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热点新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5-04-29 13:55魏娜
新闻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热点新闻天津港谣言

魏娜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工具,自诞生以来,借助智能手机、iPod等载体,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使用人群越来越多,其媒体平台的功能逐渐显现并不断增强,尤其对热点新闻的传播、对舆论导向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日常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传播时效3个方面,以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为例,分析微信对热点新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充分发挥微信对热点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

一、传播渠道广,扩大新闻热点的受众范围

作为一种人际沟通与交流传播的工具,微信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属性,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及时、准确、私密等特性。多元化是微信传播新闻的显著特点,人们在微信的世界里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公众账号可以群发图片、语音、文字,还能推送专题信息。此外,微信还具有插件功能,主要包括邮箱、微博、记事本、漂流瓶、QQ同步助手等辅助插件,从而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微信的插件功能十分强大,除了自带的辅助插件之外,它还可以与大多数网络公众平台绑定账号,使人们真正地实现一号多用。

微信凭借其丰富多样、方便快捷的诸多功能,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据腾讯官方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由此可见,微信已经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正朝着国际化发展。

微信的传播主体逐渐精确化,传播平台集中化,传播内容具有同步性,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解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单位时间内,更多民众参与到微信评论、转发社会热点新闻,新闻通过微信平台传播速度显著提升,大大增强了新闻本身的社会价值。天津港“8.12”特大爆炸发生后,亲身经历灾难或距离灾区比较近的微信用户,第一时间发布灾难信息,及时传播灾难实况,使整个事件迅速升温,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随着灾情的发展,相关信息不断外放,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事件当中,随时关注事件的发展动态,维护了民众的知情权。

二、传播范围大,新闻热点的客观性受到挑战

新闻事件的曝光和发展进程原本是有社会层次的,但是随着微信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便捷渠道,其传播和影响范围波及社会各层,打破了原来的传统传播模式。群众偶尔发布的见闻或质疑,一旦与某事件相联系,极可能迅速扩散为重大新闻事件的线索,帮助挖掘更大范围内的新闻。社会各层次的各类观点通过微信平台的聚焦和发酵,新闻的视角就会变得复杂多样。不同观点的碰撞,使新闻事件的全面性和新闻本身的公正客观性受到挑战,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微信个人账号借助朋友圈的虚拟平台的传播,及时分享资料信息;而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进一步分享和扩散,让受众了解到信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使得信息在相互之间有效的互动传播。但是,由于微信的使用门槛较低,传播者素质良莠不齐,用户传递方式随心所欲,使得微信的信息传递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质日益明显,相关信息的不确定性不断凸显。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发生后,微信上出现了大量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十分惨烈。于是,悲伤震惊的情绪在公众中间传播开来。人们纷纷通过微信,为“最帅的逆行”“我爸是你爸”点赞、转发,看到消息的人被消防官兵的英勇无畏深深感动。灾难背后涉及哪些问题、灾后关于民众受损房屋政府是否回购、空气质量和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一系列民生诉求通过微信传达。这些都推动了相关部门深入调查、有序救援,通过新闻发布会,借助微信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

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微信公众号却趁势造谣,编造散布“爆炸导致一小区全灭”“天津、北京空气受到污染,快去买防毒面罩”“社会秩序已经失控,某商场、超市被抢”等谣言,制造恐慌情绪;更有甚者谎称父母在爆炸中身亡,以“救灾求助”为名请求微信“爱心打赏”进行诈骗。谣言惑众严重污染了微信传播环境,混淆视听,欺骗了民众的感情,伤害了民众的爱心,也给整个抗灾救援工作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传播时效性强,热点新闻热度不易维持

微信本身所跨越的群众层次广泛,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通过微信爆出第一条新闻线索,而传统新闻媒体在搜集新闻线索并核实新闻真实性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时效性的落后。由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传统大众媒体的缺位,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不管微信如何传播,人们就很容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做出慌张应对,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后果。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发生以后,相关信息在微信平台上随处可见,但随着整个事态的进展,微信用户关注的焦点逐渐转向其他事件,而通过传统媒体对天津港特大爆炸案的关注前后对比,可以看出其变化远远低于微信,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随着新闻传播渠道不断拓宽,当下人们都患了“新闻热点速食症”,媒体为博得公众的热衷也绞尽脑汁。在一波波新闻热点的轰炸下,很难做到持续关注某一个热点。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还记得MH370吗?穹顶之下讲了些什么?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怎么样了?······每一个事件在迅速成为焦点之后却又很快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个猛烈的报料可能会引起一时的震惊,但很快便会被人们所忽视。热点新闻不易,维持关注更加不易。

四、充分发挥微信传播热点新闻的积极作用

莫让微信变“危信”。微信很流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微信也逐渐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那么如何控制微信传播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从载体、新闻传受者、监管者3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微信的开发商——腾讯公司应着力研发相关技术软件,对不良新闻信息进行自动审核、过滤;开发安全防护程序,保护人们的账号安全;开发举报系统,为用户提供举报通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监控者。

其次,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微信谣言的重灾区。新闻传受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做到不散布谣言、不传播不良不实信息,而且在发现不良信息时,要勇于检举揭发。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各种传闻、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流传。天津滨海新区第五大街万通新城国际的一名张姓业主,在微信上发出了《我在现场,我有话要说》的文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还原了现场状况。该文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转发后,短短几分钟内,就有10万人阅读并评论,使民众对整个事故的了解更加客观清晰,有效地推动了救援进程,维护了网络的稳定。

最后,官方权威的公众平台要自觉扮演辟谣者的角色,借助权威部门、知名人士的力量,对微信新闻传播进行正向积极的引导。针对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的种种谣言,人民网等公众号第一时间展开辟谣,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逐渐让事态回归正常。

同时,完善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不良信息的行为,加大违法分子违法成本,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网信办对网上谣言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对各类谣言和违法信息的打击力度,并责成地方网信办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对发布不良信息和散布谣言的“网络大V”采取禁言或约谈等处罚措施,“油嘴滑舌”等70多个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关闭,还有200多个账号被临时关闭。这一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谣言的传播,保护了网络环境。

微信本身传播信息迅速,信息来源不确定,很容易成为散播各类谣言的温床。为克服这一难题,传统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守门人职责,确保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与微信互补,实现新闻热点事件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赵娜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天津港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热点新闻事件中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效应
做精做深热点新闻,提升地方媒体影响力
2016年中考物理热点新闻延伸题
谣言
热点新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其对思政工作的启示研究
谣言大揭秘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