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美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优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理解效果,提升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抓住课堂教学环节前延、自主探究平台设置、形象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教学拓展延伸等环节,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广大教师应当勇立潮头,做改革探索的先行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者,从而为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发挥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优化的必要性以及关键节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推动至今,素质化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为历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此背景下强化教学模式的优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意义。
(一)优化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堂呈现出一定的枯燥性,加上历史人物、知识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要精确无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内在积极情感的匮乏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的投入程度。
(二)优化教学模式可以深化理解效果。教学模式的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提高学习技巧。近年来各地各学校开展的历史教学改革,侧重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使他们抓住要点深入探究,并集中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集聚大家的智慧突破学习难点,有助于深化理解效果。
(三)优化教学模式可以提升综合素质。素质化历史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探究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受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全面体现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
二、紧扣关键节点,深入推进教学模式转变
(一)将教学环节“向前推进”,鼓励学生提前预习。一直以来,预习环节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薄弱之处,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相关的知识积累材料搜集工作,导致历史教学课堂难以体现出灵活性、互动性的浓厚效果,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笔者在预习环节将教学环节向前推进,对学生提出预习的明确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开展预习,有助于学生精心准备,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全国大动乱》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搜集工作。因为当代高中生远离十年文革,他们的父母也不清楚这一过程,只有爷爷奶奶辈才较为熟悉,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解当前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情景,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向学生勾勒出一幅文革的场景。有了这样的资料搜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鼓励学生将课前所搜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也能够丰富大家的视听感知,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还要注重预习方法技巧的辅导,让学生在课前针对一些关键知识点、规律、概念进行搜集了解,做到重点突出,以扎实有效的课前预习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给予学生交流平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保持知识传授的严肃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知识点需要进行准确记忆,同时还要结合社会生活,结合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进行分析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立场以及进行质疑等等,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这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能够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开展思想情感渗透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等等。在“一国两制”有关内容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分析一国两制设计的初衷、背景意义以及在港澳的成功实践等,并拓展思维分析台湾问题解决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等。以这样的一组思考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相互辩论、明晰观点,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性显著增强,对相关概念、意义、规律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结合当前台湾现状、海峡两岸关系以及台湾政治选举的走向等内容,阐述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主要障碍,以及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等等。这样的拓展性环节既帮助学生稳固了课堂所学,也培养了学生关注时政的良好习惯,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交流辨析的良好平台,有助于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和思维角度的拓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知古论今、展望未来。
(三)教学手段上“形象运用”,营造生动丰富课堂。总所周知,随着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手段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上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没有能够有效体现这一手段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发挥信息媒体的演示功能,运用生动的展示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红军的长征》教学中,笔者运用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越场景,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意志,口头讲述远不及影音演示带来的效果更为震撼,说服更为有力。再比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教学中,笔者专门设计了教学课件,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体现不同时期的显著变化,从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过去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形象感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以此深化了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课堂教学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直以来,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只重视了课堂环节,而忽略了课后环节。历史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各种讨论探究与实践活动,对于深化历史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理念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中日两国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综合实力对比,让学生从这些对比中感悟到落后与被欺侮的关系,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一步提振学生的信心,牢固树立为振兴民族、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志向。笔者还带领学生从当前中日东海纷争、我国航母建设、新一代战机等国防领域的诸多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升思想教育效果。课外拓展延伸活动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本着深化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展思想与情感教育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或带领学生开展一些行之有效专题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思想引领和能力培养的综合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紧扣教学模式提升这一要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深化与推进,为教学效率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吉新.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8).
[2]宋锦国. 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J]. 科学大众,2009,(02).
[3]韩丽群.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 网络财富. 2009,(11).
编辑 ∕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