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洁(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河北唐山 063000)
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
马婷洁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河北唐山 063000)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政府的治理水平。而我国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活动不严格、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及内部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良好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测评机制、信息与沟通制度以及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而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和效益。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新《规范》的出台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将接受一场内控风暴的洗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争取效益达到最大化,就要建立一套完整且运行良好的内控制度。而如今,大多数事业单位不重视甚至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中,结合较为权威的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分析各要素在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
2.1内部控制环境亟待提高
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存在“一支笔”的管理模式,财务部门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事项、经济乃至管理活动,而仅仅充当“钱袋子”“付款人”的角色。此外,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不相容岗位互兼的不合理现象,各岗位之间未能实现有效分离,无法形成有效制约。
2.2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原有的思想模式,未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主要表现:认为其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自身并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为了盈利,不存在生产经营的风险,而忽略了滥用职权、行动腐败等政治风险,从而给了一些官员可趁之机,从而出现诸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等贪污舞弊风险,给单位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2.3内部控制活动不严格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多数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编制,但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控制活动流于形式。轰动全国的中央单位假发票问题,就暴露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会计控制和单据控制等方面的缺失。
2.4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有效地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体系健康运转的基础保障。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沟通渠道不畅通、反馈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尽管从2011年开始,中央单位要求“晒账单”,但是,多数公开的账单流于形式。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下属只是盲目的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事,而其意见缺少上达的渠道,使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情况。此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通畅。
2.5内部监督机制不到位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内部监督独立性不强和监督力度不足两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主要是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往往受财务主管或人力主管的领导,内审缺乏独立性。还有一些单位的审计工作主要有纪检监察部门。虽具备良好的监督控制能力,但却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
针对以上问题,从五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方面政策建议。
3.1建立良好内部环境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整套正式的内部控制准则,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结合本身特殊性,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专门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准则。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法制建设,以法律和制度形式强化约束,为内部控制做到有章可循的理论保障。
3.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强化领导层和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并非毫无风险可言,其次,为顺利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势在必行的。对出现重大失误或者不按规定执行自身职责的相关人员,要追究责任,从源头和制度上治理腐败,防止风险,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3建立内部控制测评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从预算编制和执行两方面强化。在编制环节,要力争全面考虑各部门的财务收支事项。认真分析当年及未来的经济形势,详细制定预算金额、各项支出的用途以及明确的支出标准。在执行环节,应严格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规范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下达的预算标准进行控制,对于超预算或者不按预算用途使用资金等违规操作不予支付。
3.4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或外部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公开、透明政府信息,打造“阳光政府”,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在部门与岗位之间的畅通,对于质疑和突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解释,增强社会观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感。
3.5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可以从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借助外部监管力量两方面同时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组织协调,其它部门积极配合内部控制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外部监管部门如财政部、审计部和纪检监察部的监督力量,这些外部监管部门承担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督导责任。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双管齐下,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1]陈婧超.《A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年第1期.
[3]高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爱德华·卡尼,等.《联邦政府内部控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5]唐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马婷洁(1983—),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