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苗苗 孙树林 史继东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造成果树提前落叶病害的统称,属于国内外苹果产区常见的病害。按照病症表现和致病菌划分,苹果早期落叶病包括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轮斑病、灰斑病等。2014年我们就宝鸡千阳地区的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观察,并采取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1 调查地区气象状况
调查地点为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柿沟镇纸坊沟村何师傅果园。该果园占地3亩,主要以玉华早富为主,树龄8年。还有少量嘎啦品种和金冠,树龄3年。园区建在河滩地,一侧紧依千河。
千阳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位于北34°34′34 ″至34°56′56″,东径106°56′15"至 107゜22′31″。地形属于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境内海拔710~1 545.5米,相对高差835.5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自然气候特点是年均气温10.9℃,无霜期197天,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气温干燥,年均降水677.1毫米,降水不均,秋季多连阴雨,冬季较寒冷,春季多季风,夏季气候凉爽。
2 调查时间及发病情况
调查时间从2014年7月13日起至本年10月结束,每月雨后3~5天调查1次、每次用药后3~5天调查1次。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何师傅果园的早期落叶病主要为斑点落叶病和轮斑病,现分别做以介绍:
2.1 斑点落叶病
致病菌为Alternaria mali Roberts的强毒株系。主要危害展叶后不久的嫩叶。初期为1毫米左右大小的褐色斑点,后不断扩大到5~6毫米。病健交界分明。春夏侵染造成的叶片病斑为锈色斑点(图1)。秋季侵染形成的病斑中间略显紫色,常常可形成穿孔(图2)。2014年8月份之前,当地降雨稀少,斑点落叶病发病率较低,按照百叶率的统计办法,田间统计结果为15.5%(7月20日调查数据)。进入9月份以后,千阳天气以阴天和多雨为主,9月、10月雨天合计超过20天。国庆以后,果园斑点落叶病病情加重,仔细观察发现秋梢顶端的新叶几乎都被侵染,病斑颜色也与上一轮病斑不一样,可以确定为斑点落叶病的新一轮侵染。10月中下旬随着阴雨天气的结束,以及气温持续走低,结合用药,斑点落叶病没有明显的扩展。
2.2 轮斑病
致病菌为Alternaria mali Roberts。与斑点落叶病的致病菌同属于一种,但是其引发的叶片症状与斑点落叶病不同,发病规律也有差异。该病害最初于8月底9月初始见。最初先在金冠上发生,病斑较大,没有规则,病斑似烧干状(图3)。初期容易造成药害误判。实际用手倒捋枝条,叶柄基部很脆,容易脱落。后逐渐蔓延至嘎拉叶片上。后期气温降低并配合药物防治,病害程度得到了及时控制。从该病的发生特点看,轮斑病发病突然,扩展迅速,叶柄基部易形成离层、对苹果品种具有显著的选择性。
3 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两种病害的特点进行了药剂防治,我们发现斑点落叶病对三唑类药物,特别是氟硅唑(杜邦福星)最敏感,而多抗霉素(宝丽安)对轮斑病的防效十分突出,表现为:宝丽安1 000倍喷施1次后,病斑脱水变干,用手按压病斑很容易穿孔(图4)。用手倒捋枝条,叶片几乎不脱落。
在此提醒苹果种植户,在防控以上两种病害时,应注意降雨量和空气温度的同时,应该重点监测空气湿度,特别是附近有河流或水库等表层水资源很丰富的地方。在防治时间上,苹果谢花一周后是全年防控的关键时期,建议用质量有保证的氟硅唑与多抗霉素交替喷施,质量浓度400克/升氟硅唑使用倍数为6 000~8 000倍,10%(w)多抗霉素使用倍数为1 000~1 5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