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五题

2015-04-29 00:44:03王学荣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工程

王学荣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涉深水、闯险滩、啃硬骨头,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工程;协同配合;凝聚共识;改革合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4)03-0010-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重大举措,生动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目标、新愿景,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当前,对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在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

一、全面深化改革乃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旧凸显。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升级,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城乡二元对立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加快财税、金融、科技、土地、户籍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推动发展聚焦到“提质增效”上来,逐步实现“内涵式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经济转向科学持续发展的新轨道。从这一意义上说,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必然要求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仍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只有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一思路正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的,也正好契合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概而言之,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就必须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而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还比较大,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此等情况下,只有加快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的改革,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使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四)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起一个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才能得民心、顺民意,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许多违背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愈来愈强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告诫我们“两极分化”之害,如果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反而导致更多的不公平,那么这样的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将难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追求,亦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深厚根基所在。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我们坚持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扎实稳步推进。

所谓“正确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正确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全面深化改革,乃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2]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而不是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以及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多面体”,亦是“一盘棋”,必须坚持各项工作的全方位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整体性推进。

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农村改革,还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推动城市改革,再到今天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都是循着从局部到全局、从重点到整体的路径推进的。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让亿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需要联动推进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又比如,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也需要同时推进财税、国企、资源等领域的改革。可见,改革作为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鲜明特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整体协同推进,防止顾此失彼。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和协同配合。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有机统一。首先,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历史一再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和发展就难以推进。过去的30多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有序推进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稳定这个前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使各种社会矛盾愈发凸显,因此保持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三度”的统一,即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切的领域改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尽量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总之,只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样,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四、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居于主体性地位。毛泽东曾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发展最大的创造力在基层、在群众。事实上,很多改革成果都是由基层创造出来的。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群众首创的典型范例,并由此推动了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4]。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并使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广泛凝聚共识,进而汇成巨大的改革合力。

五、全面深化改革应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涉深水、闯险滩、破困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发展起来之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大量积聚,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险滩和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涉深水、闯险滩,勇于啃硬骨头,这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局才能真正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一)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革,中国的改革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目前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谓改革的攻坚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改革的难度空前大,需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所谓改革的深水区,就是下一步的改革将不可避免地会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随着改革的纵向深入,其阻力愈来愈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思路,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成绩斐然,但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大量积聚,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仍不强,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还有相当部分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特别是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发展进程中还不断产生出过去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新挑战,新问题与老问题往往相互交织,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要触动某一些部门、某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其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要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尤其需要敢于涉深水、闯险滩、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智慧。

(二)全面深化改革要勇于涉深水、闯险滩、啃硬骨头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和艰巨程度都是空前的。今天的改革面临着诸多“众口难调”的困局。既要确保效率,又要维护公平;既要鼓励竞争,又要保障底线;既要尊重差异,又要凝聚共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矛盾相互交织,思想多样与利益多元错综复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不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而是要深刻认识当前改革“攻坚期”和“深水期”这两大特征,准确把握改革的属性和特点,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改革探索,敢于涉深水、闯险滩,勇于啃硬骨头,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辟深化改革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 人民日报,2013-11-16(01).

[2]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18(02).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 人民日报,2013-01-02(01).

责任编辑:吴红博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工程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55:56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4:25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紫光阁(2016年8期)2016-08-18 08:22:16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系统工程
小说月刊(2015年3期)2015-04-19 07: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