽略。笔者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口语课程的缺陷分析,提出从构建“会说”的导学系统、创建“爱说”的心理系统、营建“说好”的思维系统三方面途径入手,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口语课程教学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课程缺陷

(一)口语话题脱离口语交际实际情景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口语课程的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对于交际的话题选择有很多或是脱离的学生的生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练习大多围绕单向性的“口头评论、故事讲述”等活动来展开这样的内容设计明显脱离学生的生活情境,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此外,在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中,书面语口头表达比较多,实用性的口头交际题目比较少。如苏教版七年级下“话须形象才动人”的口语交际专题,范文是明显斟酌再三的书面语。对于学生来说在精心准备的作文中都很难完成,更何况要在平时即时的口语互动交流中运用。用这样的材料来给学生说明“话须形象才动人”,说明在题目编排上并没有分清口语交际与书面语口头表达的实际区别。

(二)口语教学忽略交际技能培养

新课标倡导口语交际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但在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实践中,口语课缺乏交际情境创设,缺少情境互动,经常会出现一人讲,其他人听的情况。例如:从人教版和苏教版两套教材的口练习编排来看,独白类练习明显占据了口语交际练习的主要部分,而以“讨论”和“交流”等名义的题目,在实际练习中教师主要关注的也是学生“说”的内容,或者“讨论”时的观点,而忽略口语交际中学生对语境的把握、口语交际策略的选择及运用等言语运用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三)口语交际缺乏反馈和评价

从目前的口语交际课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多是关注学生的说话是否完整,明确,而对于学生应对能力的训练缺乏相应的评价。即使一些与表演和交际有关的互动类题目中,虽然在教学设计上虽然有时候会让学生事先查阅资料,进行一些准备,但缺乏事先的小组计划与事后的小组讨论环节,从而导致缺乏必要的教学反馈和评价环节。例如:苏教版七上第二单元的电话模拟记者采访,第五单元的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都没有设计达成具体效果的反馈与讨论环节,使学生实际仍然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二、构建“促说”系统提升教学实效

(一)构建“会说”的导学系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作指导,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并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反馈,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调控。

1.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

教师要明确每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将原本呈散状分布的课堂口语交际练习聚合起来,为师生双方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以苏教版七上教材的“讨论”类题目为例,第二单元的“讨论成长的烦恼”、第五单元“讨论家长的某一做法”“讨论宇宙里有些什么”“谈论”狼的一些问题等,如果仅以话题为课堂的主导,以观点正确与否作为反馈与评价的标准,不仅会使每次的讨论活动显得重复而累赘,而且也不可能达到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每次讨论活动前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如“如何在讨论中进行有效倾听,抓住参与讨论者的核心观点”“在某一情境下如何围绕讨论话题恰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等等,并在教学活动前的预备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2.确定合理的训练内容

一般来说,口语交际练习要存在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过程。苏教版教材在练习梯度设计上考虑不够细致、周全,将较多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的练习安排在了低年级部分,如七年级下的“模拟新闻发布会”、八年级上的“当一次主持人”等,而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练习却大多围绕单向性的“口头评论、故事讲述”等活动来展开。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有所选择,口语交际教材应当是一个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汇编,鉴于口语教学课堂本身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尤其需要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既要去掉那些难以实现又不符合能力要求的内容,又要抓住教学中的契机,运用好阅读、写作等教材中己有的资源来进行补充。在“讨论”“辩论”这样的话题练习中,因为课文本身为学生所需开展的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与专门设计的用来讨论或辩论的话题相比,灵活运用阅读教材开展教学显然更为有效。

3.运用适切的评价策略

完善口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将口语课程标准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是要细化课程标准的反馈和评价体系。每次教学活动确定的目标,不仅仅是作为学生个性化交际练习的活动依据,同时也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为师生双方的教学提供反馈。在练习设计应通过增加“评价”及“讨论”的过程,使得口语交际练习从原本较为单向、平面的活动,变成立体生动的互动。因此,即使是在一些交际性不强的平面题目中,我们也要注意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专题“一姿一容总关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通过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帕特里克·亨利发表“不自由、毋宁死”演说的案例,向学生传述口语交际中身体语言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口语练习中,教师可以设计老友重逢、竞选之类需要使用身体语言的课题,让学生参与评价与讨论,将身体语言的运用能否起到对交际的烘托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要求达成的主要目标。

(二)创建“爱说”的心理系统

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创设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实施口语交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设“趣”境,获得喜爱情绪中的主动追求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苏教版七年级上《三峡》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展现不同季节的三峡风光图,在多媒体视频播放并进行介绍,并让学生根据展现的图片加上对课文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讨论。借助多媒体,实现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和口语交际的优化整合,给学生带来一个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口语交际中轻松愉悦情境的创设还依据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从最简单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到模拟各种情境和表演,并要求学生在事后互相评论。

2.创设“理”境,赢得压力环境下的智慧应对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不是学习持久的充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了坚定的目标,但未能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行动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并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因而放弃或退缩。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方法,使训练活动具体化,合理设置不同压力层级的训练内容。

例如,苏教版八上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假如我是导游”。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旅游景点的资料,然后每个人准备一段话,学生依照收集的资料读相关的资料,其他人听。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第一层级的内容——准备材料和讲述。完成这一内容的要求具体,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掌握。心理承受力度也足够。而在学生完成了第一层级难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升训练压力度。要求学生介绍景点,并让其他同学作为游客就介绍的话题提问并谈论,形成有效互动。这样合理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其本质是创设有效的情境,合理规避压力的反作用,使能力在分级训练中获得真正的提升。

(三)营建“说好”的思维系统

1.关注提升言语丰富性的文化积累

口语知识的欠缺是现有语文教材的一大通病,在教学中增添必要的口语知识、文化知识等需要通过师生双方进行一定的选择性学习来弥补这一缺憾。特别是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如“辩论”“演讲”“采访”等口语交际活动时,就尤其需要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乃至策略性知识来做交际活动前的保证。这种知识的补充,根据需要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来查找整理,可在课内亦可在课外进行学习。

如围绕八年级上“辩论”这一主题,若将“掌握辩论的一般技巧”作为某几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适当增加一些陈述性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如辩论中需要掌握一些逻辑技巧,如反证法、归谬法、引证法、喻证法等。这些陈述性知识可先让学生了解其大致概念,再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作为范例来说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例如先了解两难推理的一般定义,然后用“自相矛盾”“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等故事说明这种逻辑的具体运用技巧;用庄子和惠子濠水桥上辩论的故事说明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用“白马非马”的事例说明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用“王戎识李”的范例说明反证法的作用、用“优孟哭马”的故事说明归谬法的作用等。又如围绕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如何劝告”和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探究·练习的委婉劝说,给学生增加传授一些委婉语用语知识,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 “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故事加以说明。

2.关注提升言语逻辑性思维训练

很多学生虽然很愿意说话,但确定题目后却又说不清,无法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其中的主要根源在于学生对言说主题认识不清,和缺乏逻辑思维,从而导致的语言缺陷。说话的逻辑和说话的方式直接关系到说话的清晰度,因此,老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工作,把具体的材料抽象提升,把抽象的观点用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把寻找材料与提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如对一个主题加以训练时,要让学生注重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加以表述,并通过一些重要的范型,如举事证理(摆事实,讲道理)、证引证理(引用名言、成语、典故等说明道理)、托物喻理(以人们熟知的事例比喻说明道理)、比较论理(把议论的道理与相近或相反的材料进行比较进行说理),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说话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巢宗棋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

【2】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苏教版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口语对对碰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