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巧玲
摘 要:技校语文教学中,系统的人物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解除阅读障碍,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获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教学目标;人物分析;阅读乐趣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56-01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常常要牵涉历史人物的形象分析,因而涉及文章作者及背景的介绍,这可以为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语文教学中的作者分析及背景简介是学生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前提,文学作品有其特殊性,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作者情感的流露。如果不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则作品的多重意义将无法展现,更谈不上揭示文章的深刻内涵和评判文章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古诗词,许多时候,作者往往就是作品中的重要人物,是诗词中抒情叙事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诗词作者的介绍分析,其实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宋代豪放派大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在这首词的学习中,作者苏轼、词中牵涉到的历史人物周瑜,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笔者结合学习目的及教学目标,详细准备了两位人物的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提供信息,使这两位古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首先出现的是苏轼的形象。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苏轼的一幅图画:斜卧磐石,长须飘飘,峨冠博带,气定神闲,一派仙风道骨形象。结合语文课本上配的作者插图,学生概括出的苏轼形象是:潇洒飘逸苏东坡。看到这一形象,听到这样的总结,有学生就问:苏轼为何如此洒脱?笔者这样引导:古人常常有“恃才傲物”一说,才高而气傲,这是古代许多文人大家的普遍表现。那么,苏轼之才何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他是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还擅长绘画,可谓诗文书画几乎无一不精。笔者总结一句:才情纵横苏学士。仅仅如此介绍,显然不足以理解作者为何写下这样一篇词作。为此,笔者鼓励学生自查,并让带手机的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苏轼的有关生平及个人经历、写作背景等,鼓励学生用一句苏轼自己的词句概括出其人生态度。最终,学生们顺利地查找出所需材料,并指出苏轼的《定风坡》一词就是其最好写照:一蓑烟雨任平生。在介绍到苏轼这一处世态度时,笔者补充介绍了作者苏轼的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官场沉浮,以及他的词作《定风波》,以此来丰富苏轼这位旷世达人的形象。这样一来,笔者在介绍作者苏轼时,用三句话就可概括出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潇洒飘逸苏东坡,才情纵横苏学士,一蓑烟雨任平生(豪放旷达而又历经坎坷)。通过形象分析和背景介绍,学生基本上了解了作者,理解了苏轼写作这首词的背景及用意,也为学生理解词人为何极力书写周瑜这一形象奠定了基础。
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莅临赤壁,思接千载的苏轼这样说: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风生,指挥若定,功盖三国。在苏轼笔下,“羽扇纶巾”的形象出现在了周瑜身上,这让学生们大发议论。借助这些讨论,笔者引导学生们指出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和《三国演义》等小说及影视中的周瑜形象的差别,进而总结出苏轼笔下的周瑜形象: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功高盖世,青史留名。在苏轼眼里,在词人笔下,周瑜周公瑾不再是气量狭小的东吴将领,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英雄。人们对周瑜数百年来的误解得以消除,可谓是为周瑜平反昭雪。这样一来,学生们既理解了苏轼借助古人感慨自身(年纪老迈却功业无成)的真实用意,也理解了作者举杯邀月,对话周郎的无奈和超脱。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使学生了解了苏轼的生平,理解了词人的写作用意,也领略到长江赤壁绝妙的神奇景象,进而深刻地体会到词人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位学习效仿的榜样,这就是人物形象分析的魅力所在。
当然,此例只是说明人物分析的作用,再借《蜀相》一诗谈谈人物分析的系统性。系统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分析,会使学生对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拥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内涵。《蜀相》的作者杜甫,学生们在小学就接触过,但是,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造成对诗人了解的局限性。笔者在讲授这首诗时,让学生从记忆之库中搜寻杜甫的点点印象,进而使单纯的、片面的、模糊的印象形成清晰可见的人物形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新明丽的自然风光显示出诗人的自然情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纷飞中的家书传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家感怀之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自身穷困潦倒、栖身无处,却依然心怀天下寒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惨不忍睹的古战场的描述显现出诗人向往和平的大爱情怀。通过以上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歌的梳理,作者杜甫的形象跃然而出:热爱大自然、关心普通民众、关爱家人朋友、自身贫困潦倒却心怀天下、反对战乱、向往和平。然而,身处战乱之中的杜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只能借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书写自己渴望得遇明主,兼济天下的理想。在学习《蜀相》之后,“诗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杜甫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总之,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及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陶跃宏.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职教论坛,2002(14).
[2]张鸿苓.语文学科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