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新媒体事件

2015-04-29 00:44杨子
新闻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流行语传统媒体

杨子

【内容提要】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在这一年中,微博作为新兴媒介迅速走红,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时期内的新媒体事件的传播也因为微博的盛行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以宜黄强拆事件为例,对微博时代中新媒体事件的传播特点予以回顾总结,并浅析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 新媒体 事件 2009~2010 宜黄强拆

2007年5月,中国大陆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网诞生,成为微博进入中国的标志。2007年8月,腾讯公司推出了微博滔滔的公测,这是中国第一家尝试微博产品的门户网站。之后,中国的微博便进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直到2009年才相继涌现出一批新的微博网站。从2010年初起,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博快速崛起,并成为新媒体事件的重要发源地。

一、 新媒体事件发展背景

新媒体事件究其本质还是社会事件,但其主要传播媒介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卫星电视或纸质媒介,而是以拥有强大技术支持的网络媒介。

1.新媒体事件

新媒体事件与传统媒体事件虽然同为社会事件,但其载体、参与主体、参与方式与关注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新媒体事件的网络用户,大多数为草根阶层,他们借助新媒体提供的便利渠道,针对当下的社会性事件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了公民权利、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等涉及广大受众切身利益的、具有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的重大内容。也正因为以上特点,使得新媒体事件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新媒体事件不同于传统媒体事件的一大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媒介依赖,它产生的基本前提是网络技术的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变革,传媒政策的改变则是其产生的深层背景。新媒体事件的“新”特征从根本上说体现在两点:第一是事件的意义并非完全由权力阶层来定义,草根阶层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其次是事件的社会效果并非是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更多的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的挑战。①

2.微博时代的到来

微博的鼻祖是创办于2006年美国的Twitter。他参与到许多社会重大事件的传播当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样的良好势头下它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在中国,第一家微博网站是2007年面世的饭否网,之后叽歪网、嘀咕网、腾讯滔滔等多家微博网站开始出现,但最终都没有能够继续下去。直到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出现,才真正第一次将微博展示在普通人面前。2010年四大门户网站开始开通微博,微博迅速火热,因此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传播亦是如此,新媒体事件在微博时代的传播也具有了全新的方式和特点。

二、 微博时代典型的新媒体事件

在2009到2010年间,以微博为传播途径的新媒体事件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生在2009年的江西宜黄强拆事件。2010年9月10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岗镇强拆钟家房屋引发自焚事件致钟家一户三人烧伤,一名伤者因抢救无效死亡。②此事件发生后,虽然在这期间有传统媒体做出报道,网络上也有网友发布新闻相关视频,但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事件的真正爆发点源于事情发生一周后的一条微博。钟家姐妹在9月16日欲进京上访,却在领取登机牌时被当地政府官员在机场围堵拦截,钟家姐妹在与县政府官员交涉无果被迫躲进机场女厕所内避难。通过电话,她们将现场情况告诉了《新世纪周刊》的记者刘长,刘长随即发表了题为“紧急求助!”的第一条微博,③从而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在这条微博发布后的短短一个小时内,被转载将近1000次,当天上午被转发将近3000次。④而后《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此期间以“女厕所攻防战”为题,前后共发布8条微博对现场情况进行直播。与此同时,各路媒体纷纷跟进,最终在媒体的保护下,钟家姐妹终于走出了躲避40多分钟的卫生间。就在这件事发生的第二天,当事人之一钟久如也开通了微博,以当事人的身份发布了包括抢尸、被软禁、手机被没收等信息。⑤在她开通微博一天的时间内,关注其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了3万人次,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博主,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该事件最终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事情得到解决。

宜黄拆迁事件是新媒体事件在微博时代利用微博传播的典例。在这场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充分展示了它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之后新媒体事件通过微博的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微博时代新媒体事件的传播特点

在微博上,新媒体事件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同时影响力也更大,这与微博本身的属性密切相关。

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

微博的传播主体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它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信息,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每条微博在发出后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转发与评论。在信息爆炸增长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传递信息、分享感受,以强大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微博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收到反馈的时间。在微博上分享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往往能够很快得到其他网友迅速及时的反馈,为重大事件的推进和解决节约了时间成本。

在宜黄强拆事件中,由知名记者进行微博直播,有微博当事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再到全国微博网友进行跟帖、转发、评论,让全国网友的呼吁和舆论压力迫使事情向着有利于钟九如家的方向发展,自身的话语表达权借助微博得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这是利用微博做新闻直播的首例,为现代社会的弱势群体借助微博实现自身话语权提供了范例。

2.流行语形成独特文化

“躲猫猫”“欺实马”“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差钱”等等,在2009~2010年间我们看到了很多微博上的流行语,而这些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也为青少年所追捧。微博流行语已经成为网络文化中独特的传播景观。

微博流行语的传播不仅仅是特定信息的传播,更是公众情绪释放和宣泄的突破口,通过流行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文化现象所反映的公众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比如“躲猫猫”所指证的不仅仅是24岁男子在看守所离奇死亡的事件,更是一种民众对公权机关公信力的质疑和不满。此外,“躲猫猫”事件也开创了网民参与实践调查的先河,使得网民体会到网络这一途径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切实彰显。

微博流行语迅速传红网络有诸多原因,首先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采取新鲜甚至怪异的表达形式。在自由度较大的网络虚拟空间中,人们求新、求异、追求个性化的心理被放大,正因如此才有很多网络写手“语不惊人死不休”。流行语的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词汇的鲜明个性,其趣味性和鲜明的表现力使得它得以迅速传开。使用网络语言的大多数是年青一代,他们追求简单、便捷,希望用最少的字来尽可能的表达最丰富的意义,年轻人追求时尚又有极强的从众心理,这才得以使一个词汇被创造出来后迅速地在青年一代之间普及,进而得到更多社会大众的接受。

3.低俗文化被传播

从2010年许多微博上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人开始出现了“审丑疲劳”,泛娱乐化、低俗文化也开始横行网络,主流价值观亟待重塑。从这一年发生的诸多网络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当广西局长“日记门”引爆整个网络的时候,网民的兴奋点并不在于当事人犯了什么罪,法律将做怎样的判决,而是更关注日记中涉及到的关于女主角的细节;当微博中爆出凤姐和犀利哥的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凤姐还会有怎样雷人的言论,犀利哥是不是还会有更出格的着装打扮。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我们看到一些不可能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现象却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变成了网民精神上的兴奋剂。

究其原因,这跟微博以及互联网自身的属性有关。互联网作为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提供给了每个人平等的权利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的话语权得到了保障,但“把关人”的缺位使得一些低俗的言语开始被传播,微博开始成为一些人发泄情绪的场所。

四、新媒体事件传播对传媒的影响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带给传统媒体巨大的挑战,一个拥有权威的话语权,另外一个则是拥有充沛的信息资源,在整个新媒体事件传播的格局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而二者在新媒体事件的报道中各具特色。

由于新媒体事件自身特殊的属性,它多发生于网络媒体,在2009到2010年间,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发生了许多重大新媒体事件,而在这些事件当中微博和传统媒体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宜黄强拆事件为例,宜黄事件中持续40多分钟的“厕所攻防战”,经过记者的微博直播引发高度关注,在网络上普通网民纷纷在第一时间跟帖,发表意见、给与帮助,也正是网友的这种积极态度一直推进事情的发展和解决。同时微博上对此事件的热议也引发了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持续跟进报道,实现了微博话语的二次传播。《现代快报》的记者直接以《不能让“宜黄事件”发展成违宪恶例》的社评,其报道和评论被多家媒体转发。《中国经济周刊》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等媒体都做了报道。《三联生活周刊》以《宜黄事件:政府角色和钟家姐妹的生活现场》为标题,将宜黄拆迁事件的始末,从背景缘起到拆迁过程中遭遇的压力,以及全家人蒙难的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⑥

在宜黄拆迁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作为突发事件的首发媒体和舆情发酵的集散地的功能而存在,不仅在第一时间揭开了事情的真相,而且为传统媒体的跟进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新媒体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和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联互通的关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传统媒体虽然在某些层面不及新媒体方便快捷,但它拥有新媒体一时间无法得到的公信力,传统媒体背后的专业团队又在另一方面保证了这种公信力的持久,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本身及时性、互动性的属性也使得它在事件传播中占领一席之地。因此,与其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处于竞争博弈的关系,倒不如说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① 许鑫.《新媒体事件的概念与类型辨析》[J].《天中学刊》2011年第2期.

② 刘卉.《从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看微博传播的特点》[J].《传媒观察》2011年第2期.

③ 张楠.《微博对政治传播的影响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

④ 唐佳菲.《微博的舆论监督及其影响——以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1.

⑤ 刘菁 李兴文.《瞭望刊文评微博与宜黄事件关系:微博渐为舆论中心》[J].《 望新闻周刊 》2010年第11期.

⑥ 孟令俊.《微博与突发事件的传播——以宜黄强拆事件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0.12.31.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硕士生)

编辑:徐峰

猜你喜欢
流行语传统媒体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