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难民问题看中国道路

2015-04-29 00:44:03
新传奇 2015年38期
关键词:难民潮难民欧洲

中国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闯关东、下南洋和今天的难民潮其实是非常相似的。欧洲的难民潮启示我们,选择国家道路应该慎之又慎,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

困扰欧洲的难民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也掀起国际秩序重建的舆论热潮。不管是制造了麻烦却躲在一边的美国,还是身陷泥沼的欧洲各国,都对这场危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前这场引起欧盟内部矛盾重重的危机,正在强烈地呼唤着“仁者”的回归。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该发挥怎样的担当、中国能否以及如何成为新国际秩序中的“仁者”值得深思和探讨。

接收难民,中国表现了应有的担当

虽然一些人狭隘地对于难民有着歧视眼光,但中国自古有着“有朋自天下来”、仁爱、性善、兼爱的传统文化。中国大规模接收难民的历史早已有之,从二战期间对犹太难民的庇护,到上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为每一个来到中国的越南难民提供永久性难民庇护”的承诺,都表现出大国的担当。

1979年苏联侵略阿期间开放边境,中国暂时接收了6万多名阿富汗难民;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中国不但向约旦的难民营提供援助,也作为南亚难民中转国,接收了2万多印度和斯里兰卡难民。2009年,缅甸果敢内战,近万名果敢难民进入中国国境避难,中方确保了难民基本生活保障。

国际法上对于难民的相关规定,有《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中国已经于1982年签署了这两个文件,出于承担国际义务,中国一直在接收难民。最近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指出,中国正在成为难民接收国。

在历次接收难民的事件中,中国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难民危机,中国该做什么

虽然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中国难民输入数量在全球的比例来看,这场难民危机似乎与中国都有些距离。但在全球化的当下,世界移民与人口流动不断增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人口流动的趋势下“民重死而不远徙”。事实上,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难民问题将成为欧洲社会无法摆脱的大麻烦,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会引发欧洲社会更大规模的震荡。

2012年,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共有3583万,包括1050万难民,93万寻求庇护者,近年来向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寻求避难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周边被十几个国家包围,周边国家政局不稳和双边关系紧张都有可能导致边民和海外侨胞涌入中国。

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的工作机会与生活福利相对于许多国家,正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甚至中国周边的一些地区,都存在着较高的政治风险,随时可能产生大批寻求庇护的难民。尽管目前为止,我国主要在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面临一定的难民压力,但随着中巴走廊以及中亚地区基础建设的改善,来自西北方向的难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就欧洲社会已有的经验来看,中国社会应在三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首先,是以欧洲为鉴,尽量为周边国家创造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局面。此次欧洲的难民潮主要来自于叙利亚与利比亚,它是欧洲各国与美国联手,强行颠覆、改造当地政权的直接后果。值得警惕的是,在近几年,西方社会在阿富汗、缅甸、柬埔寨以及中亚一些国家,也都有类似的民主改造。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中国社会应在秉持着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下,建设性地介入周边地区的一些事务,稳定住这些地区的基本局势,从而预防可能会引发大规模难民潮的人道主义灾难。

其次,是在遵循人道主义的原则下,坚持文化融合的大方向。一般情况下,难民只要进入了国境,就很难被遣返。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世界性大国而言,将难民遣返回正在发生灾难的祖国,将面临高昂的政治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融合这些难民就成为重点。中国社会必须避免重蹈欧洲多元主义政策的覆辙,坚持文化融合的大方向。

最后,中国社会也应该客观地看待难民问题。它虽然在一方面的确构成了某些“负担”,但在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国社会的丰富性、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将从根本上强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让中国从一个西方政治话语中的民族国家,走向中国传统政治话语中的天下型的国家,而这恰恰是中国崛起所无法回避的责任与机遇。

难民潮凸显坚守中国道路的可贵

另外,虽然此次欧洲难民问题值得同情,但这也更加凸显了坚守中国道路的可贵。

首先,中国摸索出一条正确道路,来之不易。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民主,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不已。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历经百年艰辛探索才真正找到光明的方向,结束了国内一片散沙、军阀混战、人民困苦的历史低潮期。

其次,西方的价值观和道路不是唯一的正道。“阿拉伯之春”与乌克兰危机,都是这些国家对西方道路的尝试和试图拥抱西方价值观。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些国家只能学习西方民主的形式,社会基础却与西方大不相同,民主在宗教、民族矛盾面前束手无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此路不通。

再次,中国要有走自己道路的自信。60多年偉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国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这种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局部的、某一个阶层的,而是整个社会整体性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当然也会遇到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等,但完全可以在现有的道路和制度下去寻求解决之路。

如果中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会不会出现那些动荡国家的难民潮,中国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闯关东、下南洋和今天的难民潮其实是非常相似的。欧洲的难民潮启示我们,选择国家道路应该慎之又慎,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

(光明网2015.9.20 王辉耀/文、求是网2015.9.15等)

猜你喜欢
难民潮难民欧洲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环球时报(2022-03-08)2022-03-08 22:22:18
本期导读
环球时报(2022-02-24)2022-02-24 16:16:59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英语文摘(2021年1期)2021-06-11 05:46:56
世界难民日
——聚焦各国难民儿童生存实录
中外文摘(2019年15期)2019-08-19 02:54:14
“难民潮”国际法保护问题分析
神数据
华声(2017年12期)2017-07-28 14:50:17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
作文中学版(2017年5期)2017-07-05 15:31:09
民粹主义何以在欧美愈演愈烈
人民论坛(2016年13期)2016-05-28 10:21:28
叙利亚难民去往何方?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