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在我国产业经济和消费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当下,当代艺术的概念已经超越了国家、种族和文化的界线,也超越了学科和艺术分类的界线。现实的多元状态和思想多元发展形成了当下万花筒式的迷幻世界,我们做什么的选择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特别是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审美意识的转变,设计理念的更新,制作工艺的现代化以及形制的当代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In the context that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and consumer market march towards globalization, th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art not only goes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country, ethnics and culture, but also goes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disciplines and artistic classification. In reality, pluralistic status and ideological pluralism form the current kaleidoscopic and fantastic world. Especially in Chinas 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update of design philosophy, moderniz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contemporaries of shapes do not permit of any Delay.
一、产业与文化视角
文化学者把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的观点综合后,将从前现代化以来的经济发展归纳成五个阶段:
从产业形态的角度表述,即:第一产业为主的阶段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是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第四产业为主的阶段是以知识性为基础的经济;第五产业为主的阶段是以艺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
从文化形态的角度表述,即:第一阶段是传统文化阶段,以脱离大众的精英文化为标志;第二阶段是从传统文化到商业文化,以精英文化为媒介技术和文化市场为中介特征;第三阶段是从商业文化到产业文化,有将商业文化建立在大众传媒基础上的特点;第四阶段是从文化产业到内容产业,出现传媒汇流引发产业重组和整体格局变化;第五阶段是从内容产业到创意产业,呈现国民经济从总体上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无论从产业形态表述还是从文化形态表述,其基本特征就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融合,这就是我们常常在传媒上看到或听到的“经济文化化”、“产业文化化”或“市场文化化”的概念,也可以用“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化”、“文化市场化”来表达。
二、东西方艺术视角
1、西方学者给当代艺术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断代法:
1)、当代艺术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也即西方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往纽约之后,将“纽约画派”和“美国前卫”所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简约艺术和波普艺术当做西方当代艺术的开端。
2)、西方艺术史学界通常将纽约画派和美国前卫视作后期现代,而非后现代,因此有了当前西方学术界的通常观点:当代艺术指最近二三十年的艺术,始于后现代时期的70年代至80年代,包括了后现代艺术。
3)、沃德理论认为,西方当代艺术起于21世纪,这之前的一切都应统统抹除,唯此(“白版”上)才能从事当代艺术活动并进行当代艺术及其理论研究。
2、国内学术界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也有三种断代:
1)、长期流行的1949年断代法,1949年之前称为现代,之后称为当代,所以20世纪被合称为“现当代”。
2)、“文革”后通行的1979年断代法,因为这一年中国发生了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巨变,中国艺术以“星星画展”为标志,有较多西方思想和艺术理论的影子。
3)、近来出现的90年代断代法,认为1979年至1989年的中国艺术仅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1989年以现代艺术大展为标志结束了现代艺术模仿期之后才进入当代,称“后89”。
不管是西方的断代还是中国学者的断代,都是以艺术的形态为特征进行区分。特别是中国学者的区分思路,明显地延续着西方学者的断代法思考。
三、民族社会性视角
1、民族特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一个民族的特性主要体现为文化特性,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的风格等。内在它表现为一个民族的特性,支配着这个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处事风格、为人做派等;外在体现一个民族的风貌,左右着其他民族对它的印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去看,作为经济基础生产生活方式和作为上层建筑政治体制,这两者决定作为意识形态文化性格中最主要的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然,上层建筑又受生产生活方式的制约。
2、文化性格。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主要是由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上层建筑构成所决定的。若按照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去归纳,大致可简单地分为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三种类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分别标识为中亚文化、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这也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游牧文化的特点是重血性偏于狂放,农耕文化的特点是重德性偏于从属,商业文化的特点是重理性偏于物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文化性格上应该是划在农耕文化性格范围里,当然,游牧文化遗存的影子和商业文化覆盖的趋势,也在不断地置换着农耕文化的地位。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城市化、城镇化、市民化是前所未有的,但应该看到,很多人的身份、地位、外表、打扮城镇化了,内涵上和骨子里农耕文化性格根深蒂固,它对现在还有深刻影响,继续在看不见摸不着地起作用,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同时它又确确实实地在改变中。
在综合上述三个视角后,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后现代思潮的语境下,重新认识具有传统文脉和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传统工艺美术,从中发现新的生长点已成当务之急。不管你承不承认或认不认识,传统陶艺、纤维、金工,新兴玻璃、首饰……等等,正等待着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这里所说的对工艺美术的重新认识,绝不是一味的传承和照搬,本质上是用传统的文脉梳理当代工艺美术应在当代空间形成的具有后现代设计的属性文化心理和自我归属感,是一种具有哲学观的实践体验。
只有符合大文化背景才能获得认同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必须从对“制作”的态度向“方式”的观念过渡和发展,工艺美术应拓展知识结构,即从过去单一的技法和造型传承向系统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转型,从只关注材料、工艺的研究拓展至对生活形态、设计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悠悠数千载以手工业为核心的中国工艺美术已经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和变革期。工艺美术如何融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又如何与传统工艺美术相结合,视传统为流,立时代为本是原则,两者如何寻找恰当的契合点,是我们在多元文化中的选择和我们必须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