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舆论偏失与导向构建

2015-04-29 00:44刘艳蓉
新闻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舆论构建

刘艳蓉

【内容提要】社交媒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交媒体生态环境下,极易产生舆论偏失。文章从传播学的各要素对舆论偏失的原因进行了要素分析。并且对于舆论的引导及构建,提出了构建的方法,同时明确构建的关键点。

【关键词】社交媒体 舆论 传播要素 偏失 构建

曾一时,成都女司机随意变道遭男司机暴打一事占据了各媒体的头条。一次车辆变道,引发两车竞逐;女司机被暴力殴打,男司机则被刑拘;在殴打女司机现场,有一个其他车主将殴打的视频放到网上后,舆论一边倒的指责男司机。当警方公布完整车载视频后,剧情却发生了反转,女司机的形象从受害者瞬间逆转为“路霸”。一桩普通事故,在短短几天历经数次反转后,还在持续发酵,从暴力行为到路怒症,从不安全驾驶到人肉搜索出来的所谓既往道德污点,随着舆论大势的几次反转,变成一个说不清辨不明的舆论漩涡,牢牢占据着各大新闻网站头条。而造成舆论偏失的原因就是今天探讨的话题。社交媒体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它可以造就舆论偏失,同样我们也可以运用社交媒体,将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一、从社交媒体传播要素分析导致舆论偏失的原因

随着数字科技和全球网络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网络媒体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移动技术和智能终端的飞跃发展,新媒体也相应的快速发展,各式新媒体运用也出现在我们面前,微信、微博、贴吧、论坛、QQ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各式社交媒体,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传播信息。社会的重心正在由机构向个人转移。媒体中心,也转到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传播手段日益丰富,带来很多负能量的效应。

社交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同的特性,导致传播发生根本改变,极易产生舆论偏失。从传播学各个要素在新媒体时代的改变,我们能够发现舆论偏失的原因。

1.媒介分析

为什么先对媒介进行分析?因为社交媒体的环境土壤滋生舆论信息的偏差,这是导致舆论偏失的主要原因。社交媒体具有:超越时空局限性;大众化,进入门槛低;沟通自由,交互性强;影响广泛;多向传播等等特性。这些特性造成舆论的偏失偏离。其中,交互性、多向性导致传者和受众身份模糊,传播方向多向发散,是舆论偏失的主要诱因。

2.传者分析

传播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舆论的偏失影响巨大。横空出现的论坛、社区、SNS、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基于个人信息交流分享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生活的必须,而这恰好编织出一个链接全球的复杂网络,也正是这些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人人都能够成为信息传播者即草根媒体人,创造并传播自己的信息。同样由于新媒体“交互性”,使得受众者在接受信息后,身份也可以转化为传播方。传者的方向观影响了舆论的方向;传者的多样影响了舆论多样。传播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舆论的偏失有着很大关联。社交媒体中传者多样性,可见舆论非常容易失衡。

3.内容分析

社交媒体中内容碎片化也是舆论偏失的缘由。快速、猎奇、简单等等阅读方式,造就信息内容碎片化,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一个不完整的内容传给受众,或者受众简单地筛选后,就粗暴的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都是舆论偏失的原因。前面讲的成都女司机变道遭到殴打的案例,就是内容碎片化使得舆论偏失的原因。当然,网络传播由于时空限制比较少,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下的完整内容,也会产生内容的“不完整”性。

4.受众分析

多元化的社会,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的形形色色的受众,在一个完全开放、没有时空限制的媒介环境下,接受的信息产生偏离失衡,就不足为奇,而这些受众方还要受到自己角色、心理、目的、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如果他们再次转化成传播方之后,将信息二次发散传播,甚至交互传播,信息就会产生必然噪音和污染,舆论产生偏失,就非常“正常”。社交媒体最典型特征“交互性”,使得传、受两方的地位不停互转。同时有一些基于信任建立的社交平台,又使得传播内容可信度“提升”,这些都将舆论引向偏离。

5.效果分析

综上所述,在社交媒体环境中传播方向、传受双方地位、时间空间、内容、传播速度等等的质变,使得信息污染,噪音夹杂,传播失衡,故而导致舆论偏失是必然的。

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舆论导向的构建

毋庸置疑,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媒体,势必也会对舆论产生深刻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们唯有积极利用其传播特性,主动进行舆论导向的架构建立,才是正道。

1.关键点——“把关人”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

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传统媒体的自上向下单一传播特性,“把关人”角色定位是管理者、公关者或领导附庸者。缺乏外部开发视角、自说自话,不考虑受众的兴趣和感受,只考虑领导视角。现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社交媒体的交互性,这个角色被重新定位和转换。记住新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是新媒体“主编”,它不需要公关者、管理者、附庸者,而是需要一个懂得新媒体的“主编”,从而控制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走向。在互联网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他的职责是收集监督(舆情)、判断(内容轻重),翻译(正能量内容转换传播内容),运营(用什么样方式包装、运用什么样的社交媒介途径、传播怎样的效果)。“把关人”角色转变和重新定位是舆论导向架构建立的首要点和关键点。

2.过程点——“主编”针对媒体特性积极引导

有了新媒体的“主编”,那么就要求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做好过程引导。

首先,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舆情监控和分析。网络时代有很多搜索引擎网站,百度、谷歌、360搜索等等。相关的网站也有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利用关键词搜索热点和形成网络头条。关键词是搜索引擎形成舆情分析的关键点,舆论的导向构建首先要求“主编”时时关注这些舆情,并全面了解掌控舆情、判断舆情,以便引导舆论走势。

其次,利用不同社交媒体传播特征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不同社交媒体,它的建立以及传播深度、广度都不一样,新媒体“主编”,也就是把关人,要了解它们不同的传播特征,有针对性引导。下面对于一些常用社交媒体进行一一分析。最大的社交传播平台是微博和微信。微博是天生的优秀传播平台,像是一个合唱团:有一个人作为领唱,同时这个领唱还带领一群粉丝团员进行合唱,当然粉丝也可以不唱或者退出这个群体。微信最早定位是社交工具,它是基于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产生。或者赖于与你的电话联系人、QQ好友,它像一个沙龙聚会。基于以上形象比喻,这两个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就一目了然:微博重信息发散状流动,它具有广传播、浅关系;微信重信息点对点流动,是深社交平台。那么“主编”工作要做到:微博的引导在于微博主的控制,也就是博主的引导;微信的引导在于互动,在于你是否能进入“圈”;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大的社交媒体,譬如:论坛。论坛的沉淀最重要。沉淀越久,你就在论坛越具号召力。“主编”要先对相关论坛进行选择,再进行相关论坛注册,进入论坛,抛出话题,讨论话题,积累话题,引导话题。你在论坛中的时间越长,并且越积极,你的引导力就越大,同样对舆论引导贡献也越大。社交媒体有很多,但是不管是什么社交媒体,你所做的事都是一样的,深入了解它的传播特性,其后利用这个特性,为舆论服务。

最后,始终如一的正能量舆论宣扬。正能量的舆论,对人们信念、心理、意志力、行动等等,都有推动作用,是社会前进加油站。弘扬正能量,对于舆论正面引导作用,不用质疑。把关者每天要将“给力”的信息传递到社会,利用全媒体传播到每个角落,这才是传播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对负面的舆论产生压制的效果。一个只关注负能量的社会,肯定使全民意志消沉,没有前进动力,对于舆论的引导非常不利。

3.核心点——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

现行传播类法律法规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建立,它对于传统媒体管理比较严格,明确规范了传统媒介中传者、传播主题、手段、内容等方面的权利义务。但现在,新媒体正逐渐占领人们的信息高地。它进入门槛低廉,又有技术手段支撑。每一个人都是传播主体,对内容不加考究,随意发言,甚至为博得眼球关注,夸大内容本性。一部多年以前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肯定跟不上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现阶段各式社交媒体、自媒体泛滥,这部法律也已经跟不上前进的步伐。网络开发性、虚拟性,信息多元化对于网络传播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一样的传播两个不同的尺度,肯定不利于舆论导向建立。新闻传播也要有法治思维。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时刻铭记法律的管束,底线明确、规则明确、内容明确,权利义务明确,不造谣传谣,让正能量的内容成为主流。舆论导向建立,新媒体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也必须重新传播规划调整,这是舆论导向构建的核心点。

社交媒体是现在人们生活一部分,它影响着舆论的导向,也会使舆论产生偏失。但是我们应正视它,不要抵触它。要勇于接受这些新的传播方式,运用这些新的传播途径,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把关人的工作,构建舆论导向新机制,让其为舆论正能量所用。

参考文献:

[1]张迈曾.传播学引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73-75.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

编辑:赵娜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舆论构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知识零售变现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特征、传播趋向及其对高校传播生态的挑战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