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娟 仝阳 金岩 曹丹
【摘 要】注汽锅炉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质等原因,在热力设备中受热面水侧金属表面上会生成水垢。锅炉结垢会使管内水的流动阻力增大,受热面的换热热阻增加,从而降低换热系数,导致水冷壁管的过热、管子鼓包和爆管事故的发生,极大影响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锅炉在正常运行时和有水垢时分别进行热平衡计算,比较两种情况下锅炉效率,燃料消耗量和管壁温度的差别,可以发现锅炉在有水垢的情况下运行时,锅炉热效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管壁温度升高。
【关键词】注汽锅炉 结垢 传热系数 安全性
1 前言
1.1目前注汽锅炉运行现状
目前运行的注汽锅炉在设计时,忽略了水垢热阻,得到的是不结垢的理想状况下的参数,然而在我国实际生产中,由于锅炉水质不完全合格,有些注汽锅炉在野外生产条件差、流动性大、水处理设备相对简单,将不可避免的引起结垢。
1.2锅炉结垢的种类
锅炉结垢主要有三种情况:反应污垢、腐蚀污垢和析晶污垢。
由化学反应(壁面材料本身是反应参与物)引起的传热表面上的沉积物为化学反应污垢。碳氢化合物的聚合、热解等反应都是化学反应结垢的主要例子。工艺流体的成分(包括杂质)污染,尤其是氧气的注入,会影响反应污垢。
腐蚀污垢是有传热表面的腐蚀产物沉淀而引起的污垢。在结垢过程分类中,传热面本身参与反应而产生腐蚀性物质,该物质在传热表面结垢,主要形式有壁面变薄导致的材料损失,碳钢钢管表面的氧化铁腐蚀等。
析晶污垢是当悬浮在水中的溶水性盐(主要是碳酸钙)向管壁沉积时形成的水垢。由于水中许多盐类,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锅炉给水的预热段和浓缩段,容易结晶形成水垢。总的来说,控制晶体的化学物质有变形剂,分散剂,螯合剂等类型,在锅炉给水的添加剂中都有应用。
2 锅炉选择
2.1.锅炉型号
本次计算的锅炉型号为SHS20-2.5/400-Y。
2.2 锅炉参数
(1)额定蒸发量t/h (2)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
(3)汽包压力MPa (4)过热蒸汽温度℃
(5)给水温度℃ (6)给水压力MPa
(7)排污率 (8)冷空气温度℃
(9)燃料加热温度℃
2.3适用燃料
锅炉的适用燃料为100#重油。
3 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锅炉结垢后会增大锅炉受热面的传热热阻,降低受热面的传热系数,从而使锅炉的传热效率降低。本文在对锅炉结垢对换热影响的研究中,通过改变受热面的热有效系数来考虑锅炉结构程度对换热的影响。在锅炉中,炉膛和过热器中的水垢对传热影响最大,需要重点考虑。
3.1炉膛水垢的影响
在没有水垢的情况下,锅炉炉膛的热有效系数为0.468,为了考虑炉膛热有效系数对炉膛换热量的影响,分别把热有效系数降低为0.45、0.4、0.35、0.3、0.25、0.2来计算炉膛出口烟温和炉膛换热量,可以得到水垢对炉膛换热的影响。
炉膛出口烟温随炉膛热有效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3-1所示。炉膛换热量随炉膛热有效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3-2所示。
通过图3-1可以看出,随着炉膛内水垢的增长,炉膛的热有效系数逐渐降低,当炉膛的热有效系数从水垢尚未产生时的0.468逐渐降低到0.2时,炉膛出口烟温从1053℃逐渐增加到1311℃,炉膛出口烟温随热有效系数的降低(即水垢的增长)而增大,在水垢刚产生时影响最为明显。
通过图3-1和图3-2可以看出,随着炉膛内水垢的增长,炉膛的热有效系数从0.468降低到0.2时,炉膛换热量从22164.7kJ/kg降低到16636.5kJ/kg,炉膛换热量随炉膛热有效系数的降低而减小,在水垢刚产生时影响最为明显。
3.2 过热器中水垢的影响
在没有水垢的情况下,高温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的热有效系数都为0.65,在考虑过热器中水垢对传热的影响,把高温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的热有效系数同时从0.65降低到0.3,可以得到水垢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当过热器的热有效系数从0.65降到0.3时,锅炉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和燃料消耗量的变化如表3-1所示。
4 结语
根据比较当存在水垢和没有水垢时锅炉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和燃料消耗量,可以得出:
(1)锅炉中产生水垢后,锅炉的排烟温度升高,锅炉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量增加。
(2)水垢的产生会降低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在锅炉的实际运行中,需要尽量减慢水垢 的产生速度,并及时清理锅炉内的水垢,以保证锅炉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范从振.锅炉原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6.
[2]奚士光,吴味龙 等.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金定安,曹子栋 等.工业锅炉原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4]陈学俊,陈听宽.锅炉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5]冯俊凯,沈幼庭等. 锅炉原理及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岑可法,樊建人.燃烧流体力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1.
[7]樊泉桂.锅炉原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8]姚文达.锅炉燃烧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9]许晋源,徐通模.燃烧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10]孙亦禄.煤中矿物杂质对锅炉的危害.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