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训 承谕
摘要:习近平同志要求处理好经济运行中“活力”和“有序”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化探索的重大课题。“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突破,如按更“自觉化”要求还应加上科学技术这个“决定”元素。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正在把科技因素引入资源配置,我们应当在其雏形阶段中及时“弯道”超越,善于运用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建立“政府主导(方向),市场主配(微观层次),科技主引(领)”的三元机制系统(简称“两手一脑”),实现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科学化、现代化,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克服短期行为造成的诸多弊端。在理论上突破“两只手”的思维定势,探研“三元机制”的机理,在实践中实现制度化,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优势。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两只手”;三元机制;科技引领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11-0024-08
2014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不可持续的问题后,高屋建瓴地指出:“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如何把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一个能够把各种活力聚集起来的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的优势系统。“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引伸理解,不仅要改革科技体制本身,而且应当进一步把科技创新这一“引擎”嵌入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之中,形成市场、政府“两只手”同科技创新这台“电脑”组合为一个新系统(简称“两手一脑”)的三元机制,破解转型中的难题,释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活力。
一、找准“两只手”最佳耦合的症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为什么长期处理不好这二者的关系,症结在哪里?除了习惯势力和一些体制障碍之外,还有没有使二者不易联接的特殊因素?应当做历史分析。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在经济运行中,“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长期存在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现象,原因需要从市场、政府各自的优缺点去寻找。
人们熟知,“无形的手”或者“看不见的手”,来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指市场自发调节。市场机制是充满活力的,在微观层次上发挥它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不断释放活力。这正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形成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生产社会化的作用。因为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它把社会分工联接起来,成为生产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成为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之间沟通的直接渠道。它以劳动者的私人劳动利益为互相交换的基础,以社会劳动量价值表现使用价值,价值又以货币形式表现为价格,进而也体现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上述经济规律的交叉运行系统。故而市场是社会化发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形式,能够以利益为动力配置资源,在竞争中不断释放巨大活力。
然而,这种资源配置以个体追逐利益为动力,必然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容易造成“暗流汹涌”。在价格均衡的理想状态,按价格信号配置资源有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统一,但这种理想状态是少见的。因为价格信号往往带有短期性、波动性、存伪性(信息不对称),因此经常出现对资源配置的误导,如产能过剩、产品过剩,价格暴涨暴跌,乃至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由于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也易于产生种种过度竞争、投机居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扭曲市场关系的现象,乃至分泌出“第三只手”,加剧两极分化,其恶性膨胀更形成垄断势力。有一些资源领域则不是市场所能配置的,如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基础研究、“劣性产业”(烟草、毒品、淫赌)等。加上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大垄断势力的作恶,更突出市场经济的缺陷。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否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存在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其局限性在于对市场经济在相当时期的活力的基本面估计不足,主张为消除这种缺陷过早地采取全社会性的高度集中计划手段。由于当时尚无社会实践检验,我们不可过分苛求前人,而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应当用什么样的手段弥补、矫正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缺陷呢?就是政府调控,后称“有形的手”或“看得见的手”。最早提出的应当是马克思、恩格斯(走向消灭“无形的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也采取了或多或少形式多样的政府调节手段,但不自觉、不系统,并在理论上不认知。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爆发之后,才出现了实践上“罗斯福新政”和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由于凯恩斯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只能用一些十分有限的措施(如政府投资扩大有效需求、扩大就业、调节利息等),虽然起过积极作用,但不能真正纠正市场缺陷,到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停止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宣扬新自由主义。不过,实践上还有许多政府干预措施,有的方面还相当严厉。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明之处,就在于科学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市场都得要。就是运用“两只手”耦合,发挥两种配置方式的长处,克服二者的缺点。然而,实践是复杂的,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克服“长官意志”的习惯势力,尤其是“一把手”一言堂的习气很深,一些部门、地方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屡屡发生,致使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间较短,还缺乏管理、驾驭市场的实践经验,在一些方面市场秩序比较乱,乃至一些官员急于求成的心态与市场信号的短暂性、波动性结合起来,出现许多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短期行为,如产能过剩、结构扭曲就是突出的表象。有的官员甚至受金钱拜物教的腐蚀,滋长腐败之风。这表明,政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经济规律,仍不能有效克服其缺陷。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提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导向”,“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应当看到,这个问题还在解决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