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三中全会提出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习近平出访中亚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一带一路”摆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三大任务之首。此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中韩、中澳、中欧以及亚太自贸区等多双边贸易投资协定等区域合作机制都在积极推进之中。五中全会明确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具体措施,如提高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推进双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等。
针对发展开放型经济,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积极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公共产品是指有利于全体社会民众的产品。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全球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跨国界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等。依据国际惯例,世界大国都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自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也应该向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所以,发展开放型职业教育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使然,也是一个大国的责任使然。
另外须强调的是,到2015年年底,中国WTO 15年的保护期在理论上到期了。按照WTO总协定规定:“除了政府控制提供的公共服务领域,任何领域的任何服务都应该对外国开放,使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职业教育自然也在开放的范畴。
开放型职业教育强调把国内职业教育和整个国际教育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地服务全球发展,同时在服务中发挥出本国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发展开放型职业教育意味着职业教育资源、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的全球流动与配置,意味着世界各国、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和密切联系,意味着世界职业教育将走向一体化与特色化。
发展开放型职业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完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布局。强调双向开放,转变过去主要依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职业教育理念、模式的对外开放方式,更多地强调模式输出和服务企业“走出去”,使我国从一个商品输出大国变成资本、服务输出大国,从产品、企业“走出去”深化到服务企业“走出去”,职业教育“走出去”。
第二,要形成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体制。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战略,建立有利于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海外拓展,培养外向型人才,使我国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世界体系的体制机制,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
第三,要满足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期待。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第三届国际职教大会2012年选择在上海召开,我国承办会议并发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方案,体现出积极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良好形象。我国职业教育的开放不仅要积极参与教育全球化的国际竞争, 还要积极参与有关规则的制定。UNESCO、WTO以及地区性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推动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和教育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在参与规则的制定中反映我们的理念, 维护我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