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楼,康力臣
(1.常州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213000;2.中国银监会 无锡监管分局,江苏 无锡214000)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金融市场成为核心的资金融通中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关注。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石,经济对金融发展具有最终制约性。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也有着导向作用。帕累托最优理论告诉我们,金融不但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实现机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引导、激励功能。良好的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不适当的金融发展也可能阻碍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转型升级不协调的金融行为主要是金融抑制或金融过度[1]。
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属中国最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常州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常州始终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金融发展支撑经济转型升级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金融约束情况仍然存在。地方金融品牌知名度不够高、金融中高端人才不够多、新金融业态发展不够快,这些问题抑制了经济发达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发展,其突出表现为企业融资难。
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仅仅是某个职能部门、某家金融机构的事,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据此,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为例,采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相关数据,从多个角度分析常州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体系的路径选择。
1.常州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第一,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装备制造产业等工业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接近五成。2014年1~3月,常州市工业新兴产业投资完成86亿元,增长20.1%,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1.6%,占工业投资的46%,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第二,民间新兴产业投资占据半壁江山。2014年1~3月,常州市民间新兴产业投资完成43亿元,增长22.3%,占新兴产业投资的50%,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
第三,新兴产业企业投资意向不断增强。2014年4月,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常州94家制造业企业(33家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的94家企业中,明确表示今年企业会加大投资的有45家,占被调查总数48%左右。这其中,加大本行业投入的有37家,占82%左右,超过13%的企业选择本行业之外的其他领域。这45家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中,预期投入资金52.4亿元,其中自筹资金39.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5.7%。其中,超过9成的企业表示当前投资要素和建设条件均已具备。
2.常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第一,总量再上新台阶。2013年常州市服务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 972.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三产增速在省内列第11位。
第二,服务业税收稳步增长。服务业税收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地方财力增收的巨大源泉。随着常州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税收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287.2亿元,比2012年增长6.3%。
第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常州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 352.33亿元,比2012年增长2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6.59%。
第四,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常州市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6家,至12月底,全市完成接包合同额4.2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2.3亿美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21.2%,和5.6%。
1.金融业态日臻丰富,金融总量持续增长
2013年,常州市新增各类金融机构40家,累计超200家。其中:新增银行机构4家,总数达25家;新增保险公司3家,保险业金融机构总数达64家;新增备案创投企业3家,总数达31家;新增担保公司1家,总数达27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总数达37家。
2013年末,全市金融资产总量超10 000亿,同比增长15%。新增全社会融资总量863.89亿元,其中信托融资、融资租赁、银行表外业务、异地贷款、小贷公司贷款、典当等业务融资283.4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额102.4亿元。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 538.3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 490.2亿。全年保费收入118.42亿元,同比增长9.83%,市场份额居全省第五位;新增创投和股权投资企业11家,增加注册资本20.3亿元,总数累计70家,注册资本累计110.7亿元;江苏新材料产业基金落户常州,常州科教城和常州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2013年,常州担保机构共为2 511家,为企业提供担保140.7亿元;年底在保责任余额131.2亿元。
2.银行体系结构完善,存贷总量省内领先
从总体情况看,截止2013年12月末,常州全市新增银行机构4家,总数共25家,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等在内的功能齐全、结构完善的银行业体系。
2013年,房地产贷款余额1 055.32亿元,新增191.37亿元,增长22.15%;个人贷款余额616.36亿元,新增93.3亿元,增长17.84%。2013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2 514.9亿元,增长10.4%,增速回落7.24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1 843.7亿元,增长13.74%,同比提高4.6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贷款余额239.84亿元,增长18.9%。金坛、溧阳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45.05亿元、555.07亿元,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平均3.33、10.11个百分点。至2013年末,全市房地产各项贷款余额为1 055.32亿元,比2013年初增加191.37亿元,增长22.15%。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16.36亿元,比2013年初增加93.3亿元,增长17.84%。
截止2013年12月末,常州市区本外币存款余额6 538.3亿元,市区本外币贷款余额4 490.2亿元,新增472.02亿元,存贷总量省内领先。
3.地方金融亮点纷呈,企业上市再创新高
第一,常州银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末,常州银行总资产超1万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6 538.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 490.2亿元,当年先后新设4家分支机构,常州三县(市)及城区直属支行全部实现开业。
第二,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14年3月底,常州市共有上市公司34家,募集资金276.65亿元。
第三,小贷公司规范发展。2013年常州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累计38家(其中科技小贷4家),累计注册资本106.94亿元。小贷公司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以优惠利率支持富民强村和小微企业发展,累计支持客户12 882户,贷款余额120.22亿元。
4.金融创新纵深拓展,金融环境不断优化
一方面,常州通过开展金融创新服务月活动,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在科技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和城乡一体化金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首先,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通过形成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搭建科技金融专业平台、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服务层次、探索财政杠杆机制,全力打造科技金融“银行+政府+担保+保险+创投+券商”的常州模式。
在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常州金融业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总体来看,支持常州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仍是以银行信贷为主体。本文以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Finance)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以劳动生产率(Productivity)来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分析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的积极作用。数据来源于《常州统计年鉴(2013)》,取1990-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16.0对金融发展(Finance)与经济发展规模(GDP)、经济发展质量(Productivity)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6,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9,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同样是显著的[2]。
2.单位根检验
首先,运用ADF方法来检验各个指标变量的平稳性,并确定其单整阶数。为消除异方差,对各变量均取其对数,然后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2)。通过单位根检验可以知道,各个指标变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平稳性。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显著性水平下均表现出平稳性的特征(见表2)。
表1 Finance、GDP与Productivity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3.协整检验
由于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1),则各个序列可能是协整的。因此可以分别以Log(GDP)对Log(Pinance)、Log(Productivity)进行回归,则有:
Log(GDP)=0.9205 76+0.897 249Log(Pinance)
进一步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Log(Pinance)、Log(GDP)和Log(Productivity)之间的协整关系。上述单位根检验说明序列均符合一阶单整,满足Johansen协整检验的条件。滞后阶数取2阶滞后,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表明,金融发展(Finance)与经济发展规模(GDP)、金融发展(Finance)与经济发展质量(Productivity)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结合上述回归方程来看,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对经济发展规模、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每增加1%,会推动地区生产总值提高0.897个百分点,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0.756个百分点。这也表明常州市金融业的发展,有效地支持和推动了常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促使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发展质量的提升。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
1.地方金融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
外部成熟市场竞争力明显,常州地方金融机构还未显示出优势。同时,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金融投资集团在吸收资金方面存在总量有限,投资难以长期维系的短板;银行业务扩张方向不明;东海证券远未达到应有资本规模;常州信托注册资本规模偏小,发展任重道远。
2.金融中高端人才严重匮乏
一方面,常州从事金融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远低于其他金融中心城市。另一方面,从事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匮乏,体现为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领军人才;高级技术人员的缺失和拥有一定管理及工作经验人才的缺乏。
3.新金融业态刚刚起步
新金融业态成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常州市现有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传统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较高,相比之下,一些如基金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新金融业态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刚刚起步,尚无竞争优势。
1.资金瓶颈约束
经过调查,无论是什么规模的企业,由适当融资渠道与平台的缺乏所引起的资金瓶颈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产权交易平台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家不具有长远目光,害怕失去对企业的主导权或身处被动局面而不愿进行股权和债务融资,因此许多科技型企业不再依赖国外一流的技术,结果降低了创新的自主性和层次性。
2.商业银行货款动力不足和风险投资来源不足约束
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长期性特征以及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特征,这与商业银行贷款中要求未来还款的稳定性以及未来风险的可预测和可控制性相矛盾。一个企业,通过获得贷款来进行自主创新,若发展顺利,银行只能收回贷款本息,没有权力享受高回报;反之,银行需要独自承担风险。这往往会抑制商业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贷款。
3.企业融资的抵押条件和担保条件约束
由于银行借贷品种单一,民营科技等企业因资产规模等自身条件有限,无法通过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常州的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解决就业难等方面问题,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
由于资金瓶颈约束、风险投资来源不足和企业融资的抵押条件与担保条件约束的存在,常州金融市场资金规模与资金运作效率受到很大限制,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靠银行的存贷款渠道,资本市场不发达,资产证券化程度低,直接融资的比重偏小[3]。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不完全的市场导致了资金分布的扭曲。
银行业作为常州经济社会的融资主体,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3年常州银行存贷比仅为68.7%,列江苏全省第九位。为此,应重视信贷结构的优化,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将有限的信贷资源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新兴产业在部分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1.强化信贷投融资功能
在加强窗口的指导下促进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提升对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中心拓展市场,探索开展各种新型式贷款,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将常州建设成为长三角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基地。
2.设立常州科技银行
通过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成功模式,研究对比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开发银行模式、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和上海浦东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模式、杭州和成都特殊科技支行模式,结合常州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发展的模式,常州欲设立科技银行,可先设立按科技银行要求运行的常州地方金融和准金融类机构组建的金融服务公司,逐步向科技银行过渡发展[4]。
1.积极发展股票市场
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加速发展壮大。同时培养和开发上市公司的后备军,对常州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民营企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我们应该给予大力支持,给予优先上市的待遇。并且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重组,使得优势上市公司获得优质资产。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国家扩容新三板。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常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新三板对于常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意义较大[5]。
2.拓宽保险服务领域
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面,从而满足不同层面的需要。大力发展贴近生活的保险品种。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业务有机结合;推动科技保险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探索完善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3.充分利用债券市场
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提高金融资源的调配和再调配能力。在债券品种上积极创新,支持非金融企业发行企业类债券,扩大债券发行规模,鼓励企业灵活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各种融资工具,形成多渠道融资局面,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经营风险[6]。
4.积极引入产业投资基金
积极引入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外商等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创业投资,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落户常州,不仅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资本来源,而且还可以为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未上市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从而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7]。
1.做大金融投资集团
当前金融投资集团的金融工具完备,已经搭建完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基金、创投、再担保等“八位一体”地方金融平台[8]。下一步应在规模、效益、品牌上做文章,进一步做大规模、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创优质服务品牌。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将金融投资集团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2.做活股权投资
努力建设和打造成为国内基金集聚度高、人才集聚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股权投资中心。形成以股权投资中心为核心,常高新集团和金融投资集团为两翼,各县区创投机构为补充的创投产业体系。从而汇聚股权投资产业关键要素,构建完整的股权投资产业链,促进人才、项目、资本的有效对接,为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9]。
3.做实小额贷款公司
在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繁荣的常州,只要个人信用良好、没有不良嗜好、有稳定收入,即使在银行贷不到款,在小额公司也能贷到款。小额贷款公司对弥补银行贷款不足起了很大作用。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增强资金实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进一步丰富金融业态,从而降低了全社会的金融风险[9]。
1.大力开展金融招商活动
进一步引进各类型商业银行在常州设立区域中部,加强外资银行区域总部的引进力度。提高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着力培育与之接轨的相关服务公司,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引导好保险机构的分支机构布局,扩大保险覆盖面。必须看到,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也是制约常州招引金融重大项目的重要因素。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业态
注重创新观念的培养,充分利用常州实体经济所具有的优势,从而推进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全国性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的合作,力争发起组建或引入新型金融机构。通过引入的方式,实现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3.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依托现有的产权交易平台,不断完善其运作机制,提高其效率。同时推动与全国市场的发展融合,探索建立区域级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国有产权进场公开交易,完善风险资本融通渠道,改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投资者的投资和产权交易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探索知识产权、不良金融资产和信托产品等权益性交易实现集中交易的途径和方式。
4.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布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将加快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受上海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辐射影响,包括常州在内的长三角城市将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政策资源和投资机会。同时,长三角区域内金融业竞争将日益激烈,必须加快步伐,转变思路,迎接更大的挑战。为此,必须全力推动现代金融集聚区建设,引导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项目规划、论证,给予融资支持。
1.利用投资公司,带动企业资本运作
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搭建资本运作平台,通过股权机制,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搭建的资本运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和调动好世界资源,带动产业发展[10]。
2.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增强融资机能
政府作为监管者、协调者,有机结合好多种融资方式,吸引各类投资基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设立“跟投资金”,将种子投资、创业投资和成长、成熟型投资等不同阶段的投资有效衔接配合,营造良好的企业投融资服务环境。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新成立的中小民营企业担保公司给与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争取省级,国家级担保风险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
3.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
加强与院校和专业研究咨询机构合作,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从事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咨询与培训业务;充分利用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特点,积极探索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以引入村镇银行管理公司为切入点,打造村镇银行的中后台管理、服务基地,并逐步拓展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机构,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集聚发展[11]。
4.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新成立的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设立“常州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形成相对固定的奖励档次制度。对需要重点引进的金融机构,提高奖励档次,并配套完善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已登记注册的金融机构业务的支持力度。对经营状况好,企业效益高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进行奖励。对承担重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常州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机构给与政策性优惠。
5.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一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同时配套成熟的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吸引掌握金融各相关业务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常州金融人才培育发展模式,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各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联合培养金融人才。重视国内外相结合,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国际化培养。
6.积极构筑信用高地
通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构建信用体系,打造资金集聚,形成来源丰富且充足、利用健康且高效的资金流,并通过信贷资源配置的作用,努力形成信贷资源和金融生态的共同发展,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王威,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44.
[2]陈聪.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9):18-19.
[3]陈先勇.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6.
[4]黄剑.促进广东现代产业发展的金融模式探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4):22-23.
[5]施慧洪.四大经济区金融与产业联动的比较[J].商业时代,2012(24):32-33.
[6]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68.
[7]张伟.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苏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2(8):31-32.
[8]章睿,王越,孙武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J].软科学,2012(8):13-15.
[9]谢金楼,张庆鹏.江苏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8-49.
[10]唐友伟.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2(8):24-25.
[11]Merton Robert C,Bodie ZVIA.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A functional perspective[M]. 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77.