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涛
自从有了电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时至今日,电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蒙古电视台成立于1969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级电视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台较早的电视台。蒙古语电视节目于1976年10月2日开始播出。1997年1月1日,蒙、汉语卫星频道开通,从此,内蒙古电视台的节目实现了以卫星与微波、无线与有线多种传输方式,覆盖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以及亚太53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民族地区的一个省级电视台,多年来,内蒙古电视台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意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首要任务,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不断创新节目内容,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目前,内蒙古电视台拥有8个频道,即:蒙古语卫视频道、汉语卫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文体频道、经济频道、影视频道、少儿频道和蒙古语文化频道,各频道以不同定位、不同风格,展示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赢得了广大区内外观众的青睐。
一、电视频道的定位及差异化服务功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视频道已进入专业化和分众化时代。电视频道只有定位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差异化、优质化的服务,才能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视媒介参与竞争和保持生存的价值。
内蒙古电视台目前拥有两个卫视频道——蒙古语卫视和汉语卫视。这两个卫视频道以内蒙古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雄踞内蒙古,贴近大‘三北',影响全中国”为战略发展目标,现已成为内蒙古对外宣传的窗口。而6个地面频道则坚持节目的地方特色及差异化服务功能,通过受众的细分、节目的创新、品牌的打造和区域性的市场定位,使得频道的专业化布局日趋合理,节目的吸引力和贴近性日益加强。
2004年5月1日,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作为内蒙古电视台重点打造的地面频道,新闻综合频道在广大观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能够接收到和愿意收看电视新闻受众的首选。
2011年,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全新改版亮相,频道包装鲜活、靓丽,节目定位是以经济新闻资讯为主、生活服务为辅的专业化频道。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生活大调查》《生活早知道》《百姓热线》《雷阵雨》等几档新栏目,节目内容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还获得了全国新闻评选最高奖,老百姓常说“有问题,找雷蒙”,指的就是这一频道。
2001年1月,内蒙古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正式播出。作为内蒙古电视台第一个专业化频道,文体娱乐频道风格定位为“青春、动感、时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年,随着自治区青少年足球基地的建设步伐,频道对节目进行改版,成为广大青少年的首先频道。
2005年1月1日,内蒙古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它以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为基础,利用内蒙古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蒙古民族厚重的主流文化及蒙古语电视制作的播出优势,整合全国优秀的少年儿童节目,办出了适合当地少儿喜爱的特色性频道,在栏目设置上还涉及到女性、老人以及家庭等与少儿相关的诸多方面。
2012年1月开播的蒙古语文化频道,目前以有线传输的方式覆盖到内蒙古的盟市旗县所在地。作为内蒙古电视台第一个实现完全公益化运营的频道,它与蒙古语卫视的综合频道进行差异化定位。目前,蒙古语电视两个频道内外对应、分工明确,让蒙古族观众随时都能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二、地面覆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在内蒙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牧区都已经能够收看到内蒙古蒙、汉语两个卫视频道。但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特征,除了呼、包、鄂等中心城市、部分旗县外,大多地方还收看不到内蒙古的地面电视频道节目,出现“灯下黑”的情况。这与内蒙古地区整体发展战略格局极不相称,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就目前来看,实现内蒙古电视台所有节目在区内的全面覆盖,已经成为我区上下众望所归、翘首期盼的事情。
1.内蒙古广播电视“户户通”的建设情况
“户户通”工程是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偏远地区的农村、牧区进行广播电视覆盖的工程,它为用户免费提供包括中央和地方台的50多套高质量的卫视节目,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的问题。
“户户通”工程的前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使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覆盖人口增加了约100万户。2008年后,我国第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功,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随后在2011年提出,对2008年以前的“村村通”用户均采用直播卫星“户户通”来代替。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心这项涉及基层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民生项目、惠民工程,并且按照国家“西新工程”和后续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项目的要求,安排了广播电视覆盖的配套资金,科学规划、统一领导,加快建设进度,让内蒙古各族群众都能早日收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所有节目创造了条件。按照3到5年的建设规划,此项工程完成后,到2015年底将全部解决全区800多万人口不能收听广播观看电视的问题。
2.“户户通”用户收视调查分析
从2013年开始,内蒙古电视台陆续在内蒙古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偏远农村牧区开展调研活动。2014年底,又在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的边境牧区旗县、经济较强的工业旗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户户通”的确给偏远农村牧区农牧民收看电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概括如下:
(1)“户户通”节目重叠,同质化现象严重
根据对调研点以及全区“户户通”用户收视情况的调研分析,目前,全区“户户通”用户可以免费接收40多套卫星电视节目,但收看的节目除了央视外,大都还是各省的卫星电视。各地卫视节目内容基本相同,出新率低,同质化现象严重。
2014年,调研组深入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的农村牧区调研,从中了解到,有70%以上的观众表示,虽然可以看到很多其他省台的节目,但除了少数几个省台的娱乐节目比较吸引人以外,全国大部分省台的节目都大同小异。再加上地域、文化、生活上的差异,他们对其他省台节目的兴趣并不大,人们更喜欢看一些有地方特点、有新意的地方节目。
(2)“户户通”本土化节目少,贴近性差
由于“户户通”用户收看的节目大都是央视和各省台卫视节目,而卫视节目又是综合类和以外宣为主的频道,真正本土化的节目非常少,其贴近性自然就差很多。
“户户通”很多观众关心的是内蒙古最近有什么新闻,又出台什么新政策,地方有什么对应的措施等?比如,今年牛羊肉行情如何、哪儿的饲料价格便宜等与他们相关的问题或他们喜欢的节目。例如,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该旗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86元。在这样一个以汉族居民为主、经济活跃、居民比较富裕地区,应该比较喜欢收看表现域外文化的节目。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观众反映希望能看到内蒙古电视台的地面频道,像《西口风》这样一类的节目(它曾是内蒙古地面频道红极一时的西部方言类文艺栏目),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节目才有家乡的味道,才更贴近他们的欣赏需求。
(3)节目追求高雅,不接地气
纵览各省的卫视节目,观众普遍认为频道定位太过“高大上”,一般都是着力打造的外宣节目品牌,主要以反映各省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主,各新闻、服务栏目也以都市题材为主,内容比较适于生活在城市的人群收看,这对于我区农村牧区的广大“户户通”用户来说,当然不接地气,也就谈不上爱看不爱看。按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太高深,碰上好玩的了就看上一眼,基本留不下什么印象,没啥意思,还不如看本地的节目。
(4)蒙古语频道单一,受众没有选择性
限于我区的地理特点,“户户通”用户主要分布在农村牧区,其中蒙古族观众所占的比例在农区大概占60%左右,在牧区能占到80%左右。那么相对于这么多的蒙古族观众,至少应该能够收看到一套以上的蒙古语电视节目。而事实上,好多地区目前只能收看到蒙古语卫视。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旗,全旗总人口为3.1万人,蒙古族占62.5%。这样的蒙古族人口比例,蒙古语电视节目对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自然很重要,同时他们对畜牧业生产方面的科技、科普、信息服务类节目的需求也很高。因此,除了蒙古语卫视之外,他们还希望收看到蒙古语文化频道和其他科技、生活、经济服务类节目,而这些是其他省级卫视节目提供不了的。
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后旗,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95公里,全旗农牧户8734户,农牧区总人口25762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在,70%的用户已接入“户户通”信号,但是他们可以收看到的蒙古语节目源也只有一个,就是内蒙古电视台的蒙古语卫视,导致蒙古族观众没有选择性,民族语言节目非常单一。
内蒙古是边境民族地区,对于像乌拉特后旗这样的边境蒙古族聚居地,实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电视地面频道的全覆盖,已经不仅仅是丰富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解决电视的有效覆盖、有效传播,不仅是民众能否收看得到电视节目的问题,更应该是可看不可看、入眼不入眼、入心不入心的问题。
三、实现内蒙古广播电视节目全面覆盖的重要意义
1.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且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各地的经济、文化差异性很大。要想统一思想认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逐步形成文化认同,就必须得打通信息渠道,构筑相互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像内蒙古这样地处内陆边疆,生居环境比较恶劣,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更需要现代科技文化的输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而且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还存在着经济生活不可失衡、民族文化相互沟通、社会政治和谐稳定、领土疆域必须固守的问题。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肩负着精神文化传送的重大使命和光荣职责。而这种职责需要我们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具体实现,让观众看得到、看得懂、理解透,从而最终实现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目标。
2.做好少数民族地区舆论引导的需求
内蒙古电视台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流媒体,承担着宣传思想政治和新闻报道两大职责,为地方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营造着文明、健康的舆论氛围;在政策贯彻、传承文化、传递知识、传播正能量、活跃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借助直播卫星“户户通”这个平台为更多的区内观众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是内蒙古电视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电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遇到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时,其产生的宣传效果更是不可忽视的。 2011年5月11日、15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发生两起刑事案件。事件发生后,内蒙古电视台迅速建立应急报道指挥机制,节目播出按照内外有别的新闻应对原则,对内以新闻综合频道为主,加大舆论引导,及时反映案件处理情况,从正面引导,稳定人们情绪。蒙古语《早间新闻》栏目从5月26日至6月10日,共播出与案件有关的新闻61条;蒙古语《法制先行》和《社会观察》栏目也围绕两起案件采制播出了专题节目,解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草原保护、矿产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各频道协调配合,对控制事态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一例子说明,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必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必须是内外有别、通力合作才行。
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需要
我区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人际间的往来聚会相对较少。人们更多的是歇于卧榻,从电视上了解国内外大事,聆听周边的新闻,领略外界的风采,观赏自己喜好的文化娱乐。所以,当今的电视,不单纯是人们获取信息、开拓视野的橱窗,也是人们缓解体乏、调节心态,丰富生活、娱乐性情,启蒙心智、陶冶情操,汲取知识、增长才智、激励士气的重要渠道。
内蒙古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是依据本地特点,结合地方实际,专供自治区各族群众观赏而创办的地方节目频道。它源于当地又服务于当地,有着很强的接近性、可亲性和针对性,其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当地观众熟知的、有直接指导和借鉴意义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因而有着更强的传播渗透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由于是观众就在本地,收视反馈更加便捷,6个地面频道完全可以根据区内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播出时间、提升节目质量,为区内观众做更好、更贴心的服务。
四、地面电视频道实现全覆盖的最佳路径及其可行性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内蒙古电视发展情况和建设意义,分析了内蒙古电视地面覆盖和“户户通”工程的运行及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以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内蒙古6个地面电视频道在自治区的全面覆盖呢?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顺风搭车,利用现有的“户户通”平台来得以实现。即:采用中央直播卫星传输内蒙古地面电视频道的节目。这一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直播卫星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因此,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是:
1.政策支持
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户户通”这一平台,是否能利用这个平台来解决6个电视地面频道进入中央直播卫星,自治区“户户通”用户能否看到内蒙古电视台所有的地面频道,还要有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2012年,内蒙古电视台将地面频道打包上星报告已经递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但至今未得到批复和落实。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时代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给予特殊关照和政策上的倾斜,同时也希望自治区党委、政府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和呼吁。
2.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地面频道打包上星技术早已成熟,不存在技术问题。我们的设计意见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所确定的传输方案,将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文化频道在内的6个地面频道信号在我区完成编码和统计复用后,经国干网和数字微波传输至北京卫星直播中心,送卫星地球站上星。目前在资金上,只要解决租用卫星费用、租用光缆费用和传输费用,三项费用总计每年大约1400万元即可。
内蒙古电视台,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流媒体,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果内蒙古地面电视频道顺利实现中央卫星直播传输信号进入“户户通”平台,那将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发展史上的一次突破。届时我们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为全区2480万各族人民服务,让各族儿女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姿态建设自己更加美好的家园。
(作者系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台长)
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